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篆入印』——长沙师范学院优秀书法毕业生三人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本文转自 长师书法 公众号

导   读

11月10日,西泠印社2022壬寅秋季雅集系列展览在浙江展览馆开展。

本季展览,设有“以篆入印”——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篆刻典藏菁华展、“以篆入印”——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当代印风创作研究主题展、“奋进新时代,庆祝二十大”西泠印社社员新作展(50-60岁)三大展览。从今年开始,西泠印社遵循印学发展之脉络,逐年推出不同学术专题的藏品展和创作展,倡导守正创新的篆刻创作研究之风。

值得注意的是, 长沙师范学院书法专业的三位优秀毕业生尤勇、张鹏、田洪友有幸名列当代印风创作研究主题展,这是我校在全国性高规格篆刻展中的一次佳绩。值此展期,特推此小辑,以求同道批评指正。

         从“以篆入印”主题展看当代篆刻创作风向

若论当代篆刻的特点,无论是创作热情还是印学研究,较之前代都异常活跃,尤其是展览体制的形成和推广,大大推进了当代印人篆刻研创的热情。再加之现代考古学科兴起后,大量科学出土的文字材料,为我们在清人“印外求印”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但当代篆刻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急功近利、偏重形式等。西泠印社近期组织的“以篆入印”主题展,则是在当今大环境下值得关注的一个特别的篆刻展览。这个展览重举“印从书出”理论大旗,到底有何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讨论一下的。

作者简介

尤勇

云南曲靖人,毕业于长沙师范学院书法专业,师从李莹波,袁品良,毛亦农,周建胜诸师,2020年考入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唯德教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沙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天心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岳麓印社社员。

图片

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以篆入印”——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当代印风创作研究主题展(西泠印社);

全国高校第二届研究生书法篆刻教学展一等奖;

第三届“陕西书法奖”(陕西省书协);

“百年印记”全国大学生学党史篆刻主题展(大学书法杂志)等30余项。

作品展示

图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图片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图片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片

松风一曲来清音  

图片

我书意造本无法

图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印学理论的发展和“印从书出”思想对篆刻史的推动作用

纵观中国印学史,虽然一开始便经历了战国至秦汉辉煌灿烂的早期印工实践史,但随着魏晋以来玺印文化的逐渐消减,直到到元代基本探入了谷底。虽然千多年的历史实践经验异常丰富,而与此相关的印学理论,却发展得非常晚近。

宋人因金石学的兴起,文人逐渐养成了崇古集古研古的意识,书论中也偶尔谈及印章。元初,随着《集古印谱》的出现,使赵孟頫提出了“宗汉审美观”。吾衍也在《三十五举》中论述了如何篆写印稿,这是历史上最早以印章主体为研究对象的论著,揭开了印论史的帷幕,而赵、吾印学思想的提出可称为印论的萌生期。至此,印学理论的发展终于独立发展成形,并第一次有了“印宗秦汉”的朴素印学观。与此同时,印论对于印章的创作实践也有了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反过来说,它又是创作实践的认识和总结。故而,印学理论的发展对于篆刻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人的文人篆刻实践,是对元人印学观的继承,但印学理论上却鲜有发挥。明朱简的“笔意表现说”,在当时影响有限,却启发了清人。清代徽宗印人邓石如在继承了明人的印学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更深入的技法经验,对元人印学观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最终魏稼孙在《吴让之印谱跋》中打破了前人“印中求印”的狭隘观念、总结出了更为高级的“印从书出”印学观。

在此基础上,赵之谦进而再发展出更加能使印人眼界大开、突破藩篱的“印外求印”的印学理论。在创作实践上,他寻求独立,艺术视野非常开阔;其印广汲博取,诏版、钱币、镜铭、灯鉴、砖文、刻石,无所不用,其印风格多样,突破了前人“印中求印”的局限,故而风格多样。印外求印打破了晚清印人在用字上基本拘泥于说文小篆的桎梏,开了重要风气。当然,印外求印的理论基础离不开对篆书以外的其他书体的深入研究,因此与“印从书出”有着天然的继承性与兼容性。

