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镇留影|胜街鲜为人知的“刘公馆 ”

 空谷罗汉 2022-11-25 发布于湖北

田联申

6月15日“人文武汉公众号”发表的胡全志老师《1945年的德华学堂、鸭蛋壳、胜利饭店、和记蛋厂和西商跑马场》文章中的一张,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张照片上看到了标为“锋尚时代大厦”的那栋楼。1962年2路电车从三民路延长到黄浦路后,这栋楼的门前人行道一直是2路电车中山大道一元路站。

中山大道991号(在中山大道黄兴路至昌年里口段,原为法租界罗南尼路),为曾任“湖北督军”“湖北省长”萧耀南的公馆即“昌年里萧公馆”,武汉人都很熟悉,这个“萧公馆”在昌年里上首;在昌年里下首还有一座刘镇华的公馆“刘公馆”,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刘镇华曾任“陕西督军”“陕西省长”还当过“安徽省主席”。民国时期,“镇嵩军”统领刘镇华的名声要盖过萧耀南,只是刘是邻省河南人,所以本地人知道刘镇华的不多。

我的父亲田镇瀛1934年日记本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当年来汉口要去的几个地方及电话:


二十六路办公处 模范区泰宁里(建筑还在)
美领署 二一七〇三 特二区 (建筑还在)
十一路 二四八一二 汉中街7号(已拆)

日记中有多处记载去11路办事处,晤刘玉珊处长、张副官、徐文耀等人。我那时只知道,汉中街抗战胜利后与湖南街、四民街、德托美领事街、大和街合并为胜利街,以为胜利街与中山大道汇合后,在一元路口往下延长。因此,误以为汉中街7号在胜利街原市公安局对面。

“广济老古董”张胜林老师曾在汉网·人文武汉论坛发了一张1937年武汉电话号码的截图,上面也有:第十一路军刘代表公馆,汉中街7号,电话号码24812.

刘镇华(1883-1956),字雪亚,本名茂业,河南巩义县河洛镇人。镇嵩军统领,授将军府阜威将军,二级陆军上将。1883年生于一个小商家庭。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考中秀才。后入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监狱科学习,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

1908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任镇嵩军司令。辛亥革命后,凭藉镇嵩军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地方武装,依违于各大军阀之间,后归附国民政府。北京政府时期曾任陕西省督军、省长,陕甘联军总司令。

主陕六年,提出“灌输学识,增进地方文明”的口号,并发出通电,声明“将全省商税35处统作学校用途,无论军政各费如何艰窘,丝毫不得挪移”;他曾两次组织鲁迅、王桐龄、蒋廷黻、李济之、陈定谟、夏元、陈钟凡、胡小石、孙伏园、王小隐等国内著名学者赴陕讲学;并积极筹划,于1924年1月获准重新建立了国立西北大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曾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49年去台湾,1956年11月18日在台北家中病逝。

一元路胜利街口,图中建筑为“刘公馆”

我一直在寻找汉中街7号,是现在胜利街几号?看到老古董的电话号码后,突然想起,这汉中街7号不在今胜利街上,应该在中山大道上。中山大道与胜利街汇合处,马路两侧路牌:“萧公馆”附近为“中山大道”,“省农机大院”附近为“胜利街”。

其实,老汉口原法、德租界的分界线不在一元路,还要往上走一点点,在一元路武汉档案馆的背后、昌年里附近这条线上。1934年,德租界已经收回,但法租界还存在,租界与华界是分得很清楚的,汉中街应该是从昌年里开始过一元路直到日租界,那么这个汉中街7号刘公馆就应该在现中山大道(胜利街)与一元路的转角处。

日本人1939年制汉口地图上用颜色区分法租界与特别区(已收回的德租界),汉中街的起始处在今中山大道昌年里附近,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月)此处为胜利街。

这栋房子我太熟悉了!附近有肖耀南公馆。上世纪70年代曾多次陪来汉出差的表哥、堂兄寻访,此楼留下了他们童年时的记忆,兄弟几个在此楼侧边车库旁玩耍,放鞭将堂兄的屁股烧伤,留下印记,也留下不灭的记忆。


