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苄星青霉素;液体配制;三快注射法;防护 1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药品简介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是一种长效青霉素,规格120万单位,成分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混合制成的粉末。 性状:白色的结晶性粉末。 适应症: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使用配置时先用4毫升灭菌注射用水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乳白色混悬液,只可肌注不可静点,易堵塞针头。
2.1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使用前要做注射用青霉素皮试,皮试为阴性者方可使用。给予双侧臀部各肌注120万单位,一周一次连续3周。 2.2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局部肌肉放松,注射前告知患者药物的性质及注射特点,以取得配合。 2.3 常规的肌肉注射是使用5毫升注射器7号针头采取二快一慢注射法。经过我们临床实践和总结使用10毫升注射器8号针头注射;先安置患者,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溶解药物(针头沿着瓶壁慢慢注入使药物粉末充分溶解,避免剧烈摇动)再抽吸药液,排气,按三快法深部肌肉注射(即;进针快,推药快而均匀,拔针快),回抽注射器活塞无回血后一手匀速推注药液,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很高。 ![]() 于是 怀着好奇的心情查看了相关文献: 肌肉注射使用方法 溶媒: 苄星青霉素加适量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成混悬液、肌肉注射,要做到”三快”,即进针、推药、拔针快才能提高注射成功率,很多患者反应疼痛难忍。不少同行主张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做溶媒,且用注射用水及生理盐水于盐水利多卡因作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在减轻患者疼痛及预防硬结方面盐酸利多卡因最佳[3]。用利多卡因稀释苄星青霉素,性质稳定,无沉淀和配伍禁忌,且能阻断注射部位神经冲动的发生及传导,可以明显减轻疼痛。 配制方法: 一般溶媒量3-5ml。苄星青霉素颗粒大,很难溶于水且溶解后呈混浊样,如不充分摇匀或溶剂不足,就会出现针头堵塞注射失败[3]。①溶剂在3ml时针头堵塞率最低。溶剂太少,药物浓度较高易凝固,溶剂太多,注射时间相对延长,注射时针头受热时间也相应增加,凝固的可能性更大,且注入过多液体会增加疼痛。②溶解时产生过多气泡会影响排气和浪费药液。为此,注入溶媒前先将药粉充分摇散,注入溶媒时沿药瓶周围缓慢注入,注入后将药瓶向一个方向轻轻摇匀,避免过度震荡[3]。 排气: ①不完全排气法,从药瓶中抽出药液后不做完全排气,注射器内留有0.1-0.2ml空气,可在抽药时轻轻回抽,使针头无药液或更换针头不做排气,注射。不完全排气法,操作过程中药液始终处在运动中,减少了药物聚集,且注入少许空气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能杜绝针头堵塞,减轻患者痛苦[3]。 ②抽取药液后抽取少量溶剂,注射,能降低针头和乳头部药液浓度及粘稠度,容易推注[3]。也可以针头在苄星青霉素瓶内排气后立即给患者注射,使药液在乳头、针头内停留时间短,药液不发生凝固而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3]。 体位: 体位自然,肌肉放松,利于药液推注,有人比较患者坐位更容易穿刺成功。卧位时垂直推注药液,受重力作用,注射器乳头端的药液浓度明显大于活塞端,易堵塞针头;坐位时水平推注,注射器内的药液浓度基本一致,不易堵塞针头。因此主张坐位注射[3]。 注射: ①重视技巧。可采用“一深三快二均匀”,即进针深达肌肉层,抽药、注射、拔针要快,药液充分混匀,推药时用力要均匀,注射时紧绷注射局部皮肤,使肌纤维间歇增大[3]。操作者自己抽回血时间较长或推药时间较长,针头在肌肉内受热、药液会凝固,容易导致注射失败。 ②调整程序。通过调整注射过程的操作程序来缩短药物溶解致注射完毕的时间,采用“后溶解药液、三快注射法”,即安置患者、取坐位、先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配药、抽药、注射。且从溶解药液到注射完毕的时间不大于1min,能顺利完成注射[3]。 |
|
来自: 昵称31490947 > 《工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