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武士道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全文)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摘 要】“欲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本文主要阐述了武士道的内涵及其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并且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探讨武士道对日本国民性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人;武士道精神;生死观

引 言

众所周知,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灵魂和象征,也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更是日本人精神的原动力。经过一千多年的浸润,武士道已内化在日本人的国民性之中,支配着国民的思想和行动。尤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的印迹。正像新渡户稻造所说的那样:“即使具有最进步思想的日本人,如果在他的皮肤上划上一道伤痕来看的话,伤痕下就会出现一个武士的影子。”可见,武士道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一、关于武士道的研究

长期以来,对日本武士道的研究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始于戴季陶和周作人。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比较客观地评价了武士道,他认为武士道最初的事实只不过是一种'奴道’,而武士道的观念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实禄报恩主义。”周作人在《周作人论日本》中评价武士道,认为武士的行为无论在戏剧还是在小说里如何壮烈,如何华丽,总掩盖不住这样一个事实,武士是卖命的奴隶。1889年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中强调:“日本之为日本,完全是拜武士道所赐。武士道不只是日本之花,亦为日本之根。武士阶层,位于民众之上,为他们立下道德准则,垂范引导”

二、武士道内涵

1、牺牲――武士道提倡的最高境界。武士道提倡“轻生死重然诺”。日本武士道的开山鼻祖山鹿素行吸收了中国儒教的孔孟思想,认为武士道的最高准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的弟子大道寺友山则将这种尚死观念进一步发挥,主张“武士临战场,决不当顾家室。出阵应有战死之心,以生命附诸一掷,方得名誉。

2、剖腹――日本人独有的自杀方式。剖腹是日本人独有的自杀方式,日文汉字写作“切腹”。剖腹不同于一般的自杀,有比较正规、严格的方法和程序。剖腹原本是一种血腥的残忍的自杀方式,却被日本人发展为一种崇高的死的仪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在剖腹自杀这一行为上看到的不是死的血腥、恐怖和残忍,而是尊严、气节和壮美。

3、物哀――日本人孤独感的体现。日本文化专家叶渭渠指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美感。这种无常的爱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物哀美’的真髓。”

日本人的切腹、牺牲精神以及转瞬即逝的物哀都源于武士道。日本人喜欢樱花,把樱花作为国花。而樱花本为日本武士之花,因为樱花从盛开到凋谢整个过程就像武士出生入死的一生一样。作为一个无畏的武士必须随时准备为主君、为信仰现身。武士们选择剖腹就是追求这种“牺牲之美”,生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是否闪光。现在,樱花已经由“武士之花”而成为日本的“国花”,从中也可以看到武士道对于日本人的影响。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克特在《菊与刀》中指出,“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日本文化则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人极其重视名誉,基于他人判断制定自己的行动方针是“耻感文化”最显著的特点。

三、武士道对日本国民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从九世纪中期武士产生,到明治维新前一直都是武家统治时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正是日本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积淀时期。所以,经历近700年的武家社会,武士道逐渐与日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传统融为一体,并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武士道作为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到日本的民族性格中,由此完成了日本道德内涵的充实,形成了日本国民的整体精神,而且逐步成为了同本文化精神的核心。

1、政治上、武士道的国民化、全体国民武士化。明治维新后,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政权,为了培养绝对效忠天皇的“阜军’’、“皇民',造就“强兵富国”基本国策的支持者、执行者,强制推行“武士道的国民化、全体国民武士化”的政策。其结果,正如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曾指出:“明治维新以后,过去只占日本人少数的武士阶级的生活方式成了日本全体国民的理想”;“全体国民的武士化,涵盖了明治以后所有日本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在作为近代国家的明治时代后半期,武士道精神得到比江户时代更高的评价。而且,幕府时代作为特定阶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武士道,成了全体日本人的道德思想。

2、思想上、武士垄断知识和教育,影响和制约着日本思想意识层面。武士道在思想上包容了不少人类共有之美德。忠诚、奉献、敬业、勤劳、好学等美德,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伦理道德,体现了全人类的理想价值。武士道对这些美德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同时包容了儒教、佛教和神道教某些易为入们接受的内容。这样,武士阶级的伦理在儒教与佛教的影响下得到充分普及,因而能够成为全民的伦理。武人执政时代,武士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作为统治阶级、社会精英和君子,处在军方和官方的位置,他们垄断知识和教育,决定道德性质的等级和价值,主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武士道自然要向其他社会阶层渗透。明治维新以后,武士又在明治政府中掌握权柄、控制思想、制定政策。治政府规定将武士道作为全体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武士道迅速渗透到社会各阶级之中,成了同本道德的最高形式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释放出武家政治时代不可企及的物质能量。

3、文化上,武士道与日本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是日本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武士道自产生以来,就不断对儒学、佛学等异质文化和贵族文化以及来自农、工、商三民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行批判地继承和改造,逐渐积淀于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之中,成为同本人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于是,“武士道便从它最初产生的社会阶级经由多种途径流传开来,在大众中间起到了酵母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国民全体的景仰灵感。虽然平民未能达到武士的道德高度,但是,大和魂终于成为岛国帝国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武士兴起和武家政治时代的近千年间,即武士道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时代,武士作为政治主角、社会精英和日本文化最主要的参与者、承担者、长期主导国家的政治生活,决定社会的核心价值和道德取向,成为了日本较高文化的主要代表,从而使日本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这个阶级的价值标准的影响。所以,武士道所体现的不仅是武士的理想价值,而且是同本民族的理想价值和普遍取向。武士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核心内容,必然要使武士道成为日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武士道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日本国民的生活,作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从根本上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死观,从某种程度上说,武士道的生死观亦是日本国民的生死观。

【参考文献】

[1]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商务印书馆,1993.

[2]鲁思・本尼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

[3]蔡海燕.论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对其民族性格的影响[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张富军,张卫娣.解析日本武士道的生死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