以上印学理论的三个重要阶段,整体上是一脉相承的、而内涵在不断扩大。而处于理论中段的“印从书出”则是沟通前后的重要桥梁。当代篆刻艺术承明清之余绪,无论是创作热情还是印学研究,较之前代都异常活跃,但印学理论也尚未能有较大突破。

作者简介

 张鹏

字子鲲,号谦堂,陕西安康人。2019年6月毕业于长沙师范学院。在校获得优秀毕业创作及优秀毕业论文等奖项。

图片

作品获奖入展

西泠印社以篆入印篆刻展入展(西泠印社);

获安康市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书法奖(安康市青书协);

获陕西省首届信合杯书法大赛三等奖(陕西省书协);

首届开福寺篆刻大赛入展(岳麓印社);

高校十人书法作品展入展(24人展组委会);

“陕西省第四届自作诗文书法篆刻展”入展(陕西省书协);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二届湖南省篆刻艺术展”入展(岳麓印社);

“湖南省首届篆书展”入展(湖南省书协);

获“湖南省第四届青年文化艺术节”铜奖/湖南省教育。

作品展示

图片

高楼凭极目,月洗大江东。

不见归帆起,长空万里同。

图片

流霞浅酌金船

图片

梦里不知身是客

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 

图片

山吞残日没,水挟断云流。

图片

手种江梅更好 

图片

我有凌云之志 

图片

金石为开

图片

雁素鱼笺

图片

万里送行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当代重提“印从书出”的积极意义

当代大量出土的古文字材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当代印人实践关注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运用于篆刻实践,也是历史的必然。这的“印外求印”印学思想在当代的显著体现。但是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有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特点,即这些材料的大宗都是直接书写的墨迹材料,与清人热衷研究的碑刻或金文材料有本质的不同。当代书家深入研究这些墨迹的书写技法,是对清代以来基于铭刻文字材料基础上的古文字书写技法的重新审视。那么,基于书写体验而来的“印从书出”印学观的内涵,则有了进一步丰富甚至重新调整的可能性。所以,在这个时候重提“印从书出”,无疑是非常及时且具有积极意义的。

篆刻的核心应在于篆法,印章是以字法为前提,使刀如笔,在方寸之地表现出篆刻艺术的万千气象。而在当下篆刻创作中,越来越多的作者逐渐开始忽略篆法在篆刻中的主体地位,在章法、刀法上大做文章,重设计、雕琢,忽略了篆刻的内涵所在。众所周知,刻刀又称“铁笔”,旨在用刻刀在印石上表现篆书的笔意,但当下大部分作者却忽略掉这一重点。工稳印风作者过分精雕细琢,想方设法做到毫厘不差,结果却是空有其形,不得其神,僵硬呆滞,毫无自然生气可言。写意印风作者易忽略字法,因对古文字研究不深,容易陷入照葫芦画瓢的陷阱。全然不知用笔“源”何而来,往何处去,一味重在设计、章法布局,甚至过分结构文字,一味追求金石趣味,通过刀法来表现所谓的视觉冲击感。创作出的作品往往乍看唬人,细看却毫无内容可言,完全是本末倒置,丢失了篆刻语言的核心内涵。上述两种情况,究其原因,即是作者对篆法、文字研究的缺乏。

作者简介

田洪友

1998年生,云南文山人,中共党员,毕业长沙师范学院,导师李莹波老师。第四届中国简帛书法高级研创班学员,作品刊登于《中国书法报》《书法报》《大学书法》等,文章散见于《中国书法报》、《湖南书法》。

图片

作品获奖入展

“以篆入印”——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当代印风创作研究主题展入展;

第二、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印记中国”学生篆刻大赛全国二等奖;

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井冈红”全国手卷册页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

湖南省第七届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展入展;

云南省第二届小型艺术作品展入展;

印见开福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篆刻展入展;

长沙市第五届篆书篆刻展入展;

