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如何快速成长——做好选择,做正确的事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12-02 发布于山东
导读:
1、选择大于努力,只做自己擅长的事
2、二八法则,放大自己的能量
3、强强联合,共同成长
4、头部效应,位置比努力重要
 
现在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高手的战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01
选择大于努力,只做自己擅长的事
       相比过去十年,我们身边的机会是多了,还是少了?现在是个自媒体时代,看网上软文、鸡汤文到处都是,什么“我通过跨境电商一周赚了7000”、“错过公众号、错过短视频,千万别再错过XX”等等,好像人人都能成为网红、人人都能快速致富似的,这些看似给读者创造机会、其实有些是在收割读者,有些是在贩卖焦虑。
互联网时代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时代,因为每天信息量太大了,如何从信息中甄别出机会,这才是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以前是开卷有益,读书能改变命运,现在每天出版的书都成千上万的,你读得过来吗?好书肯定有,而且不少,但是鱼龙混杂的书更多,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能力和机会的问题了。互联网让我们跨界更加容易,以前和你竞争的是同行,现在和你竞争的几乎是所有可能跨界到你行业的人员。就像网络上流行语:我消灭你,但是与你无关。
现在是处处有机会,处处有竞争。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靠近高手,向高手学习人生定位和发展的个人战略能力是成为高手的捷径。
股神巴菲特只选择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股票,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他投资可口可乐、宝洁、通用公司等,虽然错过了苹果等优秀公司,但是他依然能获得巨额收益。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泰德,靠只打“甜蜜区”的球,成为棒球名人堂成员。围棋高手李昌镐不追求妙手,只追求51%的胜率下棋策略,成为稳定的职业高手,被称为百年难遇的奇才。曾国藩靠扎硬寨、打呆仗剿灭了太平军,暂时挽救了即将倒下的大清王朝。
这些高手的策略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策略,不摇摆,坚定执行看似简单的规则,就能获得成功。巴菲特坚持自己的“能力圈”原则,泰德坚持只打“甜蜜区”的球,李昌镐专注于51%的胜率,曾国藩专注于扎硬寨、打呆仗,他们并没有采取什么高明的策略,只是专注自己策略,持续做正确的事。

02
二八法则,放大自己的能量
如何快速提升自身价值,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这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24小时内的选择,让我们拉开了差距。咱们不用去和名人或者远处的高手比较,就观察身边同学、同事的发展,就能看出选择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遵从二八法则,我们成就的80%是投入20%的精力获得的。古典老师在《跃迁》中提到一个好的老师需要5项核心技能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积极心态。最聪明的老师利用“二八法则”,先投入20%的时间,把“专业知识”提升到80分,然后开始研究“课程设置”板块,同样不求百分之百,快速达到80分;下一步是研究怎样才能把它讲得更好的“呈现技巧”,怎样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最后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模式和状态。这样下来,用单项投入100分的精力,能在5个分项里分别拿到80分,成为一名400分的老师,而相比之下,那些“特别专业”的老师,只有100分。仅仅由于学习路径不同,就有4倍差距。
同样冯唐老师在麦肯锡工作时,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他把100%的精力切成5份,每份20%,每个20%的精力做到80%的效果,这样580%就是400%,他就是用这种方法完成了别人看似完不成的任务,在别人眼中,被看成天才,有特殊能力。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2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80%的精华。
人生很多时候是细小的差别,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仔细回忆一下那些成功的同事的经历是不是像下面两个同学这样,两个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到同一家公司工作,由于同学甲在一个重点项目中表现较好,表现也不差,在另一个项目中表现也很好,但是由于甲的项目是老板直接管理的,所以甲在领导面前获得了更多交流机会,由于甲表现好,老板直接让他负责一个小项目,小项目也比较成功,随后甲被提拔为部门副职、随后部门正职,一路高升,而且获得公司期权,而乙也获得了提升,现在是项目经理了。但是就是开始细小的差别导致了后续的较大的差异。
 