此楼在2000年时拆除,现在是锋尚时代大厦,门牌号码变成了一元路7号(楼房的侧面为一元路)。武汉档案馆有一张1964年职工搬档案柜的照片,背景中有这栋房子。此楼大门有几步台阶,进楼后为宽阔的走道,房间分列两边。

“刘公馆”门前

远处被树叶遮挡的美最时洋行大楼

1948年祖母去世时曾“幕设汉口市大智区胜利街211号”,这胜利街211号应该就是原汉中街7号,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月,将原英租界的湖南街、俄租界的四民街、德租界的汉中街、日租界的中街大和街改为胜利街,纪念抗战胜利。房契为证。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刘献捷长女刘梦莲写给父亲的信,上世纪80年代刘家试图要回此房子有报告并附有相关文件,委托父亲代办。信中写道“我祖父刘雪亚(刘镇华)抗日战争前在汉口市购得房产一幢,胜利街211号,房契用“刘道生堂”的名义。抗战胜利后根据当时的规定房契的堂名改成为我父亲刘献捷的名字,由汉口市长徐会之派人把改换房产业主名的房契交给刘献捷的妹妹刘敏捷,再由刘敏捷转交给刘献捷。刘献捷于1948年夏携小老婆叶元双赴美治耳疾,后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于1969年患心脏病,在美加州逝世”。

抗战胜利后,刘献捷并未在此房居住,而是他的妹妹刘敏捷一家在此居住。刘献捷在南京有公馆,天目路8号,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46年,其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3幢,门卫1间,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另有防空洞一座,原产权人为刘献捷,产权登记用刘献捷之女刘梦莲名登记。

80年代初,叶开泰11世叶元双从美国回汉探亲,以刘献捷遗孀的名义、华侨身份曾试图要回此屋,未果。据说理由是1948年此房登记时不只是刘献捷的名字。我那时还在上班,听说叶元双找过父亲,父亲也告诉我“房子是刘家的”。

刘献捷与元配生有二男家骧、家麟,三女梦莲、梦梅、梦筠,与叶元双有一男家美、一女梦珀。10月13日“人文武汉公众号”楚天舒发表的文章“太平军攻克武昌及叶开泰家族之命运”写道:旅居美国的叶开泰后人刘梦珀(Judith Liu )在其英文论著《异变:圣希理达女校墙内的非主流文化》(“Foreign Exchange: Counterculture behind the Walls of St. Hilda's School for Girls”。)一书中,讲述了自己曾祖父叶凤池,祖父叶蓉斋,祖母高德馨(音译名)、父亲刘献捷,母亲叶元双及叶开泰家族后来的一些故事。

刘献捷(1904-1969)刘镇华之子,陆军少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科毕业(河南大学前身)。1921年留学德国(据其叔刘茂恩回忆录,留德期间与朱德关系甚好),汉诺威工业大学(获机械学博士学位)、柏林航空学校,后留学奥地利学军事。1934年回国。

1935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下属防空学校官方刊物《防空杂志》上,连续四期刊登刘献捷编译的《步枪对低空飞机射击之研究》。据介绍,该文乃意大利军界人士之名作,是一战后“讨论步枪对空射击最具体之著作”。该文纯属技术分析与操作教程,编译者亦掺入不少针对中国现状的建议。著有《防空》﹑《防毒》﹑《炮火集中仪》等书。1944年豫中会战时任陆军64师少将师长,被日军炮弹震聋双耳。1948年携夫人赴美治耳疾,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9年在美逝世。

古往今来,掷笔从戎者众,弃武行文者寥。民国时期数千将军,脱掉军装能执大学教鞭且教理工科的还能找到第二位吗?曾任兵工署长、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连襟俞大维有此能力,但俞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

附:田镇瀛1934年4月29日日记

午到南昌。过江先到大旅社(江西大旅社),略事安置之后,才到四十二军部。饭后因闻献捷兄亦偕新夫人住大旅社,乃往访。献捷兄曾以去就问题与大哥(田镇南)熟计,以陈济棠允为参谋长,小张(注 张学良)则委以改造军队之权,中央则以防空科长任之。刘老献则大费踌躇。大哥的建议是与大叔(注 刘镇华)须在同一战线上。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锋尚时代大厦

编辑:水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