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复制的领导力》之二:管理看似复杂,核心却无比简单

 天府小小爸 2022-11-27 发布于新疆

一、如何定位不同的管理者

樊登老师对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定位是:下层执行,中层管理,上层领导。

1.下层执行:使命必达

对于位于工作一线的初级管理者,主要职责就是带领员工,用尽一切手段,圆满完成手上的工作。

工厂的每条生产线都有负责人,他的工作就是时刻监控生产线的运转,督导员工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有员工请假导致人手不足,他甚至需要亲自上线操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底层执行不能达到要求,任何宏大的计划也只是空中楼阁。初级管理者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个环节在执行中不出问题。

2.中层管理:面面俱到

我认为在组织中,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中层管理者。

他们类似于“管家”,一切大小事务都要经手。纵向上要明晰高层的意图,拆解、细化大目标并分配到各个下级组织,要处理初级管理者的需求和要求,有时还要安抚不满情绪;横向上要与各个部门协调沟通,减少利益掣肘,获取各方配合。

中层管理者要全面考虑各个环节、各方利益,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经常会多头受气。但他们却是确保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重要枢纽。

3.上层领导:营造氛围

高层管理者始终要考虑一个问题:做任何事情对整个团队情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很多人会说,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能不应该是考虑战略性问题、做出战略性决策吗?

这些观点其实并不冲突。良好的氛围不仅仅是指上下一团和气,还包括长远的组织愿景、个人的未来希望、过程中的成就感获得感,以及符合个人需求的回报等。

和谐的内部关系固然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加舒心,但过程中的快乐只是短暂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足同样不可或缺。

其实,营造氛围并不仅仅是上层的责任,而是与所有员工相关,只是管理者的责任更大、影响更大。初中级管理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应由本级解决的问题搞定,同样也是在为营造氛围出力。

所有管理者的工作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营造氛围。上层重在决策,中层重在协调,下层重在执行,多级互补,形成合力。

一直在向上成长的组织,氛围绝对不会很差。

二、如何营造氛围

1.温情打动

海底捞在员工宿舍配备保姆,负责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允许员工之间谈恋爱,确定关系后公司提供单间;给员工父母发工资,还会让周围的人都知道;给离职员工发大红包……

这些举措让员工感受到了真诚和温暖,激发了工作的热情,哪怕有更高收入的机会不少人也不愿离开,很多还主动招呼同乡村邻加入公司。

2.随处可见

崔永元负责《实话实说》时,给栏目组准备了咖啡、红牛、酸奶等多种饮料,而其它组通常只有矿泉水,工作餐的标准比其它组高一倍;参加台里的足球赛,虽然名次不太好,但参赛装备是最好的;节目制作更是精益求精,从选题、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到最终录制,每一个环节都深挖细抠。

他通过各种事情给大家传导一个观念:凡事都要争第一。

于是,节目组里再也没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了”,大家以双倍的热情投入工作,成功打造出火爆全国的经典节目。

3.壮志凌云

樊登读书会的使命是“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公司有一个显示屏,实时显示会员数量,9年时间从最初的几十变成了如今超过6000万,大量会员都来自朋友之间的推荐。

公司在各地举办线下活动,当地的书店、咖啡馆都愿意提供场地,其中不免有借名气推广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价值理念相近、客户群体相通。

樊登读书会这个充满壮志的目标,不仅仅激励了员工,更吸引了无数用户。

4.制定并严守规则

规则本身并不一定有助于营造氛围,但破坏规则一定会破坏氛围。

制定规则的目的是统一做事的标准,明确流程方法,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没有哪个规则会让所有人满意,制定规则时只需要遵从组织的目标愿景,同时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

最关键的在于执行,规则制定完成后要迅速公开,执行中不能有太多例外,更不能轻易修改。

如果规定上班迟到要受罚,管理者迟到了却无人处罚,就会让员工产生不满;如果规则经常被改来改去,尤其是管理者能随意修改,规则就会失去约束效用,员工也不会把规则当回事。

三、写在最后

营造氛围的核心原理是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员工一旦由“领导让我干”变成了“我自己想干”,工作激情就会倍增,内驱力也会让其变得更加聪明。这样的团队,内部的磕磕绊绊会大量减少,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管理者也会异常轻松。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主责在管理者,首要看管理者。

下回,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使用管理工具的话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