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教科研课题(7):如何进行教科研课题设计论证

 leeechen64 2022-11-26 发布于重庆

课题设计论证,也叫做课题论证,是课题申报书和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课题成败的关键。课题论证是在开始进行研究前,对课题的科学性、规划性、可操作性等内容进行论证,即对拟研究的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而有效避免课题选题的盲目性。课题论证必须资料详实,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课题主张,其目的就是要让研究思路更清晰,研究方案更具体、更系统和更科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简言之,课题论证就是研究人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证明自己的选题有价值、可实行、可操作、有保障、有目标、可实现。


01
课题设计论证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的课题申报书中,课题设计论证常出现如下问题:
一是核心概念缺乏明确界定。任何研究都会有1-2个核心概念, 理论界定核心概念是后续研究的基础。有的课题论证往往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经常出现没有明确界定核心概念, 或定义缺乏权威性的想象。正是由于核心概念界定的缺失, 以致后续研究的测量指标、测量工具、问卷设计、分析评价等都随之出现严重问题。
二是相关的理论依据缺失。中小学教师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课题论证中,无论选题依据还是研究设计均缺乏理论支撑, 或根本就没有理论, 或写了理论名称而没有具体内容, 尤其缺乏与现实问题相关联的理论内容。
三是文献准备严重不充分。多数教师未养成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 在课题设计论证中突出表现为文献检索不足、阅读不够、文献综述出现严重问题:综而不述或述而不评, 只是以往研究结论的简单堆砌, 并未呈现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果;将工作现状或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 把工作总结当成研究综述;引文质量不高, 占有资料不足, 分析以偏概全。
四是研究思路缺乏逻辑性。研究思路混乱,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缺乏细化;研究逻辑顺序不清楚, 缺乏层次感;没有研究技术路线图。
五是研究方法陈述过于简单。许多课题论证中的研究方法表述过于简单, 说是要用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 但并没有详细说明问卷来源、测量工具名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式、抽样方式、样本容量与分布等。访谈法则没有说明访谈哪些人, 访谈什么内容、访谈结果如何处理4等;实验法没有详细说明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类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测量工具名称、被试取样方式、无关变量控制方法等。
02
课题设计论证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课题设计论证应该回答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选题的性质(所选课题是理论性、应用性还是综合性的课题)、目的和任务,即具体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二是阐明课题的意义,说明课题来源,有关理论和实践依据与背景(即本课题提出的主要背景材料有哪些),研究的价值(本课题具有那些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针对性和紧迫性?三是了解与该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状况,包括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现在已有的结论及存在的问题,预计该研究将有哪些重要突破或创新;四是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即主要对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组成、任务分派、物质保障和科研经费等,还要预测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和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五是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所用的时间、规划研究的程序和步骤等;六是预测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总成果,预计成果的表现形式。
也有学者认为,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课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评述、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参考文献等。
根据笔者对大多数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的解读,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课题设计论证内容并不统一:
案例1:课题设计论证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课题界定、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案例2:课题设计论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案例3:课题设计论证包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趋势、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及意义、选题目的和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程序(课题研究方法与构想、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课题的组织管理)
案例4:课题的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及推广途径。
案例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课题论证包括三个部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与方法、重点和难点、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前期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从上述案例看出,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价值层面;二是内容层面;三是操作层面。(参看下图)


