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巴肿大

 wangming72 2022-11-28 发布于山东

淋巴结核
冯某,女,25岁,1967年7月 20 日初诊。
患者高热 20余日,曾在多家医院用各种抗生素均无效,诊断为淋巴结核。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乏力、身重;前晚体温 39.7℃,苔薄少,舌质红绛,脉滑数。

六经辨证为阳明病,辨方证为白虎加生地麦冬牡蛎汤证。
组方:生石膏90g,知母 18g,梗米 30g,炙甘草 6g,生地24g,麦冬24g,生牡蛎 15g
上药服6剂,体温降为38℃左右,但晚上偶有 39℃。因出现恶心、纳差喜凉,喜吃西瓜,故改服小柴胡加石膏汤(生石膏用 60-90g),药后热平。诸症消,共服 11 剂,颈部淋巴结肿大亦全消失。
按:《伤寒论》第 6 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本案证属阳明病,因有外证和里证,外内皆热而不恶寒,与太阳病不同而称为温病。因高热已逾 20天,津伤热重,故用白虎汤加滋阴凉血敛汗药,使热除身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胡希恕认为:生石膏有解凝作用,即生石膏使肿大的淋巴结消退。
来源
冯世纶

分析

病人也许是竹叶石膏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