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气养人——颜真卿书法艺术价值再认识

 mengk4fz0yyf5h 2022-12-01 发布于海南

文◎戴红生

颜真卿是一位划时代的书法家,历史上对其评价很高。他具有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的多重身份,他是硕儒重臣、忠臣良将、忠烈节义的精神领袖,还是书坛开宗立派、创建经典、泽被后世的典范,所以对颜真卿书法的研究极其广泛。在当代书法学术背景下,对于书法价值的研究有了新思维和新角度,对于颜真卿书法的当代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前提下,本文通过对颜真卿书法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再认识、再思考,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文章图片1

颜真卿《勤礼碑》局部

一、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历史评价与现代研究回顾

(一)历史评价

关于颜真卿书艺地位的评价,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认为,“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列颜真卿书为神品,把颜真卿当作继王羲之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苏轼、黄庭坚对颜书也有同样的赞誉。元代郝经认为颜书“矧其超出'二王’上,冠冕百代书家师”。清代王文治在《快雨堂题跋》中推崇颜书“闻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足见颜真卿在中国书坛上的崇高地位。

书品和人品评价方面,欧阳修很推崇颜真卿“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的品格,屡言:“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划。”“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余谓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苏轼以书观人、以书判人,评价颜真卿“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

对颜真卿的评论精彩地注解了颜书的历史价值。宋陈深说《祭侄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宋米芾说《争座位帖》为“世之颜行第一书也”。颜真卿的书史地位并肩“书圣”“草圣”,鼎足“诗圣”(杜甫)、“文宗”(韩愈)。其人品书品皆佳,学力雄厚,广涉博取,面貌多样,富于开拓。

(二)现代研究回顾

相比而言,现代颜书研究领域在不断开拓、深化,对颜真卿书法推古出新的创新精神有了肯定,对他的天资与功力这些技术因素有了新的肯定,对颜书的思想内核有了新的诠释。其他关于颜书书迹刊编,生平研究,交游、思想、评赞等综合研究,虽然看似非专门颜氏书艺研究,但是它铺垫了整体评价的核心定向。多代帝王将相,盛赞颜真卿人品忠节。在古代以“德”论“书”,以人品评书品的评价体系下,似乎把颜真卿“神”化了。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殷荪认为“颜真卿是一位有血肉之躯活生生的书法家,他不是神”。

有人用学科交叉的思路研究,开创了认识颜真卿艺术价值体系的新途径。从《祭侄文稿》里,我们就感受到颜真卿的情怀深切、文辞深致;专门解读《颜鲁公文集》,尽可窥见颜真卿的文采,把颜真卿作为一个文学家的评议也是有据可循的。“湖州文人群体”是大历时期江南地区最为成熟的诗人团体。“湖州文人群体”原本是地方本土性文人群体,颜真卿在湖州任职之前,就经历了湖州文化的转型消退。浙东诗坛的兴衰,浙西诗坛的温热,颜真卿的一些作为客观上推进了湖州诗会的发展,使其在中唐诗坛中兴盛起来。“在他的引导下,湖州诗会不再局限于区域诗会的地方本位主义,而是实现了对地方诗坛的超越,并对整个诗坛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充分说明颜真卿文学家的历史身份,并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颜真卿通达的艺术理念以及极高的修养和见解。由此,颜书艺术价值中的文学元素及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文章图片2

颜真卿《争座位帖》局部

二、颜真卿书法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现代社会转型激发了书法的研究思路,实现了很多理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如果有针对性地把当代书法的热点话题、创新趋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颜书关联思考,在历史回溯中,我们不难再次认识到颜真卿及其书艺在当今社会的新价值。

(一)颜书的人文价值

结合有关颜氏家族史和颜真卿生平的研究来看,可以肯定地说,颜真卿及其书艺有着非凡的人文意义,在浩瀚书史中,鲜有一个书法家的生平以及艺术创造能有这样丰厚的人文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书法是纯艺术,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书法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从一诞生就承载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方面面的功能。文字的书写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定、经济运行、外交事务、宗教传播、社会交往、知识与学术的积累上,都具有其他文化形态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书法在中国古代所显示的巨大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不能低估,当然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我们可以把主流导向的先进文化传播媒介和书法联系起来,把人文素质的促成培养和书法联系起来,把休闲自娱的平凡意义和书法联系起来,书法依然是长见识、养身心、树精神的“文化生态园”。以这个眼光看颜真卿的书法,饱满、刚正、自由、奔放、雍容华贵,正好与当今盛世的气息吻合,他的书法情感鲜明、美感多样也正好与当今盛世的审美合拍。颜真卿身为士夫,亲近民间,不争权宠,挽救家国于危难。这样的形象折射出一个处世忠良、刚烈有节、胸怀道义、投身艰苦、舍生取义、彪炳千秋的优秀群体,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浩然之气。把他的书艺放置于漫漫青史,映照出一个历史的壮伟气象,留存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典范,在新时代犹有其深远的人文价值。

