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不一样——《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读后

 蓝雨飞逸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作者:李松蔚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8年7月第1次印刷

定价:49.80元

这是最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昨天除夕,午餐后坐在草地上晒太阳,230页,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

看得快,主要是因为我对书中的内容和观念都很熟悉,只是个复习的过程。李松蔚老师在知乎的《心理学思维自修课》和在公众号Momself的《洞悉相处之道》中,都提到过这些观点,不少篇幅我都曾经他自己的公众号中看过。

买这本书,纯粹是为了男神的签名。可是,男神显然是签得太多签到手软,跟我当年签报告一样,只是随便撩几笔了事。

历数最近几年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人和事,绝对要把李松蔚老师拉进来。不记得是在哪里得知他的,课程、文章、讲座,这两年一路追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他的某个观点。但他却说:

很多人听了我的课,纷纷告诉我,某个观点给了他们很大启发,让他们有了巨大的改变。但也有很多人的态度就是那种“这样啊,我回去想一想”。

但我并不觉得后面那种态度有什么不对,因为那才是人生的常态,磨蹭的、纠结的、得过且过的。那些做出了很大改变的人,也不只是因为我做对了什么。他们自己做了改变的准备,只是适逢其会,用到了我的方法而已。

对,他就是这样,什么都好,什么都对,什么都行,这没什么大不了,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么一个温暖随性的人,对我这种在某些方面很决绝很分明的人来说,有点难以接受。但我现在不但接受了他的很多观点,而且也认为,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事情,确实不是非怎样不可。

结果呢?我觉得我正在慢慢解放自己,渐渐能够用多一双眼睛去看待事情和世界,以及自己。像他在《洞悉相处之道》的开场白所说:“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视角的变化,必然带来行为的变化。

书的副标题是《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但内容不限于家庭和亲密关系,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从主题命名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受到阿德勒的影响。

1、认知误区:你是否自己主动选择了不幸

2、关系视角: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3、亲密困境:你是否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4、育儿观察:请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人

5、家庭系统:家庭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合谋

很多篇章的标题,就是让人深思的句子。

你不面对它,不等于它不存在。

痛苦是无法掌控的。

分清你和我,不等于不管你的死活。

你的好心指点有时会适得其反。

放轻松,不过是在孩子面前吵个架而已。

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需要。

育儿文章说得很对,但你最好不要看。

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恰恰是因为你的重视。

……

感触最深的,是《怎么可以有这种人》这一篇,他总结的是:你有你的期待,而别人有别人的行事逻辑。

曾经的我,久久在这一点上纠缠:“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做出这样的事?”对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物难以接受和面对。当然,如果那些人和事并不关己,我可以选择不去面对,理解不了就理解不了吧,对我的生活也没什么直接影响。

可是,如果这些人和事跟自己息息相关,这种无法理解的状态就会直接导致自己的郁闷。怎么可以这样?!奇葩吧?没见过吧?真是气死人了!

问题是,气死了又怎么样?就是有这样的人啊,就是会发生这样的事呀,怎么了?

不接受事实,只会在纠缠郁闷中自我消耗。不承认这些人和事存在的“合法性”,就永远走不到下一步,“你该怎么办?”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你首先得承认TA的存在,然后才有解决或应对的方法。

在《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中,李松蔚老师说,不评价的交流方式,它只关注具体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进行抽象的判断、定义以及对人的褒贬。这正是我努力在学习和练习的,已经被丫头抗议过好多次:“你能不能先仔细看看我在做什么?”

他列举了几个对比的表达方式。

A:“你最近常常不写作业,发生了什么呢?”

B:“你最近怎么老不写作业?”

A:“我觉得你做得不够温暖。”

B:“刚才你说到这一句的时候,我感觉不太舒服,也许是你的语气带来的,我有一种联想,好像你没那么在乎这个来访者的感受。”

A:“我觉得你做得不够专业,没有足够多的理论支持。”

B:“我注意到你的话里理论名词特别少,让给我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用后面那种方式交流,听起来好像很麻烦。但能看得出,它关注的焦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它对人感兴趣。我希望自己能表达出对丫头这个人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她做某件事情的某个结果。

李松蔚老师的这些观点,他在《心理学思维自修课》里都有详细阐述。【这里有全部内容:心理学思维自修课(结语):改变始于觉察

对于不时传出的悲剧性的社会新闻,像杭州保姆纵火案,林肯公园主唱Chester自杀,林奕含自杀,温暖善良的李老师说: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对这种悲剧怀有一种微妙的尊重和歉疚,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而不只是转一篇文章——“所以大家才要学会保护自己啊”。

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虽然未必真的能做到什么,但这种态度会让世界变得稍微好一点儿。通过这种态度,我们是在表达:“我很难过,我居然让这样的事在你身上发生,而且明明不是你的错,还需要你自己学习保护自己。我知道,你本来可以享受更简单更愉快的人生,你是在替每一个人的无能埋单。”

这是我欣赏的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