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脸上长黄褐斑不要急于求成,中医内调才是关键

 昵称51500806 2022-11-30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图片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黄褐斑是一种以褐色斑片为主要表现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黄褐斑皮疹形状不规则、境界清楚,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影响美观,缠绵难愈。

《诸病源候论》有本病的相关记载:“面黑皯者……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

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输布于心肺,则气血化生不足,肺失宣降,不能正常转输水谷精微,气血不能上输于面部。

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部,故而出现面部斑片,部分患者又伴有乏力、失眠等症状。

本病基本病机为颜面气血失和,是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补益气血为本。

《医学真传·气血》曰:“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故血有不足,可以渐生,若气不立,即死矣。”

当机体处于血虚状态时,气随血脱,若不及时补气,便会“顷刻亡矣”。

故补血必先补气,运用大剂量补气药物的同时佐以少量补血药物。

“则阴阳有制,反得大益”,这也是当归补血汤中当归用量较少,而黄芪用量较大的原因之一。

我们昨天也提到了运用大量黄芪,能够补肺脾之气,助血液生成,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使气血上荣于面部,色斑得消。

举一个案例来看,魏某,女,37岁,主诉:双面颊部淡褐色斑片1年。

患者1年前双侧面颊出现淡褐色斑片,日晒后加重,无瘙痒及疼痛,曾外用氢醌1个月,无明显改善。

刻下症见:双面颊部硬币大小淡褐色斑片,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月经量较少,有血块,平素疲乏,睡眠可,大便干燥,舌暗,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黄褐斑。中医诊断:黧黑斑,肝肾不足证。

处方:黄芪30g,酒女贞子10g,墨旱莲10g,枸杞子10g,玫瑰花10g,合欢花15g,丹参30g,白芷6g,僵蚕6g,红景天30g,升麻10g,甘草6g,火麻仁30g,炒杏仁9g,白芍30g,酒大黄10g。

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半月后二诊,患者偶有疲乏,大便干燥稍有好转,舌暗,苔薄白,脉细。

前方黄芪改50g,僵蚕改10g,加生槐花10g。14剂,煎服法同前。

半月后双侧面颊部色斑变淡,自觉疲乏稍有好转,舌暗,苔薄白,脉细。

本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气血失和为其根本病机。

患者为中年女性,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颜面气血失和而生斑。

同时,该患者平素月经量较少,有疲乏症状,结合舌脉,辨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治疗以补益肝肾、理气活血之法。

方中以黄芪为君,意在生津养血、行滞通痹。

黄芪与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同用,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

与白芍合用养血生血;与玫瑰花、丹参、红景天同用活血化瘀;

和升麻同用有升举阳气的作用,可使气血上荣于面部。

黄褐斑易复发、难治愈。近年来,中医药内调用于黄褐斑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比如桃红四物汤加减,可以养血生血、祛瘀活血、使气机顺畅,尤其适合气滞血瘀型黄褐斑。

在中药调理的同时,广大女性朋友也要调节好情绪,少熬夜,少吃寒凉和过于辛热的食物,静心养气,也会改善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