作品展示

图片

德有润身礼不愆器 玉温庭照兰生室香

图片

我见青山多妩媚

图片

卧青山问白云

图片

敢教日月换新天

图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图片

风规自远

图片

铜镜映无邪

图片

养和堂

图片

养和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十世纪初,大量战国、秦汉至魏晋时期的简牍帛书出土,可谓是学术界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而简帛书的发现也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诸多空白,从书写本身的角度入手,简帛书法以墨迹的方式向我们直观地展示出战国至魏晋时期古人的书写状态和书写意识,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书法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当下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和书写范本。近二十年来,简帛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简帛书法也成为当下书法界所关注的热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简帛书法也必然会像帖学、碑学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书学体系。

简帛文字包含战国至魏晋近千年的庞大体系,但适合入印的主要是战国文字(主要是楚文字)及秦文字。从笔者的创作实践来看,楚文字适合表现灵动劲俏的朱文,但用于白文则难于庄重;秦文字则反之,白文易得庄重而朱文难得灵动。

古人研究篆刻,其参考对象,一是古印,二是碑版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总之都是经过多次加工后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加工手段本来就与印章的加工手段相通。而当代印人在运用这些新出土的古文字笔写材料时,由于缺乏现成的参考资料,因此把它们植入到印章中时,是需要大胆创新的。通观我们现在不多的创作实践,一般有两种错误倾向值得注意:一是过度强调“印化”,把宝贵的墨书古文字材料当成一般的金文大篆来看,在运用中完全丢掉了墨书古文字丰富的形态和优美的用笔特点,甚至成了金石铭刻文字的附庸,混迹于普通的金石铭刻文字间“泯然众人矣”,令人痛心疾首。二是完全照搬墨书文字的字形入印,既不能很好地统一不同风格的墨书古文字,也不能合理印化,增加印面的秩序感,因此显得凌乱不堪、顾此失彼。怎样调和印化程度的深浅,是简牍文字入印这一课题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重举“印从书出”大旗,在深入研究和系统消化简帛文字的基础上,先极力改造和统一好楚简或秦简文字,使之形成相对稳定且雅驯的个人书法面貌,再以此为跳板,运用到篆刻创作中,合理地保留简牍文字的书写性、再合理印化。这样,新时代的新印风必然能呼之欲出了。

最后还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无论是传统的铭刻文字还是这些新出土的墨书文字,对于当时实际的文字体系来说,现存的材料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继承下来,可以说两者各自代表了当时文字体系的一个局部。切不能用互相排斥的态度对待这两类材料。它们的本质是属于同一个文字体系,因此,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也是形成新风格可能性的一个思考方向。

 田洪友撰文、李莹波改定

      2022年11月11日

图片
图片

长沙师范学院书法学专业简介

图片

长沙师范学院书法学专业的前身是2014年、2015年设置的美术学(书法方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2016年书法学本科专业成功申办。本专业现有在读学生287人,其中2018级77人、19级69人,20级71人,21级70人。

本专业开办五年来初步构建了人才培养上重传统突个性、实践与理论并重、重诗书画印的融通、课堂教学与工作室辅导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学院自身特色的高等书法学(师范)教育教学体系。

本专业现有19位专业教师,其中专任11人,兼课4人,外聘4人,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全国知名院校。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在读)、中国书法家协会协会会员5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西泠印社社员1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1人、委员3人,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教师先后立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十余项;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十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立项优质课程2门。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现有共享的艺术作品展厅3个(1200平方米)、书画临摹与创作实验室7间、书画装裱实验室1间、篆刻创作实验室1间、现代刻字实验室1间、中国画工作室1间、三笔字书写实训室2间,面积99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8.36万元。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图书及各类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其中,书法学专业相关纸质图书8万余册,电子图书7万余册,涵盖美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本专业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重中之重,办学五年来本专业学生的书画印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入展或获奖近百次,如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第五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湖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办学第三年就有李建栋同学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学生中有两位入展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每四年举办一届的书法界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作品展。有多位学生参加书法学术研讨会,多位学生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艺术中国》、《书法报》、《中国美术报》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

(图文编辑:周慧)

一审:李莹波

二审:袁品良

三审:罗湘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