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火箭般成长,除了培训班、读MBA……还有啥方法能迅速提高进步效率

 何圣君 2022-11-30 发布于上海

最近看到一个扎心的标题,最老的80后已经37岁了。

从数学上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80后马上就要迈入不惑之年,90后也快要奔三。

然而,夜未央,梦未尽

你是已经选择了放弃,还是不甘于现状,期望在匆匆这些年里继续寻求突破?

如果你是后者,三米君期望你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或许它能帮助你寻找到迅速提高进步效率的方法。

这套被验证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出自于成甲的新书《好好学习》,别看这个书名挺土,但其中却包含了能让你受益良多的两个心法和四个技法,下面三米君将结合自己的理解,为你掰开揉碎。

心法一: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在很多场合都会有一些别称,比如说“第一性原理”、“元认知”。用人话来翻译,“临界知识”就是事物背后的本质

比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中学物理学公式:F=MA;

又如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供需关系;

还有能够解释苹果、小米手机饥饿营销背后的心理学原理:稀缺感。

很多芸芸众生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通过讨论或模仿这些表面的花架子期望取得工作或生活上的进展,因此往往事与愿违。正如一个想要向老板提加薪的员工,他并不理解自己看起来很忙、很累,但在关键的时刻却无法向公司输出价值,甚至很多时候,他连公司或老板对他的期待也不自知。

90后李叫兽,现已身价上亿,被百度特聘为营销副总裁,他擅长发掘临界知识,解释营销背后的逻辑,并通过这套临界知识,撰写策划方案,实现甚至超出客户期待价值。比如他将一家餐厅的特性归纳为4个维度:价格、口味、服务、环境,当其中的三个维度无法与竞品做差异化竞争时,将其中的一个维度,比如服务,做到极致,以实现突破。

我想你的心中或许已经浮现“某底捞”三个字了。

心法二:绿灯思维

三米君曾经访谈过十几位中大型企业高阶经理人、企业家,每次与他们面谈时,无论其专业背景差异悬殊,其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心地听你把话讲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绿灯思维”。

正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里,主角总是提醒华生不要率先做不必要的假设。很多时候,正是某些经验主义或先入为主的“红灯思维”让人不假思索地忽视一些中肯的建议或从市场/现场上传递来的信息。

因此,绿灯思维可以被认为是耳熟能详的“空杯心态”,但正所谓知易行难,不过如果你能在红灯思维发生时立刻意识到,并强行切回绿灯,久而久之,绿灯思维就会成为你的习惯。

技法一:以慢为快

正所谓打井要打一尺宽,掘三丈深。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少即是多。无论你在市场、还是职场,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你都能做,你都可设法学。但因精力、时间、财力的有限性,只有先做减法,甚至除法,再做乘法、加法,才是上上之选。

以导购为例,很多人以为导购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从事该行业需要沟通、心理学、说服等各种技能。然而,更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一个真正出业绩的导购往往会通过率先对产品做很透彻的理解、深入研究产品,了解某一产品适合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结合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向客户介绍产品。

比如一款蓝牙降噪耳机,怎样卖给一位家庭主妇呢?家庭主妇每天有2小时左右需要炒菜,而通常油烟机开启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听不清楚。导购倘若能从这个切入点出发,说服主妇每天的这段时间可以通过降噪耳机以音频的方式收听故事、学习技能,蓝牙又能摆脱电线的束缚,让烹饪成为一项乐趣。那么,再辅助以现场的体验,主妇的购买率是否就有可能大幅度提高?

这些对产品的理解和对场景的构建虽然都是慢功夫,但正如曾国藩常常挂在嘴边的六个字所述:结硬寨,打呆账。这种以慢为快的习惯将让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以“极高”的效率成长,并最终以结果的方式体现价值。

技法二:复盘反思

复盘反思在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里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一次有效的复盘反思具体要怎么做呢?结合上次三米君书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的“一册笔记法”(后台回复:整理),我们每天只需要将一件事情的结果先写下来,然后思考并记录导致事件会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下次要如何改变这个原因,从而改变/提升该结果,就完成了一次复盘反思的闭环。

例如,

结果:把消息A反馈给了领导后,消息提供方又改变了说法,降低了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复盘:以后要“让子弹飞一会儿”,等消息确凿,尘埃落定后再报告领导。

我们在市场、职场上看到许多年纪不小但依旧很“着急”的冒失鬼,往往其背后正是缺乏复盘反思的能力。

技法三:以教为学

一个新的知识,我们在听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了然于胸,却在我们想要转达给他人时却说不清楚,遗漏关键信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听懂仅仅只是认知的获得,但却并不牢固;而只有能复述得出,才是真正掌握了新知识的标志。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推论:教是最好的学。

是的,通过“教”,能倒逼我们把新内容在大脑里把逻辑整理顺畅,形成思维的闭环;在“教”的同时,又能通过我们自己的语言,把这项内容复述一遍,从而加深记忆。

成甲为了写这本《好好学习》,把诸如《穷查理宝典》、《第五项修炼》等书反复阅读咀嚼,并把其中的关键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成文字,把写书(教)的过程,当作了学习修炼(学)的过程。

技法四:刻意练习

知识付费时代,如果说哪两个词最火,无疑是“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而后者又显然比前者更进一步。

一个有20年厨艺的大妈,很可能在烧鱼香肉丝这道菜上,比不过一个在厨艺班学习三个月的小伙,为什么?刻意练习。

一个周末经常打羽毛球十多年的业余选手,比不过一个在体校专训羽球运动一年的选手,为什么?刻意练习。

一个向来以弹钢琴作为爱好的退休老人,还没训练了4年的9岁琴童水平高,为什么?刻意练习?

没有刻意学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

无需多言,刻意练习是这个时代任何职业、任何人成长发展的外挂、加速神器。

这本《好好学习》是三米君在从武汉到达重庆的动车上听完的,其中复盘反思这个章节还听了两遍。但如果没有今天这篇笔记的梳理,可能其中的知识点依旧相对混沌,甚至有些还无法去实践。

刻意练习、以教为学、复盘反思、以慢为快、绿灯思维、临界知识。希望这些东西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希望这些概念能切实改变你的人生,希望你的人生能加速,你的事业能腾飞……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此刻做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