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银缕一瞬 2022-11-27 发布于山东


引用: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J]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9,4 (3): 145-153.

摘要

腔静脉滤器是一款专为预防动脉栓塞发生而设计的器材,它可以被植入腔静脉内,拦截肢体静脉内可能脱落的栓子,从而阻止栓子进入肺动脉。1995年,翟仁友教授在我国第一次报道3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随后一些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报告在我国陆续发表。虽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至今为止有关科学、合理、规范的临床应用腔静脉滤器的指南在我国还一直没有被制定和发表。2018年12月份,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陈忠组长主持下,由国内众多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专家通过多次反复讨论和研究后,制定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相信该指南的诞生将为腔静脉滤器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肺栓塞常用危险分层评估
肺栓塞为何出现胸腔积液?如何诊治?
肺栓塞:管理和争议的最新进展
重症监护ABC系列17:血栓栓塞性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间歇充气加压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
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
中高危肺栓塞的高级管理
肺栓塞的五步管理法-肺栓塞反应团队(PERT)概念
肺栓塞(PE)的急诊管理(译文)
从5个病例探讨肺栓塞的过度诊断
问答:严重的低氧血症可否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指征
急性肺栓塞多学科团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肺栓塞:从临床到影像
肺动脉栓塞CTA【经典PPT】
视频:肺栓塞影像诊断与鉴别(北京安贞医院)
如何利用超声心动图判断肺动脉栓塞?
从超声心动图9大征象洞察肺动脉栓塞
D-二聚体升高,不只是肺栓塞,如何分析?
血细胞计数及功能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2021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分享6篇文章PDF)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2016
创伤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策略(美国创伤危重症学会专家共识)
理解血栓弹力图TEG
血栓弹力图相关文献阅读心得分享
血栓4项在重症医学的应用探讨(PPT课件)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进展


一、前言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动脉栓塞症(PE)是一组相互密切关联的疾病群。现代医学观点认为VTE= DVT+PE,DVT与PE在发病上具有一致性,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VTE是一个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每年在美国和欧洲发生率为1/1 000~1.6/1 000。在西方国家,每16秒就有1个人发生VTE,每37秒就有1人因VTE死亡,每年死亡人数超过843 000人。PE是临床上患者发生急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院内死亡的10%。1975年,Dalen和Alpert报告在综合医院中,因急性病死亡病例15%来自PE,因慢性病死亡病例中25%来自PE。

PE是肢体DVT的严重合并症。William报道46%~60%PE与DVT有关。日本学者竹中统计935例PE,因DVT所致为72%。1998年,张福先等在临床上开展了DVT与PE发生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DVT后的患者中,约有45%可以发生PE,其中72%患者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由此提出:无症状PE、有症状PE和致死性PE的临床分型。PE主要病因是来源于肢体DVT后血栓的脱落所致,这一观点目前在医学界已达到共识,同时也被临床研究所证实。而在临床上合理的应用腔静脉滤器是可以有效拦截脱落的血栓,预防PE发生的,但近年来在国内时常有不规范、滥用滤器的情况发生并由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因此,为了科学、规范、合理的在临床上应用和管理好腔静脉滤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在陈忠组长带领下,由国内众多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专家通过多次反复讨论和研究形成以下共识和指南,供同道们参考与应用。

二、重要提示

1.滤器的临床应用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共识与指南。
2.滤器永久性植入:指当患者需要终身保护防止PE发生的情况。
3.可回收滤器的植入:指当患者在有限时间内需要保护防止PE发生的情况。
4.临床上在必须选择滤器应用的情况下,推荐应用可回收滤器,并在渡过滤器保护时期后及允许可回收时间窗内尽早取出,滤器在体内植入时间的长短与并发症发生率成正比关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推荐可回收滤器在允许回收时间窗内的29~54 d内取出为好。
5.可回收滤器推荐植入指征:
(1)患者无永久性滤器的植入指征。
(2)临床评估PE发生率为低风险。
(3)VTE复发为低风险。
(4)患者有较好的生存期。
(5)植入滤器可以被安全取出或转换功能。
(6)患者同意取出滤器。
6.永久性滤器推荐植入指征:
(1)高龄、经过基本治疗仍长期处于有临床意义PE高风险状态。
(2)预期寿命短(≤6个月),不能依从基本治疗或随访安排。
(3)患者因体弱、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因素,难于进行滤器取出手术。
(4)患者要求植入永久性滤器。