文章图片3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一)

(二)颜书的创造性和现代性

关于颜书创造性的评价在古代就有,苏轼就高度评价了颜真卿“一变古法”的革新精神,认为他的书艺达到了“天下能事毕矣”的顶峰。刘熙载《艺概》在谈论颜真卿书法师承渊源的时候指出,颜书“变法得古意也”。一般认为颜真卿书艺地位形成经过了“资质力弱(欠足)”“书坛盟主(掩瑜)”“安史之乱(立身)”“晚唐五代(鹊起)”四个阶段,在这个立体化呈现的发展过程中,颜书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证明。

颜真卿书法的创造性还见证于对民间书法的借鉴,对经史书法的借鉴。古代“书家在自己的书法风格形成的过程中,都借鉴过当时民间书写风格。其中,颜真卿最具代表性”。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轨迹详尽地体会到他不断探索、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的观念。他能游刃于法度与不羁之间,游刃于士人与平民之间,游刃于经书与经典之间,游刃于兼容并蓄与独立自我之间,以他非凡的创造才能,不断变换着他的书法面貌,不断吩丰富着他的个性与特色,不断拔高着他的艺术水准,可以清楚地感知其饱满的创造精神和高超的创造智慧。

日本学者从颜书中找出与现代派书法相通的地方。樽木树说:“《祭侄文稿》运笔和形状都很明快,称为具有率意的书法,厚重而且有安定感,不轻薄,蓄根一般的长长的构造,高贵的姿态,使我回想起第一次看到希腊的神殿建筑而感动的情景。”“逐行看去,文字的大小、强弱、粗细、轻重、动静等让人想不到8世纪所写虽然具有现代感,不得不使人感到与现代相通的新鲜感(《书法的理想状态》)。”

颜真卿的创新精神引领后世书风,学者祝帅认为:“他在书法上的创新精神不仅在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下的书法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现代书坛流派纷呈,如古典派、新古典主义派、学院派、新民间派、新文人书法派、非汉字派以及后现代派等。诸流派因其各自的创作动机、意图、手段不同,使当代书坛呈现出丰富的形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内容、形式与审美高度统一的杰作,作品的感染力极强。停留在未加修饰的草创阶段的涂抹、圈点、复勾、再写,抒发了一种活生生跳跃起伏的思想情绪。它就像展示于舞台上的一个痛哭流涕的形象,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被墨色和线条精彩地演绎出来。现代书法在这里看到了突破规范的特异符号,学院派在这里看到了多元混合的艺术魅力。

文章图片4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二)

(三)颜书的情感表现主义

颜真卿在书法里表达出了一种浓郁深沉的情感色彩,情感因素又催化创作达到情意与法度交融的境界。他的行草书《祭侄文稿》通篇完全沉浸在悲痛气愤的情绪之中。《祭侄文稿》的前六行,结体稳重,行笔较慢,笔势起落虽有迟滞但也流畅,心情激动但还理智;在第七行至十三行,回顾季明年幼品性和反“安史之乱”初期情形,感情涌动,笔速加快,已不计工拙;之后的十二行,结体潦草,行气跌宕,笔画简达,动势脱跳,气力激越而又凝结,切肤之悲痛跃然而出。第十五行“父陷子死”四字的笔重墨浓,郁结如堵,与末行的“呜呼哀哉”四字的飘荡、凄厉形成强烈的起伏和对比,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呐喊。颜真卿以极其悲愤的心情迅笔疾书,寄满腔悲愤于笔墨之间,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憎,既表现了深切悼念从侄季明的悲痛之感,又表现了对叛贼安禄山的愤恨之情,作者全神贯注于悼念和追怀之中,叙写当年平叛时的激烈斗争场面,迅疾之间,顾不得其他,意念横出,锋绝剑摧,法度崩解。却在不经意之中发挥出了颜氏长期蕴藏的艺术精华,惊飞逸势,可谓奇绝之作,直入神品。从这一书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颜真卿绝妙的书艺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了解“安史之乱”的史实,让人仿佛看到激烈的战争场面,从而体验出作品强烈的时代背景与忠义之情。

“颜氏以熟练的笔墨,使忠义之情和优美的书法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只有在这种具体作品中的风格,才体现出人的思想品格。当然这种体现仍然是曲折的,是逻辑推理的结果。” 朱长文:“盖随其所感之事,所会之兴,善于书者,可以观而知之。故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余皆可以类考。”能如此丰富地表现情感意象,人品与书品互相映照,直书所感之事、所会之兴,充分体现了情感表现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图片5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三)

