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任何益处,你都要获取

 职路施语 2022-11-26 发布于辽宁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自以为网络是一款很好的学习工具,从中几乎可以很便捷地查到自己想查到的任何内容。

于是,便理所当然地将其作为写作的一种必备参谋与助手来使用。每每遇到一个选题,第一个动作,就是上网搜一下,看看其他人怎么说,要说快捷,确实快捷,要说高效,也非常高效。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网络工具的益处所在,至于链接更多的人脉,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当然也可以做到手到擒来。

但,然后呢?随着这一遇选题就问度娘的习惯养成。我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写作灵感开始变得越来越枯竭,思路也变得越来越迟钝。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长时间积累的是尽是零星、碎片化的知识,真正碰到一个问题,个人是讲不出独到观点的,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再加上,没有体系化的知识,或者说至少三手资料(从教科书、经典书上获取的知识)打底,写出的内容,常常不能打,说服力也很弱。

因而,有时候,工具用起来有多舒服,你需要承担的后果,或许就会有多酸爽。

正如美国知名作家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所提到的这样一组概念,选择网络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不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细想一下,存在即合理,的确不假。但要看到,我们该如何利用这样的事物,倘若稍微尝到甜头,便认为这样的事情非常美好,很值得去投入,去从事,那么,得到的结局,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有时,还会连本带利都亏进去。

现实当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什么免费营销,1元3天课,要说,没有益处,也不全是,但切不可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此,往往都是老鼠拖锹——大头在后头。

所以,当一件用起来颇具诱惑力的工具摆在你面前时,自带的益处肯定是立马可见的,但一定要考虑在使用过程中性价比。

比如,浏览网上的一些看起来很不错,听起来很管用的知识,一定要考虑到这样的知识,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能否做为一个知识模块放入自己的大脑,并与原先的知识链接,从而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倘若不能,除非非使用不可,否则,还是要有节制地使用。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写作开始前,先不上网,先行将文章标题与写作框架罗列出来,将自己熟悉的素材放入到框架中,对自己无知却又必须要知识的内容,再上网进行查询搜索,按照这个成文步骤落实,要比之前无网不写作,无例文不下笔,效率至少要快一倍。

不过,仅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工具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是一种止损的方法,其实还没有结束。毕竟,一味地止损没有实在意义,做到损后增益,才是关键一步。

具体而言,就是要将自己平时漫无目的地用网络时间,换成读书、跑步或者做美食等等,坚持下来,日久成自然。防止其他无关事情进入你的生活,亦是如此。

注意,不要担心这样会使自己变得疲惫不堪,结果恰恰相反。人的智力系统与体力系统不一样,它的休息模式,除了睡觉这一必要动作之外,只需要变化一下内容即可,而不是停止不动。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END


作者:爱尚君,80后职场人士,坐标大连。一个致力于将内心想法诉诸笔端的文科男,理性,善思考,喜读书,爱运动,总认为写有价值的文章,如同烹制一份精神美食,唯愿你能亲自品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