分享

新人进入职场需要掌握的 14 个关键技巧!

 DATSIX 2022-11-2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本书共介绍了20个新人快速职业化的关键技巧,把逻辑思考的方法总结为模板,帮助您快速养成职业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书中的内容对于职场新人有一定的实用性,整理了14条,跟大家做下分享。



1、首先从证据开始思考

图片


在职场上的结论,一定要是明确证据,才会更有说服力,不要按自己的推测,那是主观意见。

人们常说,证据要具体,可以通过增加事例来使其变得具体。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想如何才能做到具体化。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使证据变得具体呢?

√ 证据不使用主观意见,要准备客观事实
√ 要对证据的每个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化
√ 具体化的方向为赋予量化信息和说明状况
√ 赋予量化信息时,要有数值本身,以及用于评价数值的信息
√ 说明状况时,要有意识地对对象的相似性和时间的接近性进行说明



2、使证据变得立体


要为自身的主张找到证据,仅有一个是不够的,有多个证据支撑会提高说服力。然而,不是随意地增加,而是要从“横向的延伸”和“纵向的延伸”这两个维度去使证据立体地延展。那么,所谓立体地延展应该如何理解呢?

√ 横向延伸,是指对偶然想到的证据,谨慎地进行发问,让证据更加丰满
√ 谨慎地发问,是指尝试去问问其证据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 纵向延伸,是指进一步提升抽象程度
√ 横向、纵向延伸之后,可以得到立体的证据
√ 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全貌之后,再去思考是否需要考虑其他要素


以偶然想到的证据为出发点,谨慎地发问,引出更多证据,使证据横向延伸。另外,考虑证据的深层次含义,进行纵向延伸,这样就能形成有立体感的证据。



3、 尝试寻找不利的信息 

图片


人们为了证明自己要下的结论,通常会直接去寻找能够支撑自己主张的信息。而事实上,如果要增强证据的可信度,那么去收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反倒会有效果。要收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 人们常常只想直接去寻找能够支撑自己主张的信息

√ 想要增强证据的可信度,重要的是积极地去探寻不利的信息

√ 扩大范围,掌握反面的信息

√ 掌握反面的信息,最终可以使证据更加强而有力

√ 该技巧既能用于确认正在发生什么事情(锁定现象),也能用于探究为什么发生(找出因果关系)



不利的信息不应该躲避,应该积极地去获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使自身主张的证据更加强而有力。



4、不对证据的薄弱点视而不见


证据的哪些部分是确凿的,哪些部分是比较薄弱的,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你是否经历过被指出问题,却无言以对的情况?只要能够理解证据的薄弱点,就可以对薄弱处进行补充,也可以设立警戒线。那么,如何发现证据的薄弱点呢?

√ 认识到可能会被指出什么问题,以及这意味着存在什么薄弱点

√ 认识到所存在的薄弱点以后,就能进行本质发问,找出应该补充加强的地方

√ 除“证据本身的妥当性”以外,也要把握好“基准本身的妥当性”“比较的妥当性”

√ 理解薄弱点的好处是清楚知道应该进行哪些补充

√ 即使无法补充加强,只要是理解了主张与证据的关系,也是有价值的

认识到薄弱点的好处是,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加强。就有可能实实在在地增强证据的可信度。

即使无法进行补充加强,只要理解了不足之处,也是有价值的。没有意识到薄弱点时,思考的状态就是“这样大致就可以了吧”。这样的话,就不清楚证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支撑自己的主张了。如果能够认识到薄弱点,那么跟不清楚能否支撑自身主张的状态相比,至少已经理解了主张与证据的关系,这就有很大的价值。



5、 往不同的角度去看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充分把握问题是什么。关键点在于,能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发现多个问题。然而,如果是盲目地寻找多个问题,那是缺乏效率的。如何能够高效率地、全面地找到问题呢?

√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充分把握问题是什么

√ 从一个信息提取多个问题,这是重要的思路

√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提取多个问题

√ 随着信息的增加,问题会发生变化

√ 要理解,现在的问题是基于现有的信息而拟出的问题

信息是无穷无尽的,想要收集信息的话,就要摒除那种随意收集信息的做法。而且,有时候想要拓宽信息来源,也有收集不到信息的可能。

正因如此,更要先理解好第一点,即现在看到的问题,是基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而拟出的问题。


6、尝试改变宽幅

图片


人们常说“要正确理解现状”,事实上,要正确地把握现状并不容易。很多时候,看起来有特殊意义的现象,实际上只是偶然情况。那么,如何能够准确地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呢?

