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美食的三重精彩:从陕北、关中、吃到陕南,一个月都吃不完

 茶香飘万里 2022-11-29 发布于山西


极物君语:

陕西,虽是一个省,却有三重精彩。

千万别和陕西人吃饭。因为从陕北关中、吃到陕南,美食多到一个月也吃不完。

Image

  
十一月的北方,寒风萧瑟。

唯有一处,守着千年前的静谧与辉煌,金黄得璀璨。

终南山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身披金衣,明亮、美丽、引人瞩目,落叶宛如金毯。

据说这是唐太宗亲手栽下的生命,历经1400年,也见证了陕西的千年流转。

一片银杏,带我们梦回长安。
Image

如果说它的光辉,遥映出陕西的静谧之美,那么一声秦腔,则能在缠绵与豪放之间,彰显陕西文化的灵动与历史的丰满

情感是音符,大地是舞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唱秦腔。

起于西周,成熟于明的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它用勃发的生命力,将陕西人的气质,写进岁月的长歌里。

当深情与力量交织在一声声跌宕曲调中,黄土高坡上飘荡而出的一丝苍凉,也因朴实而坚韧的陕西人而激荡出了不凡的高鸣……

陕西的古韵,在这一静一动间,千年不绝。

但当你走近时,会发现陕西除了长安的银杏,与大地上的秦腔,还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精彩。

这里并不是人人头带毛巾、家住窑洞、会敲鼓、唱信天游,而是连方言,都十里不同音,吃面与吃米,也南北不同俗。

长江与黄河竞相在此留下足迹,它既有黄土高原的豪迈,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而各种各样的风味,也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Image



Image

清晨,当一缕朝阳落于土地之上,陕西开始苏醒。

黄天厚土供养的陕西人,决定用豪情万丈的热汤与碳水,挥笔画就生活的形状。

那是有滋有味的一碗肉丸胡辣汤,咸香滚烫;或是激荡着红艳辣椒油的羊肉泡、牛肉泡,彰显陕西人的豪爽。
Image

如果说江南的早餐,碗碟错落,是一唱三叠的精致;那西北的早餐,汤水热浪,是一唱三“咥”的鲜香。

“咥”,是陕西人味蕾上的鸣唱。

一大早呼噜进口的食物,不光在油星中闪亮,更在能夹天下的潼关肉夹馍中,用肉面齐飞的气场,承载陕西游子们的念念不忘。

到了中午,一碗席面上最爱的岐山臊子面,酸辣之中,荡气回肠;一份筋道爽口的汉中面皮,带着手艺的温度越嚼越香;再尝尝凉粉弹牙的口感,真让人想再来一碗
Image

小火慢熬的米粥与喷香的洋芋擦擦,呼唤出朴实热烈的陕北风情;


而你走街串巷时,甜糯的西安甑糕、柿子糊塌、鸡蛋醪糟,或是加了玫瑰蜜的蜂蜜凉粽和芝麻凉糕双拼,都会让你沉醉于这里沁入人心的甜蜜。
Image

相比高楼层生的繁华都市,西北的壮阔天地,永远承载着更多的豪放与自在。


榆林的羊杂配油旋,就像陕北人的个性——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简简单单的核桃馍和菜豆腐,是重情重义的陕南汉中人心里,最好的皈依。

一口饼馍一口汤,大口吃肉才带劲,关中人更爱原汤化原食。

即使不说如今风靡南北的油泼面,滋啦一声炸出生活的鲜活,圪蹴吃才算地道;讲讲油泼辣子一道菜,就可以道出百味的人生。
Image

更别提还有大如案板的锅盔、热油中翻滚的油糕、油馍馍……随便拎出一个,就足以呈现陕西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攒劲与气性。


然而陕西人,又不光是如此简单。

晚餐,他们能一颗生蒜一口面,泼辣豪爽,或是抱着葫芦鸡、商芝肉不撒手,大呼“撩咋咧,美滴很”。也能在黄馍馍和地软纸皮包子的暄软里,找回温柔与治愈。

没有吃过“开口笑”的馍馍,不算西北人。没有用两根筷子撑起馒头,夹入自家炒的各类肉菜,也不算陕西本地人。

陕西的风味,就像它的历史,咸甜皆有,南北齐聚。

群山赠予陕西人新鲜的山货,丰沛的水源让陕南人坐拥鱼的鲜活。一口秦岭山笋炒腊肉、紫阳蒸盆子,一口石泉烤鱼、平利酸辣小河鱼,搭配米饭入口,生活的苦闷瞬间不值一提。

爱吃洋芋和馍馍的陕北人,爱吃面的关中人,爱吃米的陕南人……吃撑512G的胃,又该在风味众多的水果里挑花了眼——

作为水果大省,这里有香甜的渭南甜、脆甜的洛川苹果、流心的富平柿子、西安火晶柿子、爆汁的眉县猕猴桃、还有薄脆的蒲城酥梨、洋县西瓜、丹凤葡萄、汉中蜜桔、临潼石榴……你的水果自由,它都能承包。
Image
Image

南方人心爱的桂花,在这里变成甜糯的桂花糕,与爱甜的人双向奔赴;纤细柔软的槐花,裹上面粉蒸熟,便是温柔的槐花麦饭,在舌尖重塑一个春天。

陕西,兼容并包。

美食多元的背后,是它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Image

许多人认识陕西,可能都是源于陕北民歌或是《平凡的世界》

那里刻画出——萧瑟的黄土地、强劲的大风吹、枯黑的草木……它们是陕西的一面,却不是全部。
Image

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横穿过陕西,便将关中平原与汉中平原一分为二。后与淮河相连,又成就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陕西,就在这波动诡谲的地形中,探幽晋陕交界的雄浑瀑布,踏过沟壑纵横的高原,掠过一望无际的沃野,也赏过江南韵致的梯田……横跨南北,外接八省,勾勒出了不同凡响的历史雄图。
Image