03
强强联合,共同成长
《亮剑》中李云龙提到“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新东方就出了很多名师,后来很多人出来创业获得了很大成功,比如孙小平、李笑来、李尚龙、古典等等。阿里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比如张勇、彭蕾、叶军、张丽俊、许杏芳等等。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当然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但是背后的逻辑确是,他们有良好的平台,有很好的队友,正是这种高手互相激发、利用平台的力量放大了自己的努力成果。
张丽俊在《组织的力量》中提到,优秀的同事就是对员工最好的福利,与优秀的人同行、同学、同事是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事。
为什么强调要上好大学,除了好的师资意外,好的同学也是自己学习最大的资源,有人说过,优秀的学生在一起,即使没有好的老师,他们也能通过互相学习,碰撞出积极的火花,产生更多,更好的灵感。
好未来就是利用了这种强强联合的方案,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打造了自己的口碑。好未来的策略是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学生创造好的成绩。他们不是帮助差生补缺,而是只找最好的孩子培养,培养优势。他们专注于市场的头部,形成战略优势,他们的目标是做细分行业第一名。
04
头部效应,位置比努力重要
先说一下头部效应,我们往往能记住每个行业的第一名,比如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有很少有人知道了。谁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那谁是第二个?很少有人知道了,一场世界杯下来,我们往往只记得冠军是谁,亚军忘记了。这就是头部效应。
头部往往意味着高效益、快发展。两个初始能力相若的人,在头部行业如金融、互联网,和在尾部行业如邮政,起薪和成长速度会相差很多。同一家公司两个能力相若的人,在头部部门(核心部门)和非核心部门,收入和成长速度也差距不小。收益不仅和能力、努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如果一个年轻人找工作,先寻找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激情,如果实在短期找不到,建议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强者同行。
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的最优秀的人,优秀程度都差不多。一个奔波于城乡的优秀推销员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比一个投行的顶级高手差。我们常见到庙会或集市上推销刮皮刀等小工具的人,他们口才相当好,心理素质也不错,就是因为当年学习不好,没有考上大学,没有学历,不能进入好的行业。同样,即使在竞争最激烈的领域里都有混日子的人,他们的水平也一样普通。
我们有时感叹世道不公,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却因为站位好、把握时机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与其抱怨,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
要进入头部,要先找到头部,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头部都在你身边,在你可以触及、能够参与的赛道,不要好高骛远,一说头部,就要做到全国第一。
这里我们讨论一下进入头部的误区,很多人是根据自己优势和兴趣,去找头部,这就犯了方向性错误,我们找的头部是高价值、高优势的领域。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放在更大范围内看,可能属于中下水平,你再怎么努力,可能也追不上一流。所以要从价值出发,而不是优势出发去找头部。高手会暂时放下自己的优势,思考价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积累的。
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
还有人不思考自己优势,着急进入所谓的头部,比如感觉自媒体好,就开始写公众号,发短视频,甚至激励自己,连更100天,这都是努力,不是价值,你要用你的优势给别人带来价值,这样你才有价值。我们要有差异化思考的能力,不要随大流去热门领域竞争,比如当年美国淘金热,很多淘金人并没获得财富,反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牛仔裤、桶装水之类的获得了巨额财富。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给人自信,自信促进更大的成功。小鸡变凤凰最快的过程,不是从鸡尾-鸡头-凤尾-凤头,而是从鸡头到凤头的过程。很多跨界高手之所以在很多领域成功,他们是先做到头部,然后将头部的优势复制到另外一个行业,又称为另外一个头部。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总结一下,要成为高手,首先要转变思维,选择大于努力,只做自己擅长的事,通过二八法则,快速迭代,放大我们的优势,寻找合作的高手,强强联合,共同成长。理解头部效应,找到高价值,高优势区,从价值出发,找出身边的头部区域,建立从头部到头部的发展路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