√ 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这不是凭借单一想法就能确定的,也不是靠别人来告诉我们就能知道的

√ 需要对多个可能性进行不断摸索并思考

√ 改变刻度宽幅、改变计数起点来制作多个图表

√ 对呈现出来的趋势考虑定性的解释

√ 为了进行数据分割,有些信息需要主动去收集


为了理解现状,要确定数据以怎样的切入点进行分割,这点很重要。同时也要理解,为了进行数据分割,有些信息需要有意地去获取。


7、 看清脉络

从现有的信息里找出一定的意义很重要,然而事实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根据过往“经过”的不同,相应的解释也会发生变化。那么,要理解“现在”的话,应该怎样去看待“经过”呢?

√ 以时间轴看数据时,仅看上年度与本年度的数据是把握不清趋势的
√ 有意识地扩大范围
√ 看趋势的角度:是否只发生在本阶段,是否持续发生,是否是周期性现象
√ 尝试对趋势进行定性解释
√ 充分意识到能够在相同前提下进行评价的范围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数据的见解或解读、评价。在变化前与变化后,有时可能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因此,不能一律以同一标准来评价,哪怕意义几乎是相同的,也要带着“应该把哪个范围作为与现在相同的前提来考虑”这样的思路,充分进行思考。



8、 尝试分解观察

分析的基础是进行分解,只看原本的基础数字是无法展开分析的。大家要把数据进行分解,找到有特征性的趋势,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分解,如何找到趋势呢?

√ 分析从分解入手
√ 尝试以多个切入点进行分解
√ 具有特征的趋势不一定只有一个
√ 对表面数字的一致性保持警惕
√ 通过具体、抽象地来回思考,增加切入点

对于研究对象,如果能够提升其抽象程度,就意味着可以从高视角来俯瞰,更有可能把握事实的全貌。建议大家养成习惯,通过提升抽象程度来把握事实。



9、 计算单位平均数


按每人、每天等计算出单位平均数量,能够为我们带来的意义远高于单纯的除法,它可以把难以想象的数字变成贴近生活的、有实在感觉的数字。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按照单位来划分数字呢?

大家把握实在数字的几个要点。

1. 有时候家庭也可以作为一个合适的单位

像冰箱、电视机等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台的物品,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来考虑。顺带一提,日本约有5000万个家庭。

2. 有时也可以用时间的概念来划分

年度的总量有时也很难想象,这时可以尝试按时间轴进一步细分为每月、每日的情况。

3. 掌握一些基本的衡量标准,会带来便利

日本全国的小学约有2万所,邮局也约有2万所。小学和邮局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全国国民可享受服务的机构。

反过来说,即如果要在全国各处提供某种服务的话,需要大约2万个服务点。大型连锁便利店7-11的门店数约有2万家(2019年数据),与小学、邮局是同等水平,可以说它还作为生活的基础设施,成了货物收寄等服务的站点。



牙科医院的数量比预想的要多,是小学的3倍以上;加油站的数量比汽车或人的数量少,但考虑开车移动范围较广,所以加油站的数量比小学或邮局多也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麦当劳、星巴克等店铺与小学、邮局的数量相比,实际上并不多。

这些数据每年都会变化,需要不断更新,但要进行某些情况的解释时,如果能够提前掌握几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数字,就可以通过与这些数字比较的结果,思考如何去解释其含义。

除服务点的数量以外,还可以掌握一些与人数相关、与金额相关的基准值。

另外,关于范围,掌握全国的情况是当然的,如果还能把规模扩展到亚洲、全球的话,就有更充裕的解释空间了。大家可以先从自身关心的主题开始着手,尽可能把握一些“基准”。

小结

√ 转化为有实在感的数字很重要
√ 选择合适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尝试计算出单位平均数量
√ 单单是精确地进行除法计算,就能变得非常容易想象
√ 我们的目的是把握实在感,所以不要太拘泥于严谨性
√ 如果提前了解一些能够作为基准的数字,就能有更宽广的解释空间


10、从对方的立场考虑信息的传递


沟通时,人们容易想当然地传达只有自己知道的信息。然而,那些不一定是对方想听的事。而且,所谓沟通,传达到位才是意义所在。那么,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考虑信息传递的话,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确定自身想传递的信息以后,可以一人饰演自身和对方两个角色,重复多次进行对话的“传接球”。要点有如下三个:

1. 明确自己想说的事情
2.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对方听到上述第1点自己想说的事情,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想象对方的发问

3. 回到自身的视角,对上述第二点对方脑海中浮现的疑问,思考能够回应的内容

要重复多次这个步骤。我们具体通过刚才的例子来介绍。

1. 自己想说的是,“计算机重800克”
2. 接下来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在听到“计算机重800克”时,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疑问呢?例如,可以想象到的问题是,“800克是算重的还是轻的呢?”
3. 回到自身的视角。如果要回应上述第二点想
象的疑问,那么就是“计算机很轻(或者很重)”

接下来是第二轮。

1. 自己想说的是“计算机很轻”
2. 站在对方的角度,例如,“轻有什么好处?”
3. 回到自身的视角,“能轻松携带”
像这样,确定自己想传递的信息以后,要认真地思考对方接收到信息以后会有什么感想。