7.尽管可回收滤器能够提供对PE永久性保护作用,但推荐严格按临床适应证选择应用。可回收滤器不能常规取代永久性滤器,因为相比之下,永久性滤器比可回收滤器更具稳定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三、腔静脉滤器的发展史与临床分类

肢体DVT后发生栓子脱落导致PE的理念早在1700年就被医学专家所认识并得以建立。1784年,John Hunter在世界上施行了第一例股静脉结扎预防PE手术;1868年,Trousseau提出应用腔静脉障碍法预防PE的概念;1893年,Bottini在世界上首次报告了结扎下腔静脉(IVC)预防PE的方法。1910年,Trendelenburg为1例患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并伴有脓毒血症的产后妇女结扎了IVC,预防PE及感染的扩散。随后在国际上陆续研究开发了一些不同的阻断腔静脉方法。如:IVC分格法、外夹法等。但上述方法都不太理想,阻断后腔静脉内血栓发生率很高,同时这些方法都需要开腹手术、暴露腔静脉、创伤很大。因此如何研发出既可以捕获脱落的血栓又不影响静脉血流,实施简单、快速的方法是人们思考的重点课题。这个研究过程在1950年至1960年间出现突破。1960年世界上第一个腔静脉滤器— Mobin-Uddin伞状滤器诞生,尽管它在设计上很粗糙、材料为金属,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多问题,但这款滤器的诞生标记着在PE的预防上发生了重大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创建了早期在腔静脉内植入滤器预防PE发生的微创理念,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滤器于1967年和1970年被应用于临床。随后,多年来在各国学者的积极努力下,腔静脉滤器得到不断发展、改进和更新换代,1973年世界上第一款不锈钢滤器— Greenfield filter诞生,1989年钛合金Greenfield filter产生,1995年低惰性不锈钢Greenfield filter研制成功。随后滤器的研究与开发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03年美国FDA批准了国际上第一个可回收滤器在临床应用后,使滤器的发展进入了重大变革时代。如今在临床上已有多种类型永久性、可选择性滤器供医生选择。

尽管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还存有非议;尽管腔静脉滤器在临床应用时偶有相对棘手的并发症出现;尽管腔静脉滤器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得到一款最为理想的滤器;但是作为预防DVT后栓子脱落引起PE的发生,腔静脉滤器的诞生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理想的滤器目前被认为应该具备如下条件:
(1)能拦截> 4㎜的栓子;
(2)最大限度保留IVC的横断面积,不影响静脉回流;
(3)不会引起血栓,有生物相容性;
(4)经久耐用,滤过率高,保持血流平稳;
(5)可靠固定于腔静脉壁,不易移动、漂浮;
(6)安置容易,无或少有并发症;
(7)无铁磁性,不影响核磁成像;
(8)在相应的时间窗内容易被取出;

(9)费用比较合理。

总之,理想总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难于实现,因为人们对理想的要求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腔静脉滤器目前在国际上可以应用于临床上的主要有:永久型、临时型、可回收型及可转换型。为了方便共识和指南制定,经各位专家讨论,确定为永久型和可选择型(临时型、可回收型、可转换型)两种类型。

四、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理念

1.PE:来自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阻塞其分支,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人体有五个肺叶,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20%时,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此时只有通过CT血管造影(CTA)等辅助影像学检查方可确定。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50%时,患者可以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咳血、气短、胸痛等。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80%时,患者可以发生急性猝死。
3.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目的是拦截肢体静脉脱落的血栓,阻止其进入肺循环,防止由此引发的PE。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人们发现可以造成肺动脉最小分支阻塞的血栓直径约为6 mm,滤器的设计理念是拦截直径4 mm以上的栓子。因此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可以有效预防PE发生的,但不能绝对预防PE的发生。因为当大量直径低于4 mm的栓子同时或多次脱落或来自滤器近端的血栓脱落,以及来自肺动脉内的血栓繁衍等都可以引发PE发生。

4.腔静脉滤器植入部位正常情况下应该为肾静脉下1~1.5 cm的IVC内,特殊情况下可以植入肾静脉上段IVC或上腔静脉(SVC)内。

五、腔静脉解剖与腔静脉滤器植入

1.正常的IVC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分为四段:

肝段、肾上段、肾段、肾下段。在正常情况下肾静脉通常位于腰椎L1~L2水平,双侧髂总静脉在L4~L5水平进入IVC。

2.肾静脉与椎体的关系:

L1:17.3%, L1~L2间:36.5%, L2:34.6%, L2~L3间:7.7%, L3:3.8%。双侧髂静脉汇入IVC在L5~S1:3.8%, L5:80.8%, L4~L5:11.5%, L4:3.8%,因此单纯通过骨标志定位植入滤器是不可靠的,而腔静脉造影与选择性肾静脉造影是非常重要和不能忽视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解剖变异情况,这对准确的将滤器植入正确位置至关重要。

3.肾静脉变异:

最常见的是多个分支和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发生率为5%~ 7%。尽管不会影响滤器的植入,但如不注意,容易导致滤器发生倾斜。

4.IVC转位:

发生率为0.2%~0.5%。IVC可能通过右侧转向左侧与左肾静脉汇合后继续向上行走。因此我们要明确这种解剖变异,并推荐在肾静脉上选择植入滤器。

5.双IVC畸形:

双IVC畸形发生率为0.2%~0.3%,可以表现为右侧经右髂静脉-IVC-右肾静脉与经左髂静脉-IVC-左肾静脉两条静脉并行,充分认识这种解剖变异非常重要,在此种情况,如果一定需要植入滤器,可在两个下腔内分别植入或在肾上静脉植入方能达到预防PE的作用。

6.IVC发育不全:

此种情况相对少见,它可以分别发生在IVC的四个不同分段上。

六、腔静脉滤器植入与回收必备条件和关注点

1.腔静脉滤器植入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血管外科医生、介入科医生等)完成,所在医疗机构应具备开展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资质、相应设备、介入导管室或杂交手术室以及配套的病房和重症监护室。
2.实施该医疗行为的医生必须熟悉所植入滤器的特点、性能、结构、长度、最大开放直径、植入与释放技术。应用可取出滤器时,必须充分了解滤器规定的可取出期限。
3.患者手术前应该常规进行各项功能检查、碘过敏试验,并评估各脏器功能。特别要注意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凝血功能的检查。
4.滤器植入手术成功:指所植入的滤器被判定为能够有效地拦截其远端的血栓脱落,通过机械性保护防止PE发生。
5.滤器植入手术无效:指所植入的滤器被判定为不能够有效地拦截其远端的血栓脱落,不能通过机械性保护防止PE发生。
6.国际上报告:肾上植入滤器导致肾功能不良6%,再发PE6%,滤器移位28%,滤器折断6%,滤器穿透静脉壁6%。因此肾上静脉植入滤器要权衡利弊,慎重实施。

7.实施滤器回收医生,除应具备相应的介入技术外,还应具有外科手术处理血管能力或有相应能力的医生做后援协助。

七、滤器植入指征

注:主要针对有明确诊断的VTE患者。

(一)绝对指征或基本指征

1.抗凝禁忌证:

(1)抗凝过程中发生出血或近期有出血病史,包括下列情况:胃肠、颅内、较严重的急性出血,血肿、咯血、血尿等;
(2)中枢神经系统梗死、新生物、创伤、近期准备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外科手术;
(3)血小板减少(<50 000/mm3);
(4)人体组织脏器发生严重的创伤,如:实质脏器损伤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5)胸主动脉瘤、颅内动脉瘤。

2.抗凝失败:

(1)尽管应用抗凝,但依然发生PE或复发PE;
(2)尽管应用抗凝,但DVT依然进展;
(3)无法达到有效、足量抗凝;
(4)DVT患者已经发生大面积PE,并存在再发PE的危险;
(5)IVC及髂股静脉有漂浮血栓;
(6)DVT同时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

(7)发生肝素诱导下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二)相对指征或相对扩大指征

1.不适合进行有效抗凝者:
(1)高龄伴有发生运动失调病史;
(2)对于抗凝药物有不良反应发生或不耐受者;
(3)有发生出血高危的肿瘤患者(如:胃肠道、泌尿系统肿瘤);
(4)围术期因抗凝容易发生出血的高危患者。
2.血栓栓子反复脱落导致广泛PE发生。
3.肾细胞癌侵犯肾静脉。
4.准备行静脉机械性消栓、导管溶栓或取栓手术。
5.髂静脉狭窄与闭塞,准备进行腔内干预者。
6.VTE肿瘤患者,已发生或具有发生PE高风险者。
7.VTE妊娠患者,已发生或具有发生PE高风险者。

