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安心的家长——《儿童健康讲记》读后

 蓝雨飞逸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这是觉察的第76篇文章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我从小就瘦,一直瘦到现在。

只有怀孕时例外,一百斤的体重最高飙升到一百四十多。

为什么能胖那么多?除了肚子里那个七斤多的小肉团,还有好几十斤是长在自己身上的。

我的总结是:太能吃了。

那段时间的精神也特别好。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要尽可能多吃,只有吃,才会有能量。

老话也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但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合适,老话不是也说最好只吃到七分饱吗?吃得太撑不舒服呀。

前几天,在书上看到有个人说:“我们的能量摄取不要仅仅盯在食物上。其实我们中国人吃得很多,食量很大,但是,从生命的其他部分、从外界、从周围环境当中吸取能量的能力比较差。”

他说,能量是精神和身体之间的桥梁,它变化的可能性非常大,规律饮食作息、安心放松、室外运动、接触自然、早睡、打坐……等等,都是为能量加分的方法。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重新认真想一想:怀孕胖了那么多,真的是仅仅因为能吃?

那一年时间里,我不像以前那么爱胡思乱想,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作息规律,与周围的一切关系良好。

可以说,那是人生中最踏实稳定的一段时间,每天都能感觉到温暖流遍全身。

那温暖的感觉,就是能量吧。

这个人叫李辛,他写了一本书,叫《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这本书,是他游学期间在上海、北京、汉堡、柏林等地的公益讲座汇编,文字都是志愿者根据录音整理。因为是现场交流,比纯粹的文字书写生动很多,作者本身也很风趣,读起来很轻松。

说是中医,分两天看完后,我觉得他其实更像是心理咨询师和儿童教育家。中医的理论,他主要阐述了上中下三焦,不高深,也不玄虚。其他的,都关乎心理和教育。

他告诉焦虑的家长们,生病是正常的,治病要看体质,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要先了解自己,立足内心,带着觉知前行,要让孩子自然长大,要放松地跟孩子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他们,要给孩子饱足的情感,放下焦虑,祝福孩子,让孩子做他自己,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说到底,就是要做一个安心的家长:放心你的孩子,做好你自己。

他这些关于儿童教育和自我成长的看法,跟我自己的理念都高度一致,所以读起来太顺畅,几乎不需要思考。幸好,他还有关于中医的看法,跟我从前接触的理论有些不太一样——准确地说,应该是他表述得更具体贴切,看完之后很受益。

他认为,中医的整体观就是把握体质,这是治疗的前提,不需要分析细节。人会生病,是因为能量不够、渠道堵塞、气机紊乱等根本原因,当人体能量失衡的时候,会呈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纠正一个个细节的偏差,而是帮助人体的能量回归到正常的状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让身体更糟糕。

根据他总结的三焦评估表,对照我自己的身体状态,湿疹、消化系统问题、消瘦等问题,都能找到原因,他说,要恢复正常,那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两条:一、有资源;二、渠道通畅。

就我的状态,还需要大量积累资源,积攒能量。还好,照他的说法,能量的来源非常之广,不需要天天像猪一样不停地吃,只要心静,散步呀,出去爬几天山开个八卦会什么的,也会有能量滚滚而来。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写毛笔字、练太极这样修身养性的事情,就更应该持续下去。

至于孩子生病,他说家长安心的状态很重要,要细心观察,不要都扔给医生,医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医生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

这一点我很认同。

在目前的就医环境下,医生就靠那么一两分钟,不可能比你自己更清楚孩子的状况,就算在严重或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以求助医院,也必须有自己的判断。

他跟李松蔚老师一样,很佛性,觉得什么都好,都无所谓,都没什么。

孩子生病了很想吃个冰淇淋,那就吃呗,反正又不会死,让孩子高兴也很重要;

学中医是好,但不要太认真,不要以为只有中医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要以为中医的某一派才是绝对正确;

孩子早上应该喝豆浆,奶奶已经给他喝了牛奶,喝了就喝了,也没什么……

这趟三百页三个多小时的阅读之旅,舒心又愉快。看完之后,我决定以后更加信任自己,更加放心丫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