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使用中药之毒性中药---附子

 一葉一如来 2022-11-26 发布于广东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知道大家对中药的毒性了解多少呢,是否也会“谈毒色变”呀。下面以附子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的毒性,让大家对毒性中药有简单的了解,科学认识中药毒性,安全放心用药。

中药毒性概念

中药的“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毒”

泛指药物所具有的治疗功效及偏性,中药从大量“百草”中被区分出来,就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偏性(毒性),即“药者,毒也”,有毒即有效。

狭义的“毒”

多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即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以附子为例

图片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都称《药典》)共收载83种毒性中药,其中大毒10种,有毒43种,小毒30种。附子属于有毒品种。

附子,素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等症,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

附子的用法用量

图片

《药典》中规定附子使用剂量为3~15g,收载附子的饮片和炮制品有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炮制后的附子毒性较生品有所减小,故中医在临床使用炮制品时其剂量会适当增大,有现代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附子回阳救逆功效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且呈良好线性关系,然而一旦超出范围即出现中毒反应,故要辨证地看待中药的毒性作用,正确合理应用中药,将其毒副作用减轻到最低程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疗效。

《药典》要求附子的炮制品在煎煮过程中先煎、久煎,其目的为了既使有效成分增加,又可防止炮制不到位而引起中毒,其煎煮时间在合适的剂量内以30~60min为宜。

图片

药物的煎煮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增加毒性,也可以减轻毒性,主要在于其“搭档”是谁。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炙甘草、附子配伍可以减轻附子的毒性。

患者在使用中药饮片时,需要注意不当的服用方法会产生不同毒性反应,如误服、久服、与酒同服等;不同体质的患者对药物毒性反应不同,特别体质虚弱、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

中药毒性小结

图片

物质皆有两面性,中药的毒性尤其如此。毒性是中药能够起效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巧妙地用好用对,同时无论是药物的偏性还是毒性,在临床使用中既要中病即止,也要量效适当,更要对证(症)使用。

“人参伤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中药有毒无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关键在于用药是否得当,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中药的毒性,合理使用毒性中药。患者在用毒性药时,一定需要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尤其现在好多人喜欢泡药酒,也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图片

供稿|童坚、吴依静

编辑|童坚、吴依静

审核|黎玉华、郑海南

终审|胡锦芳、周颖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