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中土论的创立与核心思想

 枬nan2018 2022-11-27 发布于浙江
Image

Image
Image

关注我们


Image

170年前,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四川创立了一个中医流派——火神派,又称扶阳派。170年后,他的学术思想的忠诚传承人,火神派第五代传人董学军创立了“扶阳中土论”,这是对郑钦安扶阳医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扶阳中土论的创立


Image

Image

郑钦安创立的流派之所以称为“火神派”,是因为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医家擅长重剂使用附子、干姜等大温大热药物,屡起沉疴大疾,故郑钦安又被称为“郑火神”、“姜附先生”。

之所以重剂使用大温大热的药物,是因为郑钦安在悬壶济世的数十年中,看到了当时无论医学界还是民间,滋阴降火之术盛行,滥用寒凉药物,导致患者“病不一死,而药不一生”,因此他发出了“滋阴降火,杀人无算,千古流弊,医门大憾”的忧愤之言,提出了扶阳思想。

另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按这个算法,当时医家用药在剂量上比汉代仲景时期所用剂量一下降低了五倍。用药剂量的大打折扣,导致临床疗效日渐衰落。

郑钦安深感其危,所以在强调遣方立法重在“扶阳”的同时,力倡古伤寒剂量,经过反复临床,屡起沉疴,医名鹊起,自成一派。

郑钦安在晚年的时候,为了进一步证明是否人人皆阳虚,是否人人都需要扶阳,是否可以重用姜、桂、附,他命弟子卢铸之游历全国,深入考察。

Image

卢铸之遵师命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全国20余省,历时三年,获得大量临床数据,事实证明,人人皆阳虚,治病须扶阳,并提出“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扶阳思想,立方垂法、组方用药摒弃寒凉之物。

再往下,便是卢永定、卢崇汉、彭重善等一脉传承郑卢医学的扶阳思想,百余年来,追随者甚众。

火神派第五代传人董学军老师师承火神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大师,得恩师倾授,又喜博览群书,尤好经典,深研《黄帝内经》,细考仲景方药,通读“火神三书”,研学数载,融会贯通,终有所悟,他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两个震动古人、惊骇当世的问题:

“治病求本,本为何物?”

“扶阳,到底扶哪里的阳?”

对于这两大问题,其实不仅是当代,历代医家都是众说纷纭。

更令人惊骇的是,董学军老师不仅敢于提出这两个问题,还坚定不移地针对这两个问题得出总结、定下答案——“治病求本,本在胃气”,“扶阳,扶的是中焦脾胃之阳”,继之创立体系全备的“扶阳中土论”,又称“中气决定论”。

Image

什么是胃气?

胃气从哪里来?

Image

学习董学军老师的“扶阳中土论”,首先要明白何谓胃气?胃气从哪来?

董学军老师在《扶阳中土论》一书中写道,“胃气即脾胃之气,脾胃是'水谷之海’,因此胃气由水谷化生。”更通俗地讲,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命活动的营养和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日常的饮食中来的。我们平时吃的、喝的进入脾胃,胃主受纳,脾主消磨,经过脾胃的运化,成为人体所需的气血精微,即胃气。

Image

胃气运行到肝,即是肝经的气血,能主疏泄;运行到心,即是心经的气血,能主血脉、神志;运行到肺,即是肺经的气血,能主气、司呼吸、调百脉、通调水道;运行到肾,即是肾经的气血,能主骨、生髓、养脑;胃气输布到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即六腑的气血。五脏六腑又分有所主,联络人体表里内外、九窍百骸,于是人体得以滋养,得以生化。

Image
Image

Image

扶阳

为什么扶的是脾胃之阳?


用中医三焦理论来说,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在膈肌的上方,包括肺和心脏;膈肌和下脐之间称为中焦,包括脾脏、胃、肝脏的胆囊;脐以下的部位称为下焦,包括肾脏、大肠、小肠、膀胱。

再用人体气机升降理论来说,人体气机左升右降、阴升阳降,肾水升上去,化为肝木,肝木继续上升化为心火,心火在肺金的制约下向下降,心火下降化为肺金,肺金继续下降化为肾水,如此循环无端。

Image

而调节和保障人体气机正常升降的总枢在脾土胃土,这一点历代医家都有论述,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写道,“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又说,“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五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五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五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五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总由土气之所化也。”黄元御明确指出,决定人体气机升降的枢轴是中气、土气,也就是脾胃之气,或称胃气。

Image

郑钦安也在《医理真传》中写道,“五行之要在中土。火无土不潜藏,木无土不植立,金无土不化生,水无土不停蓄,故曰:土为万物之母。”意思是,若无胃气,心气、肝气、肺气、肾气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脾土胃土是人体万物的生化之母。

