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王洪霞 郭飞 单位 | 鄂州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让我们在家就能享受优质的康复服务,这个康复器材真不错,我现在就想试试了!”接过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送来的康复体育器材,镜园社区肢体二级残疾人黄先生感激地说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员的援助已经逐渐从物质保障向文体健康,康复引导服务和心理健康的转变,引导残疾人员的健康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强其主动性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身心和谐带来的幸福感提升。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21〕33号)和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残联发〔2021〕44号)等文件精神,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体育器材、训练方法、视频教学及交流互动,并为其中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入户指导训练。 鄂州市残联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精神,根据省残联安排落实《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经入户调查确定训练对象,为不易出户或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家庭,按照每户配备康复体育器材标准,入户发放残疾人,在我市开展500户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工作。 在鄂州市残联的指导下,“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嘉和社工联合古楼、凤凰、西山、樊口街道残联、各街道社工站及所辖社区的民政专员、助残志愿者[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社区社会组织,携带着20多种残疾人康复体育器材,共同走进鄂城区500户中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项目服务。 经过近四个月的服务,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服务的工作模式——“五联五心”共同缔造康复同行,即以“五社联动”为工作路径,通过开展“五心”服务(“摸排需求细心、康复指导耐心、上门服务真心、跟进成效贴心、总结复盘走心”),以达到对服务对象的康复训练的有效指导,帮助残疾人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功能器官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身体器官或组织的残疾而带来的功能缺失。 ![]() 摸排需求细心 项目社工联合社区民政专员和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入户实地走访调查,对有康复体育需求的中重度残疾人进行摸底,根据残疾人类别、残疾程度、性别、年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程度等因素再结合服务对象自身的意愿,与其进行深入沟通,更加全面的了解其需求。 填写《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需求登记表》。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情况,在征求有关康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器材种类名录(含图片、样 式、大小、功能等技术参数),供服务对象选择,并根据器材设计相匹配的康复训练方案。在为服务对象选定所适合的康复体育器材后,统计分类所有预选器材,汇总相关信息与器材厂家对接订制产品。 ![]() 康复指导耐心 根据前期摸排统计数据,项目社工联合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上门入户为中重度残疾人配发“量身订制”的康复体育器材。 在10月底,所有服务对象已陆续完成配发了电动康复机、多功能拉力器、哑铃、迷你脚踏车、腰椎舒缓器、拉筋板、指力器等20多种康复体育器材。 每到一户,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认真帮服务对象将器材组装、调试好,对照视频教程演示,详细讲解器材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服务对象及其亲属学会使用康复体育器材。 并给予“家庭教练”式的康复服务指导,为他们在家开展健身康复锻炼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康复体育指导师会叮嘱服务对象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防止运动过量,且需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服务过程中,残疾人及其家属都非常激动,他们纷纷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残联的支持和帮助,和贵园社区的服务对象张女士激动地说:“以后,我一定坚持使用器材进行锻炼,并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生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 上门服务真心 项目采取“线上视频教学+线下入户教学”指导的方式。残疾人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了解服务对象训练进展情况,督促指导服务对象进行日常训练,评估训练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并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 每次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入户都会根据服务对象的康复进程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协助其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式的进行日常康复训练,并根据服务对象身体的适应情况调整训练时长。 “感谢市残联送来的康复器材,让我瘫痪在床的老公不用出门,坐在家里就可以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萎缩的效果非常好……”家住东升社区的王婆婆说。 这也得益于市残联组织实施的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服务对象和家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康复训练,在训练中康复,在康复中提升,在提升中愉悦。 ![]() 跟进成效贴心 “喂!您好,李师傅。我是昨天入户指导康复训练的小王,我想问问您通过我昨天入户指导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是不是有所改善?”在每次线下入户指导结束后,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都会根据当日入户的服务对象康复情况,通过电话、微信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跟进。 遇到问题时,服务对象也可向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咨询求助,或通过微信群等即时交流工具交流互动。 随时掌握所负责的服务对象康复训练进展情况,作为调整最初设计的康复训练方案的依据,以便于让服务对象及时有效的得到最优质的服务,达到康复训练的最大效能。 ![]() 总结复盘走心 项目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康复训练进展,定期召开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总结例会,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寻求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时发现并纠正指导过程中的错误,减少因错误而产生的训练偏差,以保证服务对象的康复训练健康有效。 ![]() 市残联“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今年是第一年,本项目在以市残联为主导、各街道社工站为依托,项目社工为骨干力量、社区和助残志愿者[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基础的“五社联动”残疾人“家庭教练”式康复训练指导服务中,不仅为残疾人朋友发放了康复体育器材,并将残疾预防知识、康复体育科学方法和康复志愿服务送到残疾人家庭中,让残疾人不出家门就能得到高质的康复体育训练,使残疾人达到了改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的目标,也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市残联“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将持续做好跟踪回访服务指导。并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过程、各方面落实残疾人工作,推动残疾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 我们也将积极探索“五社联动”的工作的联动路径,健全康复服务平台,提供有的放矢的精准化服务,实现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更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将继续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家里享受到便捷的康复服务,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身体功能,提高生活品质。着力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