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语文丨苏轼《赤壁赋》中的“美人”指什么?

 宝妞 2022-11-25 发布于河南


编辑说

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一句用了“美人”意象,令人遐想。其实,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对“美人”的描述,历代文人如杜甫、辛弃疾也都在作品中写到“美人”。
那么,这些作品中的“美人”与我们今天所说美人是否一样,“美人”意象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苏轼为何对“美人”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

《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样一首“扣舷而歌”的诗,能够让“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且“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其中的“美人”指什么呢?
要准确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及其在作品中的内涵,我们要追本溯源,探一探“美人”之究竟。
图片

《诗经》《楚辞》中的“美人”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四句诗是楚辞体,这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内容和手法上。“桂”“兰”在楚辞中都属于“香草”意象,象征着美好高洁的品性,而“美人”也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香草美人”意象在《诗经》中已有体现。如《郑风·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以蔓草起兴,将蔓草的摇曳姿态与女子的婀娜身姿关联起来,引发读者对其美貌的向往。《诗经》中的“香草美人”往往只用本义,很少有托喻、象征。屈原则赋予了“香草美人”象征意义,《离骚》一篇中,“香草”意象有近二十种之多,“美人”意象也同时出现。

图片

就《离骚》中“美人”一词而言,历代学者认为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以研究《楚辞》的权威著作为例,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美人,谓怀王也。人君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
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中补充:“屈原有以美人喻君者,'恐美人之迟暮’是也;有喻善人者,'满堂兮美人’是也;有自喻者,'送美人兮南浦’是也。”清代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也说道:“美人指君,亦不专指君,凡贤皆是。”由此可见,“美人”并不专指某一个人,而应指某一类有“美”特质的人,或是某一类美好事物的象征。
图片

“美人”意象的广泛运用

屈原之后,“美人”意象被广泛运用,其“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意义也在继承和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后世文人常创作出具体的“美人”形象,借美丽的女性形象来表达个人遭遇和心境。
如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其《洛神赋》塑造了美丽绝伦的美人形象——洛神,并借诗人与洛神之间人神殊途、失之交臂的遗憾来表达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而造成的落寞与苦闷。

唐宋时期,“美人”作为极具艺术魅力的意象,更是频繁地出现在诗词作品中。如唐诗中,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诗人借“佳人”自况,表达其忧时伤世的情怀。
李白《古风·美人出南国》:“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这首诗在美人迟暮的传统框架下进一步表达“芳心空自持”、抱负得不到伸展的愤懑与悲痛。
李商隐写《无题》诗,借在爱情中备受煎熬的女性表达自己抑郁不得志的境遇,借深闺之中空度生命、蹉跎年华的女性形象,表达自己长期沦落下僚、不得伸展抱负的苦楚。
宋词也广泛继承了这一传统。即便是豪放派词人,也常选择“美人”意象入词。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借“芳草”“佳人”表达自己的仕途失意与命途多舛。
辛弃疾也会借美人迟暮、知音难觅的境况影射自己报国无门、满腹韬略却无人赏识的境遇。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词中“蛾眉”被人妒、美人遭冷落,影射的是词人受猜忌、不被重用的现实处境。

诗词歌赋中“美人”意象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更给予历代读者独特而长久的审美体验。明清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继承了“美人”意象,创造了亦真亦幻、浪漫多姿的“美人”世界。“美人”成为文人寄托美好理想、表达个人情感,甚至是针砭时弊、警醒世人的重要载体。
图片

苏轼的“屈原情结”

屈原作为忠君爱国的典型和辞赋创作的宗师,一直深受后人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李白也曾盛赞“屈平辞赋悬日月”。苏轼作为一个与屈原有着相似人生遭际的诗人,有着浓厚的“屈原情结”。
据明代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记载,苏轼曾说:“楚辞前无古,后无今。”“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唯屈子一人耳。”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东坡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可见,苏轼高度赞美屈原的作品,尤其是《离骚》,且把它作为创作诗赋的取法对象,以及教导后学的重要内容。
苏轼对屈原的评价越过辞赋作品直至精神层面。如《竹枝词》中写道:“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该诗直接评价屈原“忠直”的节操,这与司马迁“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的评价一致。苏轼对屈原怀沙自沉的死亡方式也有着极高的评价与深入的解读。

图片

在《屈原塔》一诗中,苏轼写道“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对屈原壮烈就死由衷称赞。在其《屈原庙赋》中,苏轼大力赞誉屈原的刚直不阿,同时借凭吊屈原讽刺现实:“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赤壁赋》中的“美人”是受到了屈原及其笔下“美人”意象的影响。屈原之于苏轼,是精神的灯塔、能量的源泉,在身似不系之舟的漫长贬谪岁月中,苏轼借此慰藉心灵。苏轼悼念屈原、赞美屈原,也诉说自己与屈原相同的际遇,但面对政治风雨、宦海沉浮,苏轼却在屈原之后有了突围的方式:他没有选择像屈原那样含恨毅然赴死,而是选择了既保持操守又保全性命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活哲学。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8月17日文章《追根溯源探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8月17日文章《追根溯源探“美人”——谈古诗词中的“美人”意象》;作者: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汪慧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