8.VTE烧伤患者,已发生或具有发生PE高风险者。

(三)预防性指征

注:主要针对尚未获得VTE发生证据的患者。

1.严重创伤:

(1)闭合性颅脑损伤;
(2)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者;

(3)多发性长骨或骨盆骨折。

2.可能发生VTE的高危患者:

(1)长期制动、具有发生DVT的高风险患者;
(2)病理性肥胖与不能活动者;
(3)行脊柱外科手术者;
(4)行减肥手术者;
(5)危重患者;
(6)既往有DVT病史;
(7)肿瘤患者;

(8)易栓症

(四)肾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指征

当临床上因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需要植入滤器时,在下列情况存在下可考虑将滤器植入在肾上腔静脉内:
(1)肾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无滤器肾下植入部位;
(2)妊娠妇女需要植入滤器;
(3)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超出原来已植入滤器近端;
(4)生殖静脉内血栓形成;
(5)肾下双下腔静脉或血管畸形;
(6)肾下腔静脉外源性受压;
(7)肾下腔静脉狭窄;

(8)患者下腹部及盆腔存在多个肿瘤病灶或外科手术可能游离肾下腔静脉。

(五)儿童患者滤器应用指征

儿童患者在必须植入滤器情况下,通常选用可回收滤器,儿童患者滤器的应用时,受到滤器大小及术者经验的限制,要求儿童患者体重不小于10 kg。建议:IVC可回收滤器可应用于系统抗凝禁忌的大龄儿童。在导管溶栓时建议预防性植入可回收滤器。

(六)滤器植入相对禁忌证

1.腔静脉解剖异常无滤器植入位置。
2.腔静脉内充满血栓。
3.腔静脉慢性闭塞。
4.腔静脉无入路。

5.无法纠正的严重凝血异常、菌血症或未经治疗的感染。

八、可回收滤器回收指征

1.通过临床各种检查与评估,DVT消失或处于稳定状态,D-二聚体在15 d内两次检查正常。
2.患者由于获得持续适当的基本处置(治疗或预防),或临床情况改变而使有临床意义PE的风险降到可接受程度。
3.预计患者不会因基本治疗中断、临床治疗改变或临床情况变化而恢复PE高风险状态。
4.患者年青或预期寿命足够长,可以从滤器的回收中获益(因为滤器在体内长期存在,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会升高)。
5.经过各种检查与评估,滤器可以被安全的回收或转换。
6.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对滤器进行回收或转换。
7.准备回收滤器位于相应回收时间窗内。

8.可回收滤器由于移位或失去结构完整性而成为严重疾病的来源,或不能再为预防PE发生提供保护。

九、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管理

1.滤器植入后在条件允许下应该进行常规抗凝,抗凝的具体期限应视滤器应用目的来确定:(1)如滤器的植入为临时保驾,可以不用或单次应用。(2)如VTE及发生原因在短期内可以消除,抗凝可以短期应用。(3)如VTE的发生原因不明或在短期内无法消除,抗凝至少要维持在6个月以上。(4)如患者持续高凝状态,造成VTE原因难于消除,抗凝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最近,我们注意到国际上一种积极观点:在滤器植入患者中,只要可以耐受,抗凝应该继续而不中断,直到滤器被取出。当然该观点仅供我们参考。
2.滤器植入后第一年内,患者至少要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有相应的影像学和超声检查,一年以后检查次数可递减。可回收滤器植入后,影像学和超声复查应根据滤器的类型、预期回收时间等因素安排,但不可以忽视检查。
3.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复发PE:指在植入IVC滤器以后经肺动脉造影、CTA、肺扫描通气/血流检查确认较滤器植入前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提示复发PE,或者在尸检中确认的PE。
4.腔静脉滤器植入后IVC血栓阻塞:是指在IVC滤器植入后经超声、CTA、核磁共振(MR)、静脉造影检查确认或尸检证实的IVC阻塞。IVC阻塞血栓可以来自滤器自身拦截的栓子,也可来自滤器自身形成的血栓,也可以两者皆有之。IVC血栓阻塞在临床上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无症状。
5.IVC穿透:滤器的框架或锚定装置在CT、静脉造影或尸检中发现超出IVC外壁3 mm以上。
6.滤器移位:滤器移位是指经平片、CT或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滤器位置较释放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头侧移位或尾侧移位)超过2 cm(注:一定是在同种检查方法和同种体位下进行比较,而在不同体位下的检查中,滤器位置发生在一个椎体距离范围内的变化不算移位)。
7.断裂:经影像学检查或尸检发现滤器的结构完整性受损。
8.滤器倾斜:滤器在植入后,其轴线较IVC轴线倾斜超过15°,滤器过度倾斜后,会影响其机械性保护防止PE发生功能。

