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两虚是糖尿病的发病之本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类型—— 上消——肺火(黄连,生地,花粉等) 中消——胃火(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川牛膝等,即白虎汤或玉女煎) 下消——肾虚(六味地黄丸) 最常见的首先是虚症。以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多见。 初期有热,既有内热还有虚症,因而称之为气阴两虚。 中医认为,有其内必有其外,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变化体现在气血阴阳的变化中,而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失调的根本,气阴两虚为消渴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气阴两虚,气机升降紊乱,津液不能升腾,既不能上潮以濡润口腔,也不能施布以营养全身,气虚津液不固,小便失摄,津液下流走泄。 津液耗损致阴虚,阴阳失衡,阴虚阳盛,化躁为热,结聚中焦,消谷耗津,渴饮不休,津能载气,津耗则气散。 这一类人通常表现为: · 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 · 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 · 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 案例:63岁女,糖尿病3年,血糖不稳 近日腹痛,小便频数,大便干燥,尿泡沫多伴混浊,喜冷饮,口干明显,夜里更甚,无汗出,疲劳倦怠,舌淡红舌苔厚腻少津。 尿有灼热感,血糖8.2,餐后血糖13,尿白细胞+2。尿酮体(十),尿糖(十)。 治法: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以西洋参代人参,用薏苡仁代粳米 常用处方为: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生地,知母,苡仁,黄精,茯苓,生龙骨,五倍子,车前草。 复诊时,口渴多饮的症状消失,饮食正常,复查空腹血糖正常,仍在用药巩固调理中。 文中所讲中药需辩证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健康热力计划##家庭健康守护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