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重影响寿命?73年随访四千余人,科学家发现“微胖”才是刚刚好

 fjgsd 2022-11-27 发布于广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身边肥胖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达到34.3%,肥胖率达到16.4%,可见肥胖变得越来越常见。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显然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肥胖终究是不好的,尤其是老年人,似乎瘦点才更有利于健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73年随访4576人,“老来肥”早逝风险反而更低

近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在《ANN EPIDEMIOL》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从1948年开始,对4576名志愿者进行73年的随访,在考虑性别、婚姻、病史等诸多指标的前提下,发现年轻时体重正常,到晚年才出现偏胖的人,早逝风险更低。

文章图片1

比利时数学家用体重指数(BMI)来评测人的肥胖情况,认为数值在18.5至23.9之间是标准的,小于18.4则是偏瘦,在24至27.9之间属于超重,数值达到28以上就叫做肥胖。而从上述研究来看,“老来瘦”好像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仅如此,早前还有科学家基于数十万老年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寿命与健康呈现“U”型的曲线变化关系。老年后偏瘦可能增加10%的早逝风险,超重也会增加8%的风险,而寿长的老年人BMI值并不是在标准区间,而是稳定在25左右,也就是所谓的微胖。

文章图片2

因此,基于上述大量人群的漫长研究,研究人员一致认为,体重影响人类的寿命,而且微胖才是刚刚好的状态。

2、步入中年,骨骼肌老化速率每年加快8%

为什么老年人微胖反而更健康呢?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而言,体内代谢能力更差,如果像年轻人一样的饮食,他们体内也无法吸收养分,身体就会变瘦。因此,如果吸收到了足够的养分,他们就会呈现“微胖”的状态。

再者,人步入中年(40岁)之后,骨骼肌每年衰减速率加快8%,70岁之后更是呈现翻倍增长。因此,很多人40岁之后开始体重减少,肌肉含量也缩水,失去了年轻时的运动能力,容易发生摔倒。

文章图片3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一般可以尝试“地中海”饮食加上肌肉锻炼。当然,科学家也发现一种“Wright”物质通过线粒体赋能,在这方面表现出的潜力。据悉,该物质其实是一种前体物,进入人体后可提高某种重要内源物的含量,凭此正向介入各项老龄相关指标,甚至促使机体呈现年青样改变。

在95岁港富李超人、92岁股神巴菲特的生物科技领域投资中,我们也能看到上述技术的身影,实际上他们也是其亲身示范者。如今经过国内量化技术的成熟,“Wright”已经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人人可享,途径主流网购平台等实现下沉,使用门槛也不再是以往150万每克的“天价”。但4位数的成本,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还是显得有点不够亲民。

3、“微胖”虽好,稳定体重也很重要

体重固然影响寿命,尤其是肥胖增加了许多相关疾患风险。而体重与寿命的关系之间,不仅仅是“微胖”,还要讲究体重的相对稳定。

怎么理解呢?就是不要让自己的体重,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肥胖或者暴瘦,不管是那个变化,都应该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文章图片4

而且,研究发现25岁之后,人体基础代谢的下降会对体重产生直接影响,每年体重在5%左右的范围内变化,其实是正常且适宜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体重的突然减少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肠胃功能及免疫力等,体重突然升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所以老年人的体重状态,相比于年轻人而言影响更大,也更值得关注。

最后,不管是通过锻炼也好,饮食摄入也罢,体重的干预也要恰到好处,过胖或者过瘦都是不可取的,微胖才是刚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