一是课题设计价值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就是回答“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该部分应主要从研究研究背景、课题依据、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证。
1.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背景,也叫做“选题背景”“问题的提出”“问题缘起”“选题缘由”“选题缘起”等,主要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和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课题背景包括三个方面: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是指时代对课题研究起着重要影响的客观因素或条件。如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智能时代背景下,我们怎样去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变化和满足新要求。
理论背景。理论背景是指影响课题选择的理论或理论因素,即根据什么理论,或受到什么理论的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实践背景。实践背景是指实践对课题选择产生的影响或条件,即阐述实践中需要解释的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对实践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本地(校)、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问题的针对性何在。
2.课题研究依据。课题研究总不会无根无据地研究。课题研究依据是指课题是基于什么开展研究。课题依据主要有: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政策依据。政策依据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证明本课题研究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如《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实践研究》课题,可以依据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或赖以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大多是应用型和发展型研究。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来依据保障研究的科学性。
实践依据。实践依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课题是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否证明本课题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课题界定。
准确界定课题的核心概念,即对课题中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核心概念不是泛泛的概念界定,而是要通过核心概念的界定,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参与研究的人员统一认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以及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课题的选题中一般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核心概念,如果核心概念界定不清,将会使研究的目标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产生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界定方法一般采用逻辑学一般概念的实质定义方法来界定。其公式是: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用属加种差方法下定义时,首先应找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即确定它属于哪一个类,然后,把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同该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进行比较,找出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不同于其他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即种差,最后把属和种差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种差的类别各不相同,因而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可以根椐种差的不同而区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等。例如给“人”这个概念下定义,先找出“人”的属概念如“动物”,然后确定“人”与属概念“动物”之下的其他并列的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差别,即种差:“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样,人的定义就可表述为:“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界定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是如何选取的;第三,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研究对象大体需多少人,基本分布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
4.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文献综述)是课题设计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问题提出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述评分两层含义,一是要述,二是要评。所谓“述”,即对国内、国外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看曾经有哪些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研究些什么,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综述要尽可能全面详尽真实,不能随意杜撰,断章取义。引文出处也要规范,避免侵犯知识产权。所谓“评”,就是对前人已有的学术观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概括。你对已有的研究如何看待,有哪些研究不足,有哪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做这项研究与之相比较,切入点和落脚点有哪些区别,有哪些创新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和突破,对推动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改革实践将起到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等等。评价要客观,概括要精炼,不能凭个人好恶,刻意贬低与拔高,言过其辞。述的目的是为了评,评是对述的深化。
5.选题意义,也称选题价值。一般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理论价值,即课题研究对该领域研究在学理上的积极影响,包括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实践意义,即应用价值,指课题研究对实践状态的积极影响,包括对实践的改进、推动和启示等。
二是课题设计内容论证。课题内容论证,主要回答“课题做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拟创新点等。
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要具体(针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描述目标);二要清晰(用精准的语言把研究目标表达出来);三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条理地呈现研究目标);四要适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简明扼要,直接揭示课题追求的结果)。研究目标可分为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初始目标是本课题最初需要解决的若干子问题。终极目标是通过这些子问题研究,最终需要解决的总问题。
2.研究内容。在研究目标下具体提出和探讨什么问题就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要有强列的问题意识,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与其它问题又有联系的问题或就是一个子课题。每个问题都要具体,与研究目标紧密相关。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种内在逻辑联系。文字表述要用探究式和研究式形式表述,不要用肯定式和陈述式,表述。如“某某问题的研究"。问题的排列也要讲究顺序,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问题不要设计得太多,问题越多研究任务越重,难度越大,应突出主要矛盾,重点突破热点难点问题。
3.研究假设。一项科学研究一般都应有研究假设。
什么是假设?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并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换言之,根据经验事实和己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这种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前预先设想、暂定的理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如“充分开发儿童智慧研究”课题,其假设是:“儿童具有很大的潜能,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先天和主要是后天的种种原因智力发展比较好,只要教学过程组织得比较合理,就能提早打开儿重的智慧闸门,使得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儿重提前三年时间完成现行中小学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发展”。研究假设要大胆提出,小心求证。
假设的基本成分。一是课题的限制性条件包括研究个体、群体对象的特征参数,或研究环境的状态参数;二是自变量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打算加以操纵控制的,并有计划安排变化的诸因素,它可以是刺激研究对象的输入因素,也可以是研究对象的结构因素;三是因变量研究者打算进行观测、了解的研究对象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各种因素,它是研究对象的响应输出因素。
假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推测的性质。任何假设都是对外界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有待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或证实;二是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科学的假设是以真实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的,与迷信的胡说或无根据的瞎说根本不相同;三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虽然假设对未知事实的解释还无把握,尚属疑问,但它是基于客观事物的。
研究假设四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该假设有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一个课题研究里,可以有几条研究假设,每条研究假设都应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标准。
研究假设的形成的基本步骤一是提炼问题;二是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三是推演出理论性陈述,使假设结构化;四是形成基本观点;五是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二是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三是研究者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假设的表述方式:
一是存在式表述。存在式表述的形式:“在C的条件下,A具有B的性质”。例:对于网络教学软件,清晰的思维导图设计具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结构的作用。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网络教学软件;自变量X=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思维导图设计;因变量Y=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结构。
二是条件式表述。条件式表述的形式:“在C的条件下,如果有A,则有B”。例:对于小学某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情境设计式的教学,能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使长期记忆效果达到××标准以上。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学生年龄+学科科目;自变量X=多媒体情境教学方式;因变量Y=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三是差异式表述。差异式表述的形式:“在C的条件下,A和B之间存在差异”。例: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城市和农村的中学生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对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自变量X=学校类型(城市和农村中学);因变量Y=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
四是函数式表述。函数式表述形式:“在C条件下,随着A的改变,B将作出相应的变化”。例:小学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学习时,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的注意保持率将逐渐下降。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小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学习;自变量X=使用软件进行学习的时间因变量;Y=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保持率。
4.拟创新点。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所在。课题创新是指课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
中小学教师在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寻找创新点:一是课堂教学的新改进;二是教育实践的新发现;三是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四是文献资料的新启发;五是教育理论的新思考;六是已有成果的新应用;七是研究对象的新变化;八研究内容的新进展;九是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十是学科领域的新探索。
三是课题设计操作论证。课题设计操作论证主要回答“该课题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内容。
1.研究思路,即课题申报者对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如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常见的研究方法如下: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状,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案列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相应的策略。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按照一定法则将诸因素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认识事物的手段。

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
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3.研究步骤。也称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具体实施的活动安排。研究要把每一次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参加者等内容尽量写清楚。重大活动,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参观、进行教育调查、开展教育实验、组织现场观摩、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
研究步骤一般分为准备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阶段。也有课题根据自己的情况,把研究步骤分为四、五个阶段的。
研究准备阶段,一般包括课题选择、资料査阅、理论准备、方案论证、团队组织、人员分工等工作。研究实施阶段,即研究的展开阶段,一般要围绕课题目标和研究假设、针对所设计的研究内容做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等活动。该阶段往往要经过中期总结或中期检查,即对课题的实践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反思;总结阶段,包括完成结题研究报告,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阶段性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进行成果鉴定以及向课题研究领导组申请结题。
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的逻辑结构。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关键性概念:一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成果的达成是有若干路径的,这些路径是基于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框架下构想出来的,如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就可以达成预期成果。二是“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即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

因此“技术路线”的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
技术路线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案例1:

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
最上面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课题研究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四个研究内容自上到下的排序,体现了研究的思路。
主体部分的左边:研究方法对应研究内容。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使用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
主体部分的右边:研究成果对应研究内容。哪项研究内容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
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

案例2:


这个技术图线图共有三部分:
一是最左边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

二是最右边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
三是中间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匹配。

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研究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
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一是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课题研究成果是什么?研究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课题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二是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头脑风暴。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三是专家指导。专家在理论、逻辑上加强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