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

 新用户32655090 2022-11-28 发布于江苏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女老师经常叮嘱我们要好好读书,她还以一位成绩很好的学姐为例,说人家连马路上的广告纸都不放过,只要是有字的就会拿起来仔细看。这位老师的谆谆教诲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一度以为好好读书就是博览群书、什么都不放过。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借了不少图书馆里发黄的旧书,还读了贴在电线杆上各类广告。图书馆里的旧书基本都是很老很老的历史书,书页发黄,还带点霉味,真的勾不起一点阅读的兴趣,而且经常读不懂,但是想着老师的教导就硬着头皮翻完了。而电线杆上的广告介绍的基本都是类似根治牛皮癣、湿疹等等的神药,也不乏很多黄赌毒的信息,让未谙世事的我一脸懵。

现在回忆起我的学习生涯,起初小学上的磕磕绊绊的,中学上的有点吃力,高中上的生无可恋,归根结底就是阅读归纳理解能力一直没有提高。绝大部分知识都靠死记硬背,到后面知识点越来越多,记住了A忘记了B,所以成绩越来越差。现在都佩服自己怎么熬过来的。

如今,知识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知识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形式爆发,这些知识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让我们充满了紧迫感。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学习并提高自己呢?那么很显然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是一项基本的人生技能。

非常幸运的,在茫茫书海中我终于看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书中清晰透彻地解答了我这么多年来在读书过程中所遇见的各种迷茫和困惑,并详细教导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你也有阅读方面的困扰,或是想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选择《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且根据里面的方法认真实践的话,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撰写《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并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读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一、 读书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认识字、词、句子,知道正确的发音和意思。我们小学、初中阶段的阅读基本就是这样,读读课文,写写词语的具体意思,造个句子。

这个阶段经常需要老师的指导,否则凭我们那想当然的思维很容易出错。譬如我就经常根据偏旁部首去推测字的发音,而不愿意翻字典查证一下。记得初一第一次遇到“天真无邪”这个词语时,我就斩钉截铁地念成了“天真无牙”……我记得当时蔡老师为此狠狠地批评了我,我邻座的同学也以此为素材调侃了我好几天……

当你掌握了足够的字词后,表示你的基础阅读准备好了,这时可以向更高的阅读层次迈进了。


二、读书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有两种,分别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目的是弄清楚这本书是否值得仔细阅读?是否需要花时间?

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取舍。开始阅读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我们是想获取一些资讯用以聊天八卦还是想获取一些知识用于真正的提高自己?我们阅读是为了娱乐消遣还是为了掌握具体的技能?等等

具体操作建议是:

(1)看书名,看序

想想这是哪类书?实用的还是理论的?注意作者写作的角度、说明和宗旨。

(2)研究目录

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有个了解,知道作者要讲的是什么。

(3)如果书里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快速评估这本书讨论的要点。如果有关键词就要翻翻与其相关的论述。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这个一般都是作者写的,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主旨。

完成以上四步后,基本能知道这本书是否需要继续阅读还是扔一边。

(5)挑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章节看

如果开头和结尾有小结或者摘要,仔细看。

(6)最后一步,挑几个地方翻翻,读上一两段或者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

时刻留意主题的讯号。重点关注最后的两三页。很多作者会在最后做个总结。

(二)粗浅的阅读

规则:第一次读一本难懂的书时,先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不懂的直接跳过去,不需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考。

具体来说就是:只关注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而停顿。如果你让自己被某个注释、词语或顽固的段落困住了,你就被打败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是昏昏欲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想取得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主动,且付出一定的努力。

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就要学会提四个基本问题,并尝试在阅读过程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弄明白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看作者的分析是否透彻,深刻,论据充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三、读书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是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它有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搞明白这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书:实用性或理论性?

以适当的态度阅读不同的书。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光是模糊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

练习方法:告诉自己或者别人,这本书在说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练习公式:1.作者将全书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谈的是什么。2.第一部分又分成几个段落,分别为什么。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几个重点,分别是什么。

列纲要非常重要:作者列了纲要,才能写出一本好书。读者列了纲要,才能读得明白。读书时,一定要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架构。

训练是让你知其然,以及知其所以然。通过列纲要,并说明这些部分如何印证、发展出全书的主题,有助于掌握全书的重点摘要。

一个优秀作品的基本准则: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理论性的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词,理解作者的用意,你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坚持就会产生很宏大的效果。

对于一个词有多种意思的应该怎么做?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主旨所传达的是作者的知识和观点。一句话可以表达出几个主旨,同一个主旨也可以由几个句子来说明。

作者的主旨必须有理论来支持,不然就只是抒发个人感想罢了。

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可能是先理由,再结论。也可能顺序相反。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公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做好标记,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一本好书在论述进行时会随时作摘要整理。如果作者在一章的结尾为你作摘要整理,或是摘在某个精心设计的部分,你就要回顾一下刚才看的文章,找出他作摘要的句子是什么。

训练:不论是什么样的书,你身为读者的义务都是一样的。如果这本书有一些论述,你应该知道是些什么论述,而能用简洁的话说出来。任何一个好的论述都可以作成简要的说明。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发表自己的评论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读者能发表评论时,说明理解能力已经提升到与作者同样的水平了。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如果在阅读中缺乏自己的思考,缺乏独立的判断力,那么不可能学到任何知识。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自己的意见必须以理解作者的论点为前提,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在分析阅读中,要进入第三阶段之前,必须花很多时间准备前面两个阶段的工作。

还有时候,一本书跟作者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有些作者不会在一本书中写出他的所有思想和知识。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事实)。真理是没法反驳的。

他永远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盲点(有无知的部分)。在争论之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

争论的双方都根据证据,然后理性的达成共识,进而解决原始的议题,否则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我们所知道的知识都有理论支持,或至少有一些证据在支持着。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四、读书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小结:好书需要精读并学以致用

什么是真正的好书,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定义。《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出了一个粗略的定义:“好书是可以与你的心智一直成长的书。你最初阅读好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

对于此类好书,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精读,反复读,更重要的是需要将从中学到并认同的东西主动地尝试着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这才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知行合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知道不去做,等于不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