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双轮驱动与两翼一体的育人新图景

 渐华 2022-11-26 发布于山东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仅仅理解为开设一门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课”,“要融入青少年终身学习、全方位受教的过程中来对待”。人民日报的这些论述隐含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内涵,推动形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即“大思政”格局。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必须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联动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合力”。

江西省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一直是江西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也是江西省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如何在新时代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为此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会同政法学院部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形成了一条路径清晰以“红色讲学-红色走读”活动为载体的“大思政”教育之路。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在青年大学生中探索开展“红色讲学-红色走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大思政”教育活动新探索,思政部和政法学院联合制定了“红色讲学-红色走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良好教育环境和实践平台,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奠定了人生发展的红色基调。

“红色讲学”小课堂。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组织青年大学生搜寻江西省历史上发生的红色故事进行课堂讲解和演绎,在每周思政课的前10分钟开展课堂10分钟“红色讲学”活动,每个班级中3-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的任务是搜集红色故事、整理资料、制造PPT和课堂讲解、演绎。

搜集的红色故事是江西省历史上发生的并且是没有出现在中小学和大学教材中的红色故事,重在拓展青年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每个班3-6人自愿组合一个小组,要求省外学生和省内学生以及男学生和女学生组合,便于江西红色故事的搜集,同时利用异性效应加强内部合作,最后在小组中根据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管理能力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主持、组织与监督工作,同时做好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反馈工作;PPT要求红色基调为主,活泼和富有感染力并且符合逻辑性特征;讲学形式可以是组员代表或全体组员分工一起讲红色故事,也可以是组员代表或全体组员以话剧形式演绎红色故事;为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出现,各小组必须将包含小组内部分工的此次“红色讲学”活动的策划方案交由思政课教师审定后方可开展活动。

“红色讲学”的考核评价结果由思政课教师评价和班上学生评价一起构成,学生评价去掉最高评价和最低评价,取平均结果,并且采取回避原则,即小组内成员不参与评价,小组内成员的最终评价就是小组获得的整体评价;思政课教师评价和班上学生评价各占60%和40%,评价维度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占比60%,其它两方面各占20%。

“红色走读”大课堂。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组织青年大学生暑假就近寻找红色文化浓郁的历史文化景点进行短视频录制介绍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文化,开展假期实践“红色走读”短视频录制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红色之旅中探寻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由各位学生组成小组开展活动的“红色讲学”活动相比,“红色走读”活动要求开展这一活动的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自己完成活动,允许请人协助录制短视频和对视频进行美化、剪辑,但是视频中的讲解人须为学生本人且学生本人必须多次出现在视频中,是录制视频中除了场景以外唯一的主角;选取的地点是具有浓郁红色文化气息的历史文化景点,可以是一栋房屋,可以是一个渡口,可以是一口古井,总之要有一定的场景体现在视频当中,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凡是具有红色文化挖掘价值的具有一定场景性的地点均是符合活动要求的“景点”,学生之间可以选择同一景点进行活动录制,但是视频呈现方式要和其他学生有所区别;关于地点选择,提倡学生尽量选择自己家乡的红色景点,学生了解家乡红色景点的情况,也便于获得别人的帮助,毕竟视频录制活动需要有人协助完成,同时还有利于深挖当地红色基因传承的内在情愫;视频录制时间要求在5-15分钟之间,要求遵循“自我简介-场景介绍-选择原因说明-红色历史解读--红色文化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的顺序进行讲解和录制。考核评价由思政部和政法学院一起实施,各自占比50%。“红色讲学-红色走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思政课总评价结果,占思政课总评价结果的40%,即“红色讲学”占20%,“红色讲学”占20%。同时对“红色走读”录制的优秀短视频作品进行评奖,优秀作品中10%评一等奖,20%评二等奖,30%评三等奖,获奖情况载入大学生档案并颁发获奖证书。对于优秀的“红色走读”短视频获奖作品,鼓励学生在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传播自己的优秀作品,同时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学校其它各部门在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选取优秀的“红色走读”短视频获奖作品在学校各级各类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传播。

“红色讲学-红色走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索,形成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双轮驱动和两翼一体发展模式。实施方案具有“四个充分、三个结合、两个平台”的鲜明特点。“四个充分”: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三个结合”:课程系统理论与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红色”知识学习与“红色”故事讲演相结合,课堂讲学与暑假研学相结合;“两个平台”:课堂10分钟讲学平台、社会实践体验平台。

“红色讲学-红色走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探索,进一步推动多点发力、多层构建的高校“大思政”教育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进入新境界。据统计赣西科技职业学院20级政法学院学生参与“红色讲学”率达到99.9%,参与暑期“红色走读”短视频录制活动率达到97.2%,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会同政法学院从“红色走读”活动中的1000多个作品中遴选出100个优秀作品参与多轮次优秀作品评选,并进行优秀作品院际交流展演,出自学生的作品鲜活演绎了一个个红色故事、一个个特色文化,充分展现了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执着信念。

在“红色讲学-红色走读”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中感知、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从百年红色文化中感知、感悟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卓绝的辉煌。赣西科技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在感知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在感悟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在学习中展现青春活力,在实践中展现精神境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红色文化蕴藏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载体、新模式,开展好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为思政工作提供优秀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奋进的目标。

(作者:陈晓峰,赣西科技职业学院讲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权有效掌控研究》(编号:CX20200596)、2021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编号:MKS21203)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