十、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可回收滤器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可回收滤器的设计一般都兼顾了可在腔静脉永久性植入和可回收的特点,如不同型号的可回收滤器有不同的回收时间窗,滤器的固定方式不同造成IVC堵塞、穿孔、移位、倾斜等并发症的概率不同。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如:血栓栓塞、错过时间窗、滤器回收抓捕困难、患者主观放弃等)导致的回收失败后均可以使滤器转化为永久性滤器,研究表明可回收滤器转化为永久滤器远期并发症可能更为突出,建议在可回收滤器植入期间加强监控、尽可能在回收时间窗内安全回收,并注意如下问题:
(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可回收滤器,详细了解拟植入滤器的特点,如最大开放直径、滤器长度、回收时间窗等。
(2)滤器植入后严格管理监控,在病情允许条件下,第一时间开始抗凝治疗。(3)对有血栓清除指征患者,在临床推荐允许和患者及家属同意情况下,应及早进行原发血栓清除。
(4)在确定患者已脱离致命性PE的危险后,第一时间安排滤器回收工作。
(5)为避免因滤器血栓事件导致滤器的永久性植入,在患者一般状况允许下,尽可能行滤器血栓清除治疗。

(6)滤器因倾斜、移位等原因难于回收时,或因穿孔等原因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周边脏器的损伤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客观评估滤器取出与否和患者获益情况,并在充分告知和患者及家属同意情况下,适当采用一些其他方法,如:介入圈套技术、中转手术等。临床上不建议超时间窗强行回收滤器。

(二)永久性滤器临床应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IVC滤器的并发症因滤器种类不同而各异,根据已报道的文献中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滤器移位:

滤器移位至右心可引起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IVC直径过大,对滤器选择不恰当所致。熟悉各种滤器的性能及适用IVC的最大直径,有助于减少滤器移位。当滤器严重移位时,可采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取出滤器。

2.滤器断裂:

滤器断裂并不常见,主要是与IVC滤器组成成分和制作工艺相关,断裂的滤器片段可漂浮于IVC内,也可脱落至心脏或肺脏内,大多数滤器片段相对固定,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无需特殊处理,可在规范抗凝的情况下定期随访。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需急诊手术治疗。部分的滤器片段可通过腔内介入手段取出,滤器断裂片段的取出成功与否与断裂片段所在的位置相关。

3.IVC穿孔:

IVC穿孔是指IVC滤器的锚定支脚或支撑杆突出IVC壁大于3 mm,常发生于伞形滤器,在滤器倾斜或断裂的时候,腹主动脉搏动可造成IVC壁慢性穿孔,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当造成腹膜后大量出血或断裂滤器支脚穿透腹主动脉、肠壁时,须行外科手术治疗。

4.IVC阻塞:

当滤器内拦截血栓或滤器内血栓形成时,可造成急性IVC阻塞,进而导致患肢深静脉血栓复发或/和对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突然加重或/和对侧肢体肿胀、或者发生不明原因腹痛不适。滤器造成的静脉血栓形成是IVC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甚至可造成滤器水平段IVC慢性闭塞,引起双下肢肿胀、静脉高压及静脉曲张。IVC滤器内血栓形成通常与滤器倾斜和血液高凝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滤器倾斜角增大可导致滤器顶端贴壁过多,导致顶端内膜增生或纤维化,从而易于血栓形成。滤器植入时需将滤器上端定位于肾静脉开口处,避免滤器倾斜,同时充分抗凝。对于滤器内新鲜血栓的处理方法同下肢DVT的介入治疗,可采用导管溶栓、导管吸栓、机械性药物血栓清除等方法清除血栓,如滤器内血栓较多或血栓已蔓延至滤器上方,须在可回收滤器的保护下进行以上操作。当滤器内血栓已机化,导致滤器内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可按IVC阻塞综合征处理。

