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与东坡:两代文人的不同选择 | 端午专题(总147期)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29



人生何处不心理,待我为你八一八

屈原与东坡:两代文人不同选择

来自心理八八

00:00 12:52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不能祝快乐,首先祝朋友们端午安康!

 

五月是洪水和瘟疫的开端,端午节又是五月初五,两个五重复就更不吉利,所以古代人认定这一天必然有“毒”。

 

其实主要是因为酷暑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民间很容易发生传染病,所以人们会佩戴香包、在门上插艾草或菖蒲驱毒(八段锦昨天也在门上挂了艾草,绿色驱蚊~)。

 

另外,为了防止洪水,端午节要纪念死于水中的逝者,主要是屈原和伍子胥。

 

“屈原是怎么霸占端午节的”?唐献祖写了一篇文章,说在过去的统治者眼里,屈原是以身殉国的爱国义士,而伍子胥显然是以家仇为重,竟然为了给父兄报仇,不惜给敌国带路攻陷自己的母国;

 

吴王杀他的时候,他还敢诅咒,说让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城上,亲眼看着吴国灭亡的那一天。吴王一气之下赐死他并且扔到江里。

 

统治者怎么能愿意纪念这么一个人呢?所以伍子胥后来被悄无声息地出局,屈原成了端午节唯一被祭拜的英雄。

 

可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爱国的概念早已更多元,伍子胥是个真实的人,屈原却像个糊涂人。

 

小人陷害、昏君误国,该死的是他们,凭什么你要投江?


 

01   时势VS人心

 

决定一个人生死的,无非是时势和人心。时势就是时代、境遇、社会伦理道德等等外部环境。

 

古代文人的时势,其实是很凶险的。

 

不仅道德要求高,随时得准备以身殉道;而且保障还很差,帝王一句话定生死,哪有检察院给你翻案?所以伍子胥死得冤。

 

但屈原不同啊,没人逼他,是他自己坚决要投江。他真是因为糊涂吗?

 

从统治者要纪念他就可以看出来,他符合历史主流对文人的期待:品格高贵、一士不事二主。

 

文人也有贞节牌坊。

 

屈原虽然算政治家,但他的骨子里还是个文人。不以权势为目的、不耍政治手段,而且,像历代文人一样,屈原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

 

哪怕楚怀王摆明了就是昏君,他还是苦苦劝谏,结果遭流放;流放时,屈原仍然把怀王的疏离归因为小人的谗言,寄望于昏君能幡然醒悟,却被流放到更远。

 

屈原并非只是因为想不开才寻死。他一直没改变对君王、对理想家国的期待,更没改变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在楚国亡国之际,62岁的他才为保清白投江而死。

 


02   自我意象

 

马尔茨博士在他的《心理控制术》一书中,提出了“自我意象”的概念。

 

作为一名知名的整容医生,马尔茨博士发现,有些人明明很美,却总认为自己丑,坚持要整容;而有些人经过整容拥有完美的外貌,但人生并没有得到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

 

经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马尔茨发现,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意象,用来描绘“我是什么样的人”,比实际上“我是什么样子”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个概念,还有其它类似的提法。

 

黑兹尔·马库斯所说的“可能的自我”,就是指“我们非常想达到的理想自我,也是我们可能达到和害怕实现的自我”。

 

“可能的自我”在表达希望和抱负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恐惧和焦虑;它包括我们渴望成为的角色,也包括我们不想成为的角色。

 

它帮助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发生事件的意义。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首先基于对自我的认识,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因为和自我意象发生了关系而定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人有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就类似于“可能的自我”,他认为当人们觉得自己与想要成为的自我相似时,才能达到对自我的接纳和心理健康。

 

时势不公,对屈原的死的确有重大的影响,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自我意象。

 

屈原的自我意象是什么?从带有自传性质的《楚辞》中,可以找到答案。

 

《楚辞》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香草,据统计一共有十八种,研究者认为,屈原用香草代表君子高贵的品格。

 

香草代表君子的品格,那么代表君子的是什么?

 

“美人”被认为是屈原自喻,屈原的自我意象就是“香草美人”,品格高贵、不容玷污的美人。

 

新版电视剧《思美人》中的屈原


偏偏这个“美人”被君王冷落,如同对待一个弃妇。“美人迟暮”,又能如何?只有悲伤、叹息,回忆与君安好,盼望对方回心转意。

 

这是一个高贵的美人,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一个被动的美人,既无法改变别人,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二者的矛盾又势不两立。


自我意象越美,外部环境就越肮脏。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不是不明白人生选择应该随时势变化。

 

楚辞里也表达了他的纠结过程,他向智者、神仙求助,也找到了一些出路,比如离开楚国、退隐、仙游等等,但他最终还是“伏清白以死直”了,用死追求正直之道。

 

世人皆浊我独清。他不愿意改变心中的理想,而且,极其害怕被玷污。


让张馨予演屈原深爱的女人,有点出戏啊~


 

03   选择活下去

 

美人意象,是文人的集体意象。

 

和屈原一样,苏轼也是个不愿妥协的人,也曾为治国理想直言劝谏。


他把自己比做穿高级羽衣的仙人,这是他最初的自我意象。但他被小人陷害导致流放时,他开始质疑人生,质疑那个神仙般的自我意象。

 

苏轼没有寻死,和时代背景有关,宋朝文明程度显然更高,而且对士人相对宽松;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环境变化之时调整了自我意象。

 

改变的第一个契机,在老友为他请到一块地的时候。

 

这时他已经自我折磨了整整一年。有了这块地,他亲自设计建造了几间小草屋,并在简陋的草屋四壁画满雪景,命名为“东坡雪堂”。

 

而且,他把自己的名号也改为“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改名对苏轼极具特殊的意义,代表他调整了自我意象来适应环境的突变,由仙人变成野人了(归隐山林的乡野之人)。这是他的第一次自我意象改变。

 

东坡的第二次意象改变发生在晚年,已过六十的他却被发配到更远的海南,连野人也做不成了,甚至活下去都难,怎么办?

 

他给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只小蚂蚁,地上有很多水,它就快淹死了。但是,这只小蚂蚁抱住了一只小草,一直等到水都干了,然后遇到同伴。

 

东坡此时的自我意象,变成了汪洋中的一只蚂蚁。

 

本来全无反抗之力的小小蚂蚁,却可以抓住救命稻草活下来,甚至,它还能坚持到灾祸过去、重新找到同类。

 

此心安处是吾乡,放下对自我意象的执念活下去,这就是东坡的人生选择。



 

04   改变意象,就能改变人生

 

马尔茨自创的“心理控制术”主要内容就是:我们的人生由自我意象决定,如果你改变了自我意象,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理想世界是不存在的。

 

除了向一个美好的“理想自我”努力之外,有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们的期望。

 

昨天朋友圈有一位姐姐感言,虽然是假日,但一直很忙碌,公司、家里跑来跑去,但她说,比起屈原必须投江的时代,自觉安稳。

 

历史终将证明一切。小人早已湮没无痕,或者被钉在耻辱柱上;被记住而且喜欢的政治家,又能有几个?

 

时至今日,东坡是风华绝代的唐宋八大家,他的诗词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楚辞》与《诗经》齐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读屈原的作品。

 

他是真正的贵族,绝不苟且;而东坡,在“苟且”中找到了诗和远方。


谁还在意,他们有没有安邦定国?

 

他们可以超越任何一个时代。他们,就活在我们中间。

 

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写在端午节之前。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