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 迟荣莲 邮编:116033 摘要:在孤独症儿童个别训练教学中,通过[1]实境创设使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沟通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本文重点探讨在平日的个别训练教学中通过创设实境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认知训练的应用情况。在这个应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乐趣,又提高了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也使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孤独症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和学习,能够将学习的东西有效应用于真实的生活空间,同时孤独症儿童在创设实境中,也能够快速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孤独症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实境 孤独症 认知训练 整个教学环境的营造,在孤独症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创设精妙的课堂实境,不仅能使孤独症儿童适时进入学习的主体角度,达到入情入境如醉如痴的忘我程度,而且能调动孤独症儿童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从改变孤独症的教学环境,使环境更加结构化,从而激发孤独症的学习乐趣,激发乐趣也是辅助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 一、在备课时创设实境,设计乐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尤其是对于孤独症学生,由于他们的语言发展一般较晚,发音常有某些缺陷,思维比较刻板,兴趣比较狭窄,如果把授课内容弄得枯燥乏味,引不起孤独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研究孤独症儿童的学情和学力上,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只有观察分析,研究自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才能成为有的放矢的教育。即:课前要多配制几把打开孤独症学生心扉之锁的“钥匙”。如:在给个训学生郑某某教授生活适用故事《聪明的莲莲》一课时,我采用了实物演示情境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事先准备好多沙子、盆、水,让学生有在真实情境中做实验的机会。然后边讲故事边实际操作,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个训的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实境操做协助,让他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进而把自己怎么做的表述出来。这使我初步尝到了在备课中创设情境,设计乐趣的甜头。 二、在开课时创设实境,引起乐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教学新的内容时,怎样巧妙地引出课题,把孤独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入到教学中来,并能勾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欲望,我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创设实境。如:故事引发情境、猜谜引发情境,提问引发情境等。这些课堂的引入方法,都与故事内容密切相关,贴合实际情景,为学生学习,理解故事奠定基础的。如:在学习《妈妈你在哪里》一课时,就采用了故事引入法,训练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提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在哪里?什么原因?如何应付等。如:你如果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你想那个小朋友下一步将要干什么?这个事情我们会怎么做等。 通过讲小明走丢后十分着急,问孤独症学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明找回自己的家?由此开展与学生的对话,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说出一种方法,但是具体做法一知半解。这时孤独症学生最关心的就是究竟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明,那么出于这种状况之中的学生,哪怕是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够把“老师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了。这样充分调动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把孤独症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学生感兴趣,乐于学,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训练老师的讲解,当他能专心听讲时,个训老师提出的问题,他才能集中注意力乐于去思考、乐于去回答。 三、在提问时创设实境,激发乐趣。 课堂上恰当的提问,能较好的启发孤独症学生理解某项内容,而不恰当的提问,对孤独症学生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会挫伤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孤独症学生由于存在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差异,所以,个训老师在提问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如:在学习《蜘蛛织网》的绘本故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蜘蛛几次织网?蜘蛛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是吧?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还准备了一套教具,用废旧纤维板做了一棵大树,用纸剪了四张网,并用扇子制作大风的效果,用喷水壶制造了下大雨的效果,用瓷瓦砸碎成末制造冰雹效果,还和个训的孤独症学生一起画蜘蛛,并剪下来涂上色。在讲课时,边讲边演示给同学们看,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因为他觉得很新鲜,并且自己还能和老师一起演示,这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绘本故事的意思,并在学习绘本故事中,深刻感受到蜘蛛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敬佩。让学生在疑问诱发的情境中愉快的完成自己的认知内容,很好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同时告诉个训学生你也会这样,遇到困难不用怕! 四、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实境,增强乐趣。 大家都知道,孤独症学生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低,注意力易于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根据以上情况,在课堂上,结合采用变化多样,形象生动的训练方法,让孤独症学生能够感受到多方面的刺激,时时保持一种新鲜感、兴奋感,这样既可以提高注意力,大脑也不容易疲劳。如:在教学孤独症孩子理解《坐井观天》这一寓言故事时,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实境。其一,利用视频渲染情境,放出配有音乐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的美感知。其二,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情境,借助醒目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亲眼看到并说出青蛙和小鸟的外形特点。其三通过自制绘本再现情境。利用课件教学,展示出青蛙坐在井底,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到井沿上的情景。其四表演体会情景。实物表演,让学生佩戴头饰,亲自投入到角色之中,与训练老师分角色体会故事的内容。这样利用孤独症儿童好奇心的特点,使他们听到优美的配音,看到这些逼真的教具、鲜艳生动的视频,形象真实的演示,再加上训练老师讲解时丰富的神态表情,及具有感染力的语气,就很容易使个训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乐趣,使之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于无动于衷,到现在的声音入耳,事事入目,叩击心弦,启迪思维。使孤独症学生感受到的是:不是让我学,而是我要学! 五、创设实境,引导思维。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过程是借助情境来实现的。“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更是激发孤独症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在语言理解训练中,让个训学生的“动”融于具体情境中,在情境教学中让孤独症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把孤独症学生带出个训室,创设一个比较真实的生活情景。 课堂中我常常运用实物巧设情景。心理学研究证明:实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看过或亲自接触认知卡片有关的实物,能够较快的理解和记住所认知的内容,例如我在教授食品卡片时候,我就会去市场采购所认知的食物带到课堂,让孤独症学生先尝一尝,然后再去学习,学生这时候思维也变得灵巧,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训练内容也容易记住了;在教授厨房用品的时候就领学生去家政室学习,这样被训的孤独症学生倍感真切,兴趣倍增。我也经常带领孤独症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去超市、医院、银行、服装店等,让孤独症学生到超市来购物、医院看病,服装店买衣服,孤独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进来。真实情境的实践参与使孤独症儿童能够快速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孤独症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这些年的特殊教育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通过创设实境辅助孤独症学生进行认知训练,既能激发孤独症学生的学习乐趣,又提高了孤独症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孤独症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相信孤独症学生在创设情景中,会快速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走出他们的孤独世界。 参考文献: [1] 徐家成.特殊儿童生涯发展与转衔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4 [2] [3]胡晓毅,刘艳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丁勇, 张文京.特殊儿童生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1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