三、颜真卿书法社会价值的再认识

(一)颜书“真气养人”的生命意义

“真”的字面意思有二十多种,本意从贞从贝从卜。有“筊贝、掷筊”之说,《说文》中是一种文化解释,从此字可见人对求真认识的加深与变化。“真”字的主要含义有:本性、本原;精、淳;本来的、固有的;真态;真诚、诚实、情感真切。“真”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文化命题、一个哲学命题、一个美学命题、一个人格命题。与“真”有联系的词汇几乎都充满美好的寓意:真善美、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正、真切、纯真、真挚、天真、真粹、真品、真风、真朴、真态、真忱、真笃、真恳、真迹、真理、真实、真率、真意、真知、真才实学、真心实意、真相大白……

在若干层面,“真”的概念有一致性、包容性、深广性。而在书法范畴内,如真书、真楷、真草隶篆中,“真”是一种书体,又是一种书法的技术体系、精神状态、审美境界。而恰巧颜真卿的真书正好就是整个书法体系当中,足以代表这种书体大的内涵体系、精神指向和境界尺度的典范。董其昌谓“唯鲁公天真烂漫”,欧阳修早就断言颜真卿书艺“后世见者必宝也”。简直就是对颜书“真”的内涵在未来时代意义的预言。颜真卿其人其书温润如玉、挺拔敦厚,山岳之气浓郁。清冯班《钝吟书要》说:“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能被后世所“宝”的理由正是这个“真”字。日本书论者太认为颜书很好地表现了人类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实际觉察到了人类的生命力通过手臂,通过每根毛笔的运笔跳动在纸面上的情景”。“《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的自由变幻的空间的延伸,从根源上高度表露人类的内心世界,如实表达生命本身,是非常好的书法。”

颜真卿在其书法艺术中树立了“气度之美”的艺术风范,展示了“壮烈之美”的文化内涵,凝结了“真率之美”的文化气象。他的作品几乎就是书法的本质内涵的经典体现,是书法中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的展示。颜书雍容大度、风清气正,是正大气象。而且,“颜楷的'壮烈之美’展现了炎黄子孙所崇尚的坦荡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习帖经验的人都有体会,比较其他很多法帖,尤其比较当代书风中的生折硬压、操控无度、扭捏作态来讲,颜书则给人很多精神的、技法的养宜。过手之后,他的书法给人以神意顺畅、荡气回肠、法意隆增之感,在其熏陶之下,道技合和,情性颐养,体味其间,犹如春风化雨,实谓“真气养人”。

文章图片6

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二)颜书“稳实近俗”的大众取向

书法的大众喜爱程度日增,“中国书法已经作为艺术、学术和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进入当代中国社会”。包世臣《艺舟双楫》有一个独特的见解,谓:“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说明了颜书具有实用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是书法大众取向的汇集。所以有人认为颜真卿书法免不了一个'俗’字,而这个“俗”字,原因是“在当时大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当时尚俗致用的文化特征,有着广泛的受众性,其尚俗意识已融合在作品中”。暂不说颜真卿书法“俗”字当头是否就是贬义,但因之被歧视是有依据的。颜真卿的部分书法被视作“田舍汉”(李煜语)、“类有科举习气”(姜夔语)、“失之于鲁犷”(项穆语)、“有失古意,终非正格”(梁巘语)、“然出牙布爪,无复古人渊永浑厚之意”(康有为语)、“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孙鑛),把这些列在一处看,难免有因因相陈之嫌;说来说去,就是雅与俗的分歧。

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颜书里有俗吏和经生书写的特征,属一种平民化、民间化、经卷化倾向。为此孙鑛推猜是“大抵字必带俗,乃入时眼,乃盛行”。实不知“由于民间书手更多地接近自然,更多地参与劳动实践,使他们在从事艺术活动中更多地凭直觉和淳朴的情感去表现自我,而毫无矫饰造作之风”。很多时候,尤其当我们面对传统艺术的时候,一些艺术观念和内容使今天的我们明显感觉到深深的隔膜,我们无法忖度文人士大夫的心迹,因而也就无法准确地解读。颜真卿恰是一个例外,我们能读懂他,这正是因为颜氏书法饱含质朴情感的平民意识和大众取向。多媒体、信息化改变了生活,也在改变文化观念。前瞻5G时代将会给我们的意识以及生活带来新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书法犹应保持其大众化。

结语

传统与现代互为双刃剑,同时又互为动力源;以传统为支点,现代书法可以在延伸、流变、突破、消解、对立中特立出来;传统书法也可以在现代的视角、析理、学术方式中被再发现、再认识。今天读颜真卿以及其书法艺术,看到其中的人文精神、创新与现代价值、情感表现主义、真气养人的生命意义、稳实近俗的大众取向,这些关于颜书价值的再认识,都充满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