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申遗成功!

 张问骅 2022-11-30 发布于甘肃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截图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其中就包括江苏扬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据介绍,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中的“魁龙珠”,源于扬州富春茶社,始于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款茶是由安徽的魁针、浙江的龙井、富春自家种的珠兰兑配窨制而成,取魁针、龙井、珠兰的前三字合为“魁龙珠”,因三种茶分别来自皖、浙、苏,故有“一壶水煮三省茶”之说。

图片来源:扬州发布

此外,以茶文化享誉海内外的福建,也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列其中,包括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

2022年9月9日,福建宁德,湖林村村民正在家门口晒秋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这样写道: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采用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和寺院等场所饮用茶。茶是社交领域以及婚礼和祭祀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茶相关的活动,招待客人并在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建立关系的做法,在许多民族中常见,为人们提供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连续性。

Tea is ubiquitous in the Chinese people’s daily life and is served steeped or boiled in homes, workplaces, tea houses, restaurants and temple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zation and of ceremonies such as weddings and sacrifices. The practice of greeting guests and 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in families and among neighbours through tea-related activities is common to multiple ethnic groups, providing a sense of shared identity and continuity for the communities. 

2020年5月24日,江苏镇江,润州区非遗宋代点茶传承弟子周明波在制作茶艺作品“金山”。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绿茶↓

黄茶↓
茶↓
茶↓
乌龙茶↓
红茶↓
再加工茶(比如花茶)↓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2022年10月20日,兰州,茶客在一茶馆内煮罐罐茶。

宁德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茶文化研究学者夏良玉认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是在长期制茶实践探索形成的,无论从历史上或现今来看对茶产业发展、摆脱贫困、乡村振兴及茶文明传播都产生积极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世界共享,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例证。

据悉,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其中,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居世界第一。

编辑:胡雨濛

中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