真正的陕西,三地三面。

南北的地形与人文差异,让陕北、关中、陕南,各自演绎出不同的风华。
Image

▲ 陕北高原

Image

▲ 关中平原

Image

▲ 陕南



· 陕北· 
 黄土地上的嘹亮 

奔腾的黄河,让陕北人的生活里,多了一丝雄浑的气势。

黄土高坡之上,不懂的人只看见贫瘠,懂得人却看见坚韧不拔的生机。
Image
Image
▲图1,榆林靖边波浪谷;图2,延安蟒头山森林公园

因适合种植榆柳而得名的榆林,地处沙漠,与内蒙相接,似骆驼前行,也叫“驼城”。

这里是路遥的故乡,更是陕北经济命脉,以丰富的物产资源扬(羊)眉(煤)吐(土)气(天然气)

沐浴红色光辉的延安,不光流淌着峥嵘岁月的血液,更能窥见壶口瀑布的激扬。

这里更是黄帝陵的安放之地,土地上就带着华夏的重量。
Image



· 关中· 
 盆地中的希望 

占尽天时地利的关中盆地,有肥沃的土地与丰沛水源,滋养出了希望。

八百里秦川,“得关中者得天下”

省会西安,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亮相。这里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是中国历史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

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大明宫、大雁塔、碑林、城墙……这里既有经济的腾飞,也有历史的辉煌。

Image


宝鸡,凤鸣岐山,光辉早已铸就。眉县的张载写下“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

在此出土的西周何尊,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引出盛世华章。

Image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定都咸阳”。南方出才子,北方出武将,陕西的黄土地下,埋着皇上。

汉武秦皇武则天……这里有着27座陵墓和近3000年历史,气魄恢弘,如美食——汇通面一般,汇通古今,占据着华夏历史的重要书页。

Image


渭南的华山,写入“中华”之“华”。巍巍西岳,秀出华山论剑的锋芒。而书写历史的司马迁,也是渭南历史中的光亮。

拿着“陕B”牌照的铜川,柳公权,笔墨间书写风华绝代的美;也有药王孙思邈,留有《千金方》。

关中的精彩,就像精致的面花,分寸间精天下之巧。

又如三合一biangbiang面,群英荟萃,用一抹面香,千古流芳。
Image


· 陕南· 
 湿润的水乡 

许多人想象不到,陕西,竟然也有水乡。

这里提供着南水北调中线70%的水源,更见证着水稻与油菜的丰收胜景。

因汉水得名的汉中,用米制作面皮,创造百年不绝的鲜香。它是刘邦的根据地,更因秦岭之独特,连世界濒危的朱鹮,都在此休养生息。

而旁边的安康,则拥有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惜物种的守护地。秦楚咽喉商洛,更是贾平凹的故乡,底蕴同样不低。
Image

陕南,有着水乡才能晕染出的鲜香,似爽口的浆水菜,酸爽中打开味蕾;又如花样繁多的米皮,有着临近四川、湖北的风味,却内蕴多元,最终成为陕西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别有一番精彩



Image


早在百万年前,蓝田人便在陕西安家落户;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两帝在此开创中华文明的先河。

中国仅存的五棵5000年古树,都在陕西。它们用深埋黄土的巨大根系,盘曲交错出了陕西的“地下王国”。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从西周初年分封天下,到秦汉隋唐盛世繁华,陕西将历史悠久的文化楔进华夏的脉搏之中,一代又一代陕西人奔腾的血液,让这个西北重镇,见证着沧海桑田后的波澜壮阔。

2017年《国家宝藏》火的时候,若要细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仅一级标准的国宝,就有1709组,足以让节目播出近570期。

帝陵、古墓、藏品、古建……有人曾说陕西“一铲子下去都是祖宗”,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历史的喟叹,你抬首仰望的寻常屋檐,都可能在千年以前,为帝王将相遮风挡雨。
Image

▲ 陕西秦岭太白山

Image

▲ 航拍夕阳下的陕西宝鸡太白县


而如今,奔跃向前的经济、不可或缺的军工和物产资源力量、逐渐清晰的文化,还有丰厚的人文特色与人才建设也在生根发芽。

历史悠久的剪纸,是陕西人在手下剪出的生活之花,色彩斑斓,无限风华;
Image

灵动鲜活的皮影,是陕西人在光中舞出的岁月剪影,栩栩如生,道尽人生……


就像千年来璀璨如初的银杏,陕西的光彩永远不灭。悠久的历史,让它逐渐从历史烟云中的遥远字眼,变成一首掷地有声的大地之歌。又似一柄擦拭掉尘埃的古剑,以无法忽视的身姿,立体的嵌入千年华夏的版图。

而丰厚的文化,也像是聚合人间悲欢的秦腔,一嗓子高扬,让一代又一代陕西人鲜活如初的理想得以实现。

一省三面,更让陕西划开岁月的波澜,将多元的美食风味久久流传。

陕西,一点都不简单。


参考资料:

新华网《这就是陕西!》
醉爱西安《什么是陕西?这是我看过最美的答案!》
阿鱼探长《什么是陕西?一篇文章读懂陕西》
国馆《全国最会哄人的省份,它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物道《一落叶,西安就美成了长安》




END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