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红莲: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昵称15221501 2022-12-01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现代教育教研>2019年8月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卢红莲    邮编:445000
   【摘要】学好高中物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另外学习兴趣的培养,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学生良好物理习惯的动力。学好物理,习惯先行。本文就如何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展开,结合新课程教育理念,加上自己的一些经历,简单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行为培养  思维习惯  情感引导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要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习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学生习惯谈一些看法:
  一、 要向学生讲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般在高中物理第一课开始,并且时刻在学生耳边提起,要给学生讲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从小老师都给他们讲习惯的重要性,可就是不当回事。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一般人都不太会去思考,而牛顿会想它为什么落地呢?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才有了当今科技的发展。提醒学生多思考的习惯,并且这种思考要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作为现行高考对物理的考察,更多的是对思维的考察,思维习惯好的解题快又准确。当然行为习惯也尤其重要,比如物理解答题,很多学生总是不注重自身修养,比如在公式里面写数字,没有主体方程,等等,这些都是平时不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与我们的要求相悖。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对于高中生来说,好多物理习惯在初中也养成了一些,但是作为高中生了,更要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一日学习常规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物理学知识的很多内容都与生活现象,历史事件等有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从中选出精彩的例子运用于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感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给人以智慧、情感、力量,使教学工作轻松愉快。
  2. 把好课堂关
  每节课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且不定期检查。上课教师学生都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提前进入课堂教学角色,如果是上午或者下午第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合唱歌曲以振奋精神。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听课时积极思考,要边听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并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听课情况,再次认真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及时进行梳理、复习和总结,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知识的理解。
  3. 把好作业和测试关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第二次创造,加深理解。要求学生做到:积极思考并且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规范整洁;完成作业前复习有关内容,并且看清楚题目要求;作业后要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作业本发下后发现错题自觉及时纠正。而测试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是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最好凭证。要求学生把每次测试认真对待,认真答题,并注意解题规范,切勿因小失大。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尤其对于学生易错点,常考点重点讲解,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 培养学生及时反思并纠错的习惯
  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如果能及时整理并反思就能大大减小在同一个问题上再次出错的概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平时的疑问或做错的地方随手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并且及时解决。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高考最新改革方案提到要实现两种模式高考: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对于现有学生就很缺乏技能修养,当今社会也缺乏技能方面人才,物理实验更可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去开展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教会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掌握实验步骤。实验后,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逐个讨论,得出结论,以防止学生把思维只停留在新鲜好奇层面。对于分组实验,在学生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在一旁指导,这样才能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实验的习惯。当然,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记录,师生共同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调,不断引导。因为一旦一些不好习惯养成了,想改好还是有些困难。重在落实,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件小事上,落实到学习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好的思维能力来源于好的思维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在长期的物理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正确的物理思维过程
  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大致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比如在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过程中:首先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用质量来量度,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有了这样的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要求进一步定量,研究这个外力到底与物理惯性(质量)和加速度有怎样的关系呢?于是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得出实验结论为:物体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写成数学表达式为:F=kma,统一单位后,k=1,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结论:F=ma。这样一个学习物理的过程,再现了当时牛顿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的认知程度,掌握了好的物理思维过程。
  2. 尊重物理实验事实
  再好的思维方法,再好的理论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空想。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如在上述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关系所需要设计的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只有真正尊重实验数据才能发现本实验存在的误差、才能理解和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只有学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设计实验并通过科学处理数据直观地得出实验结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和进一步明白它的原理。通过实验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体验科学家进行科研实验的科学思想和精神。
  3. 归纳、演绎和类比逻辑推理方法的正确运用
  归纳是从个别推导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推导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归纳和演绎相辅相承。比如在研究平抛运动中。观察,分析频闪照片和平抛竖落仪实验,概括平抛运动的特点就是归纳思维的应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研究在一定高度以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相同时间空抛货物,当第一包货物到达地面时,飞机已经跑出几包?相邻两包之间的距离多大?这种问题就属于演绎思维。两种思维完美结合,可以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类比则是把不同的几个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根据它们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由此推出其他研究对象也具有相似的这类属性的结论。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
      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要么同时变大,要么同时变小。例如表示物理量大小及表示它变化快慢的两个量,学生就容易混淆,以速度和加速度为例来说,二者都是描述物理运动的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加速度则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有的学生认为,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就大,加速度变大时,速度就随之也变大。要克服这种思维障碍,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
  4. 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定势思维,注重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培养
  对于物理学习,要树立全局观念。高中物理主线是两大观点的应用: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一个物理问题也是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入手。而对于具体的物理学中的有些知识,涉及到多个因素,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而是只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错误。
  学生处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思维习惯,想当然,就容易犯错误,形成思维定势。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就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常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只有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才能逐渐地少犯这类错误。
  物理创新思维是物理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上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规律、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和物理创新思维能力是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的。在物理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要渠道,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和实施启发式的科学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大有可为的。
  5. 有效运用数学工具
  数学是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理论思维工具,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伟大的数学家。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数学知识的完美运用,教师在授课这一节时可以重现牛顿当时演算推理的过程。而近些年高考考纲要求和压轴题型的考察,都要求学生有效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所以在教学生强调物理离不开数学,是势在必行的。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靠课堂上教师的简单灌输或单纯地解题就能培养,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要经常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四、情感交流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
  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一句平常的问候与关心,困难时刻一句鼓励可以人与人关系更加亲切。物理学习本来就显得枯燥,因此更加要求物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主动的学习,就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巧设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满足学生探究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会被动地接受学习 ,而是主动去探究知识,并享受到交流、发展的乐趣。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只有师生互动,才能顺利完成。良好的情感互动是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每堂课当走进教室之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每一位学生。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消除了学习的焦虑,释放自己最佳的学习能量,积极的投入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之外朋友式的交流更加可以加深师生情感,教师的微笑是最好的途径。表现好的,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待进步的,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让他有进步的信心;犯了错的,给他一个期望的微笑,让他有改错的勇气。
  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讨论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方法,共同提高。这种温馨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投入更多精力在物理学习之中。
  五、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
  1.重在落实常规
  突出常规工作的重要性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其核心是抓好细节,重在落实。而这种落实来源于教师敬业奉献精神,来源于教师不断地要求学生做到一日三常规: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和反馈。只有不断强调常规,学生才能够不断进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他的都是空谈。
  2.多做学法指导
  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毕竟在学习上还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多给学生指导,指导如何去理解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如何突破重难点。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有可能就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怎么讲解,怎么思维,学生也会跟着做。比如教师的书写,讲话的方式,甚至对人对事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物理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示范,比如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一个物理规律的得出,直接影响学生如何去理解和思考。物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让学生明白只有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才会成就好的物理学习效果。
  4. 学会“借力”
  任何学科教师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比如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运用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来自班主任的力量不容忽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与班主任多沟通交流,让班主任多跟学生讲解学习物理的方法。并对不好的态度和方法及时引导。此外还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都是可以借用的。
  5. 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适当的奖励,当然这种奖励最好可以来自小组的共同奖励。可以把班上同学分成若干物理学习小组,然后每次测试和对于各个小组进步情况量化,对于学习较好小组表扬,表现暂时落后小组以成员写认识的形式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小组内部相互帮助和鼓励,小组之间你追我赶,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配合,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有意的教学指导作用融于无意的学习活动中,坚持以导为主,引导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建廉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物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黄晓春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年
  3. 封小超、王力邦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4.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5. 四川教育考试院 《四川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