那么这与扶脾胃之阳气有什么关系呢?综合上文来看,中焦脾胃气机正常,则全身气机升降正常。如果中焦脾胃气机出现阻滞,则心肾不能相交,水火不能既济,于是心火炎上而生热,肾水下陷而生寒,疾病由此而生。而疾病是果,中焦脾胃气机阻滞是因,那么中焦脾胃气机为什么会出现阻滞呢?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当中焦脾胃受寒时,中焦气机就会收束、卡死,导致上下气机无法沟通、循环,解决之法只有温中扶阳。

Image

通过温中扶阳使脾胃环境温热起来,人们日常摄入的饮食水谷只有在脾胃温热的环境中才能被充分腐熟和运化,换言之,脾胃越温热,胃气越旺盛;胃气旺盛,才能气机条达,身体各部皆受其滋养和生化。

因此,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写道,“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Image

“胃气无损”的前提即指脾胃要温热,勿使寒凉,但是看看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啤酒、饮料、矿泉水、西瓜、鸭梨、冰棍儿、雪糕、冷饮、反季的水果以及寒凉的药物、清热解毒的药物等等,肆无忌惮地往脾胃里装,加之黑白颠倒的生活、过度的消耗,使脾胃一派寒凉,百病丛生。这就是为什么董学军老师要呕心沥血地创立“扶阳中土论”,并坚定地指出“扶阳扶的是脾胃之阳,扶的是胃气”,只有脾胃的环境温热起来,阳气足起来,脾胃的消化、吸收、运化功能才正常,胃气才足。胃气足,气血则足,水升火降,气机条达,人体才能阴阳平衡,无病。

Image

如果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则脾胃消化、吸收、运化功能减弱,胃气不足,继之而来的则是身体各个脏腑器官出现亏气、亏血、亏营养,导致各脏腑器官功能失调,比如气血不足,没有能力清运肺内痰湿,使痰湿阻滞气机,郁而化热产生肺热、肝郁、肾虚、心慌等各种疾病症状,都是因为脾胃虚寒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胃气健运是人健康的标准,温中扶阳是“扶阳中土论”的核心思想,用董学军老师的话说,“土生万物是中医的全部;土败不能生万物,是病理的全部;土又能生万物,是医理的全部”。

Image
Image

历代医家并没有充分重视胃气

扶阳扶的是中焦脾土胃土的阳,即扶的是“胃气”,但是董学军老师博览历代医家经典后发现,历代医家们对“胃气”都重视不够,或者在说词上重视,但是在实际处方中并不重视,导致无论是在理论阐述中,还是在遣方用药上总是欠些火候。

火神派的用药特点是通过重剂的大温大热的药物来温中温阳,为什么要重剂温中呢?董学军老师《扶阳中土论》一书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从自然规律来看,春天的时候,气候温暖,山花烂漫,芳草萋萋,但这时是春华而不实,只有经过夏天的高温高热,才能迎来金秋,发生本质的改变,于是才有了春华秋实。”

Image

董学军老师认为,用药的规律与自然的规律是一样的,如果不用大温大热的药,不能把身体调理的像夏天那样温热,其生化之机就达不到。而现在的很多医家用药基本都是止步在“像春天一样温”的境界上,因为这样不出风险、安全、没有毛病,换言之,治不好也治不坏,所以患者经常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

止步于“春天”还算不错的医家,更有甚者,喜用寒凉的药物,这些药物就像冰雪一样,久用之后,将人体内的环境制造成了冬天的景象,身体寒,脾胃寒,耗散阳气,消化吸收减弱,生化之机减弱,导致气血营养不足,即便眼前的病好转了,却是后患无穷。

Image

而用大温大热的药才能真正起到温中扶阳的效果。可能有人会担心,吃了大温大热的药上火怎么办?其实真正用了大温大热的药之后,人不会上火,因为人体的火是因脾胃虚寒、阻滞了气机而产生的。不仅上火的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寒,基本所有疾病的病因病机都与脾胃虚寒有关系,比如,气滞:因脾胃虚寒,引起中焦气机阻滞,上下气机不沟通,内外气机不能正常循环而形成;血瘀: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其根源也在于脾胃虚寒;痰湿:《黄帝内经》中说,“痰饮者,水湿之别名”,痰湿、水湿即是由于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所致等等。当脾土胃土在大温大热的药物的作用下,胃气才能旺盛,胃气一旺,诸疾皆退。

综上所述,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人的疾病过程中,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胃气都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抓住了胃气,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胃气,就抓住了病因病理的真机。从对中医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角度讲,“扶阳中土论”的重要贡献是对“胃气”的认识与运用。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END


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涉及到的医学理、法、方、药,作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