实际上,对于一个发言,从对方的角度能够联想出多个疑问,而且,我们并不清楚在对方的脑海中真正浮现的是什么。

但是,按照这个步骤来回思考,就能降低风险,尽可能避免只站在自身的角度来传递想说的事情。不仅如此,还很有可能转化为对方所关心问题的信息。


小结

√ 沟通取决于传达的效果
√ 不要只想着自己想说的话,必须努力回应对方想听的事情
√ 一人分饰两角,让自己和对方进行对话的“传接球”
√ 针对“传接球”的整体情况,加入自我检查,就可以得知其他需要考虑的要素



12、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图片

人们往往习惯在他人身上找寻没有传达清楚的原因。然而,实际上有不少时候是因为自身没有清楚理解自己想说什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自己想说的话呢?

在商务情境中,沟通的主要目的大致有“共享”“判断/批准”“意见/建议”“协助”四种。下面我们逐一来确认。

1. 共享

这是想让对方知道,并不是单纯地对对方有所求,重要的是让告知的内容清晰易懂、传达到位。

2. 判断/批准

这是希望对方做出Yes/No的判断,或者予以批准,关键是把“什么是判断的基准”“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充分地传达给对方。

3. 意见/建议

这是希望对方给予一定的反馈。不能让对方毫无头绪地给出意见,要明确地表达希望对方“关于什么”或者“用怎样的观点”给予意见或建议。

4. 协助

这是希望对方采取某些行动。因为要请对方采取行动,所以首先要最低限度保证传达的内容清晰易懂,让对方理解。在此基础上,重要的是明确地告知对方希望其具体采取什么行动。

要让听者明白,你说的话是想“共享”信息,请他“判断、批准”;还是让他给出“意见、建议”;或者请他“协助”,这点很重要。要注意避免导致对方产生“你说的事情我能听懂,但到底要我做什么”的疑问。

对于要传递给对方的内容,我们要清楚知道自己希望对方做的是什么,同时要连同目的一起与对方进行沟通。

小结

√ 理解自己想说的话,这点很重要
√ 把主张换成一种行为来重新理解,对证据贴标签,这样便于自我认知
√ 通过俯瞰视角,理解自己想说的话
√ 想传递信息的目的也需要明确
√ 明确告知对方是想进行“信息共享”,请对方“判断/批准”,还是征求“意见/建议”,或者请求“协助”


13、听懂对方的话


沟通是双向的,自己想说的话固然重要,而准确地理解对方想说的话也非常重要。其中,关键点是对内容和结构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理解内容和结构呢?

听对方说话的时候,不能只是理解说话人的发言内容,重要的是听的时候同时思考“论点是什么”和“意见是什么”。要点有两个。

1. 对构成句子的要素进行划分

2. 思考能够以这些要素作为回答内容的问句


一般情况下,人们说话时不会严格区分意见和论点,很多时候会只讲意见。此外,经常会出现一个意见涵盖多个论点的情况。更甚的是,有时候说话者自身还没意识到论点,或者把没梳理好的论点和意见混在一起来发言。

正因如此,我们要记住,不能被发言的内容牵着鼻子走,要意识到并理解这个发言是针对什么论点的意见。

在会议开会时有些会面对一连串的发言时,很可能会做出的反应是,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不要只把意见当意见来听,而要把握意见的核心和论点,再厘清它们的结构,虽然这么做难度有点高,但希望大家都能去试试。

小结

√ 充分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实际上这在沟通中很重要
√ 光就内容去理解内容会很难
√ 要区分发言内容中的意见和论点
√ 论点和意见有助于形成结构性理解
√ 在会议等场合也可以活用



14、 让图表去工作

图片

数字可以转化为图表,而且,经过视觉化的转变之后,信息量会明显增加。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充分地运用好图表,那么沟通能力就会有明显提升。那么,具体来说,怎样可以巧妙地让图表去为我们做事呢?

制作图表时,有以下三个要点。

1. 明确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2. 思考哪一种图表能够准确表达其内容

3. 尝试把想表达的内容加入图表 

如果发现想表达的信息与图表之间存在不协调的情况,要么是想表达的信息有误,要么就是图表出错了。

不过即使有些偏差,读取信息仍然是可能的,所以不算是致命的问题。但是,清晰易懂的资料或者说明介绍,实际上会对信息以及图示进行充分整合。细节也需要注意,这点很重要。

√ 数字的优点可以通过视觉化来表示,要积极地使用图表

√ 认真思考,图表是否准确地表达出想传达的内容了

√ 原点“0”很重要,不能因为想展示某些信息而过于强调

√ 使用两个数轴可以使表现的空间更广

√ 每种类型的图表都有长处,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表

近期直播过程中,发现大家还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动践行的问题,在注意力、时间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这方面的问题。本身在践行100天行动的同学,也可以加上来,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兴趣,可以加我的企业微信,和大家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