5.滤器倾斜:

当滤器长径与IVC纵轴之间的夹角大于15°即可被认定为滤器倾斜,常发生于伞形滤器。主要是由于滤器设计缺陷及释放操作不当造成。IVC滤器倾斜易导致IVC穿孔、血栓拦截率降低等并发症。

6.发生PE:

滤器植入后发生症状性PE主要是由于滤器引起急性IVC阻塞、滤器顶部的血栓脱落所致。另外滤器倾斜引起的滤器拦截效果下降也是滤器植入后发生PE的一个重要原因。对PE的处理同原发性PE的治疗,为预防PE的再次发生,须处理滤器内血栓,方法同前。

7.其他并发症:

滤器植入时可引起穿刺点出血、血肿、下腔静脉壁损伤等,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操作时须谨慎。

十一、SVC滤器植入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发生率约占全部DVT的1%~4%,占住院患者DVT的18%。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化疗、放疗、起搏器、除颤器、胸廓出口综合征、恶性肿瘤、充血性心衰、败血症、易栓症等是造成UEDVT的主要因素。40%的UEDVT由原发性因素所致,60%来自继发性因素。大约5%~10%的UEDVT可以导致PE发生。为了预防由此所导致的PE,人们开始注意SVC。SVC平均长度仅为7 cm。Langhan和Greenfield于1985年在动物实验上(狗)成功植入SVC滤器。2001年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可回收滤器(Gunther Tulip filters)应用于SVC并于完成预期保护作用后被成功取出。但对可回收滤器在SVC应用的利弊,目前依然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至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专门为SVC设计的腔静脉滤器产品,当前临床上应用的现有产品均为IVC应用而设计的。因此,从原则上讲,SVC内植入滤器还是属于超适应证范围应用的。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SVC内植入滤器,预防PE发生的工作早已广泛开展,只是数量不多,文献报告较少。有关预防性滤器植入是否有益于患者,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

(一)SVC滤器植入指征

1.抗凝禁忌证(注:与IVC滤器植入章节相同,如有内容不详,以前章节为准):
(1)胃肠道急性出血;
(2)颅内出血;
(3)胸主动脉瘤、颅内动脉瘤;
(4)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2.急性不稳定创伤。
3.抗凝出现并发症。

4.不稳定UEDVT:有漂浮血栓存在或已经发生PE。

(二)SVC滤器植入的禁忌证

1.严重的血友病。
2.SVC内血栓、闭塞。
3.没有滤器植入入路。
4.SVC直径>28 mm。
5.SVC肿瘤或受肿瘤侵犯。
6.SVC内已植入各种治疗性导管或导丝(干扰治疗)。
7.预期寿命<1~3个月。

8.支气管癌。

(三)SVC滤器植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

尽管国际上有相关报告认为SVC滤器植入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近远期并发症应该引起关注,它包括:心律不齐、空气栓塞、气胸、血胸、SVC血栓、SVC穿透、植入部位错误、移位、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静脉瘘、造影剂过敏反应、造影剂性肾损伤、滤器折断、游走等。一项21篇文献209例SVC滤器植入患者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为3.8%。其中主要包括:心包填塞、SVC血栓、SVC穿透、主动脉穿透、血气胸。

SVC滤器的植入技术要比IVC要求更高些,应该由具有腔内治疗技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完成:
(1)在滤器植入前,必须做好充分定位,如有条件可选择血管腔内超声,它可以帮助准确定位。
(2)在选择滤器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最大开放直径、长度、植入后放入稳定性。
(3)SVC滤器植入后的患者至少要接受24 h的监护,停用抗凝药物24 h。

(4)要具备能开展相应心胸外科工作的条件、技术、手术室做后援支持。

看病识病:疑似感染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进展

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挑战性的诊断与灾难性的结果

广泛心+肺栓塞的14岁女孩:包虫病?

栓塞病例讨论(视频)

这种血型更易发生血栓!99%无征兆,记住一个字即一生无栓

2021 ESC共识文件《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管理》解读

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的十个常见问题

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相关血小板活性(综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附PDF)

门静脉系统血栓/癌栓的CT(图例)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再论肝癌治疗:精细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血栓史合并咯血,血凝酶能不能用?如何用?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国家卫健委)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硬货分类:肺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D-二聚体

集锦:肺栓塞

集锦:血栓、血栓栓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