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思维自修课(6):独立思考的幻觉

 蓝雨飞逸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这是觉察的第61文章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第六课

团体动力学:独立思考的幻觉

这节课对我来说具有颠覆性。一直以为,我就是我,有独立的思考和行动,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但我总还是我,有属于我自己的个性特征。可是,团体动力学认为,在团体中,你自以为的独立,其实更多暗含团体的意志。在这个团体中,你会有这样的行为;在另一个团体中,你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你这个人捉摸不定变化多端,其实很大程度是团体的自然安排。

团体,是指相互之间可以产生影响的人的集合。像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社团,一个部门……它是系统的一种形式,所有的团体都是系统,但不是所有的系统都是团体,团体的联结比系统更紧密。在某些团体中,我们会感觉自己变得更好,个人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也有可能会在某些团体中觉得受到限制,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更好。

为什么要组成团体呢?《人类简史》中分析过,智人之所以能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会发起各种规模的合作,而合作的基本形式就是团体。社会发展到今天,合作更是必不可少。

有合作,自然就有分工,包括在人际关系中,就像俗话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每个人都会在团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

团体有它的功能。首先是合作,理想的团体中,每个人可以得到好处,各自发挥长处,形成互补,就像劫匪行动的时候都是背靠背,形成360度视野的小团体;其次是边界,可以对团体中的个人形成有效保护,也可以与外界发生交换;最后是产出,组建团体是希望有更多成果,更高的效率,像头脑风暴,1+1>2。

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团体动力学则把一个团体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不太关注个体情况,这个团体成员是ABC或者DEF,都不重要,不会影响团体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

根据欧文·亚隆的理论,团体发展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形成阶段,成员之间互相认识,破冰;第二个阶段,会形成一些团体中的基本规范;第三个是暴风骤雨阶段,进展到一定程度,团体中会有激烈的冲突;然后进入到工作阶段;最后是结束。只要是良性发展的团体,都会经历这些阶段。

比昂,英国一位研究团体动力学的精神分析大师,他提出,团体中有三大基本主题,在每个团体中都能观察到,跟团体成员的个性特点没什么关系。

第一个主题是依赖,与之对应的,是反依赖。一个团体形成时,加入其中的团体成员往往抱着不同的心情,有人很有信心,有人会冷眼旁观,并不完全代表成员个人的个性特点。这两种动力同时存在,所以当有人依赖时,就会有人反依赖。

第二个主题是战斗或逃跑。当外部出现一个无可争议的敌人时,团体内部的分歧便会停止,一致转向外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团体来说,这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敌人的出现可以让团体成员停止内讧,团结一致对外;但也不完全是好事,因为可能会导致团体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

第三个主题是配对,是指团体中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反应形成某种呼应。比如,一个群里有人讲了一句话,然后有人接上话,就配对了。健康的团体会有各种各样很丰富的配对,结果是每个人都会跟团体中的其他人有联系。可是,如果某两个人的配对太强烈,对团体也不利。比如,一个群里很多人,但来来去去都只有某两个人在对话,要么聊天刷屏,要么掐架,对整个团体来说是不利的。

不管愿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肯定会属于某个团体。而且,只要处在团体中,就不可能不沟通,哪怕你保持沉默,也是沟通方式的一种。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讲,其实是在发表最强烈的信息。在团体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授权,是团体动力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认为,每个人对别人的影响力,都不完全是自己的事,而是团体成员共同完成的合谋,是别人授权于你,你才有可能对他施加影响。

一个讨论小组里,有人喋喋不休说着他人的故事,大家都很不耐烦,可是并没有谁站出来反对或阻止。这就是授权,虽然你不想听,但你默默地容忍着,其实是在默许。如果真的不想听,你为什么不阻止?

有一次坐公交车,经过学府路的陡坡,一位乘客要求在某个没有站牌的地方停车,司机很不情愿让她下车了,关上门之后却很生气地望着乘客的背影骂人。他完全可以不授权给乘客,开到前面的站点再停。他的生气,某种程度是因为对自己不满。

一个团体中,会有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事情。我们在团体中的位置,不完全是个人选择,每个人自身可能会有偏向性,但主要是被团体的动力所推动,是团体在分派和安排角色。

比如说,一对情侣在排队,有人插队,男朋友很气愤地冲过去理论,女朋友在一旁劝解,看起来,女孩子脾气温和。但换到另一个场景,当男朋友不在时,同样有人插队,女孩子马上生气地冲过去理论,十足火爆。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似乎很难理解,用团体动力学来解释,就合情合理了。

在家庭生活中,用团体的视角来看待各个成员的分歧和不同做法,会减少很多争吵,彼此相处会更融洽。如果想改变自己在这个团体中的角色,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同样的事情,以前都是那么办,现在,不妨换一种做法试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