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温法之“回阳救逆第一方”,被称为”起死回生”救急之方,扫除心中阴霾,驱逐身体大寒,阳气不足、阴寒...

 文香阁 2022-11-29 发布于河北

Image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做好的饭菜由于没有及时食用,当再去食用的时候发现饭菜已经凉了,这时我们就会想到微波炉加热或者把放凉的饭菜再回下锅,至于是用小火、中火或者大火加热,取决于需要加热的快慢和程度。

同理,在中医里,也有类似给人体加热的方法,美其名曰“温”法。在中医治疗体系中有八大治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温”法只是其中的一类,和食物加热一样,可根据人体寒邪入侵的程度确定加热的快慢和程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寒邪越过人的体表由外到内逐级侵犯人的身体,即寒邪在皮毛、寒邪在经络、寒邪在肌肉和寒邪在骨节,该种类型寒邪的特点是由外而入,非人体脏腑自生,对人体阳气的损伤相对较浅。

二是寒邪非由外而入,而是由人体“后天之本”美称的脾胃内生,在中医里被称为里寒症或者中焦虚寒症,脾胃因受寒性收引凝滞影响,故而导致运化功能紊乱,对人体阳气的损伤程度适中。

三是人体内阳气严重不足,阴寒内盛,表里、三焦、五脏六腑皆被重阴所困,尤其是心肾阳衰,生死系于一发,阳回则生,阳去则死,该种类型的寒邪对人体阳气的损伤最大。

由此可见,第一种寒邪力量外生,对阳气的损伤相对较浅,治法自然也应相对温和,采用温经散寒法即可,可以参看前篇《调和阴阳最好的处方,被称为万方之祖和食疗之首,特别适合免疫力、抵抗力低下的人》中的桂枝汤处理即可。第二种寒邪由脾胃内生,对阳气的损伤程度适中,可采取温中祛寒法,小编将在下篇给大家重点介绍。第三种寒邪内盛,心肾阳衰,对阳气的损伤最大,治法自然也应最为激烈,必须采用回阳救逆之法方可救命于一线。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点了解对付第三种寒邪的回阳救逆之法。

中医理论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入少阴(少阴为人体之动力,包含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极易伤到心阳和肾阳,全身失于温煦,故四肢厥逆,畏寒蜷卧。肾阳匮乏,不能温煦脾阳,水谷精微运化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凹陷上逆,故呕吐下利。《素问芒果举痛论》曰:“凉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好,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堵塞,故卒殊不知痛。”就是说阳气虚衰,神失所养且无力助推血液循环,故神衰欲寐、脉微而细。

试想,如果一个人阳气不足,在生理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怕冷,在心理上则表现为不开心。为便于大家理解抽象的阳气,小编举个例子: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人就会感觉到压抑,但雨过天晴等到太阳一出来,到处都是亮堂堂的,人就会立马觉得身体暖洋洋,心情也好多了,觉得干啥都有劲儿,这就说明“阳气足了”。

综上所述,寒邪至于阳气,犹如水之于火不能相容,尤其对于寒邪入侵心肾二阳之人,回阳救逆就显得性命攸关,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回阳救逆于人之生死一线?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给出了答案:“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脉沉说明里寒,少阴病见此脉应用四逆汤急温其里。大汗出,说明精气亡于外,热不去,说明寒邪反留于内,腹内拘急,说明津液虚损且兼有寒邪,四肢疼痛,说明有外邪兼血郁,因又下利,说明阳去阴入,故厥逆且恶寒,出现这些症状,都适合服用四逆汤。

四逆汤组成:制附子12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

制附子,性大热,味辛、甘,入心经、肾经和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

干姜,性热,味辛,入脾经、胃经、肾经、心经和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等症。

炙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复脉定悸之功效,主治心阴阳两虚、虚劳肺痿、肺燥阴伤等证。

上述方子中,制附子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干姜辛热,微暖脾阳,助阳通脉;炙甘草性平味甘作用有三,一是促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是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破阴回阳无暴散之忧,三是调和诸药使得药力持久。

四逆汤作用原理:附子补一身之阳气,尤擅强心阳、温肾阳,中医把心比作是人身体里的小太阳,心阳升起来,驱赶掉心中所有阴霾和负面情绪,中医又把肾比作是地底下的岩浆,肾阳升起来,大地有了温度,才能孕育出鲜活的生命;干姜尤擅散里寒,药性可直达脏腑,与附子配伍,温先天以生后天,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助附子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正所谓“附子非干姜不热”;如果说干姜把人体内寒气散掉,附子把人体内阳气升起来,就好像在人体内点了一把火,那么炙甘草就扮演火把的角色,配合姜、附既可以辛甘化阳,增强扶阳的力量和持久性,又可以制约姜、附大辛大热之峻性。三药合用,药少功专力宏,同建脾肾之阳,速显回阳救逆之功。

值得注意的是,干姜为母姜,生姜为子姜。干姜味辛性热,发散作用不明显,温中之功加强,为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关键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生姜味辛性温,发散的性质比较突出,擅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感冒及呕吐。故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此外,这里所说的四逆汤,可不是四逆散,两方剂虽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四逆汤是温里剂,身体有寒气了,用温热的药物来驱一驱寒气;四逆散是和解剂,五脏六腑有矛盾了,尤其是肝脾不和的时候,四逆散去调解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详见前篇《肝郁气滞怎么调理?千古疏肝理气第一方,专治当今社会的通病,4味药畅通全身之气》。

若阳虚不甚,本方去附子曰“甘草干姜汤”,以温中散寒;若寒邪甚,本方重用附子、干姜以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曰“通脉四逆汤”,用于少阴病、阴盛格阳症;若体虚脉弱甚,本方加人参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曰“四逆加人参汤”,用于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症;若本方去炙甘草、干姜量减半、加葱白通阳破阴,宣通上下,曰“白通汤”,用于少阴病、阴盛戴阳症;若本方去干姜、附子加人参以益气回阳固脱,曰“参附汤”,用于阳气暴脱症。

人体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四肢为诸阳之本,一旦阴盛阳衰,阳气不达于四肢,必然形成四肢厥逆之候,即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之上,本方能使阳气舒展于四肢,化解四肢厥逆,故名四逆汤。当代火神派代表李可老神医曾在四逆汤的基础上破格重用附子研制出破格救心汤,用来治疗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之症,被誉为“中医里面的ICU”。

四逆汤除了在救治全身功能衰竭和心衰垂死病人方面屡建奇功外,还在治疗抑郁、容易腹泻、手脚发冷、身体沉重、阳痿、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舌苔白滑等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有这方面困扰的人不妨参考上述药方,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下篇,小编将带大家了解破解第二种寒邪的温中祛寒之法。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望每个人都做自己的神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