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时捷的务实之作:斯太尔1500A重型越野车实车鉴赏

 逍遥_书斋 2022-12-02 发布于河南

本文由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授权发布

文章图片1

作为汽车史和武器设计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费迪南德·保时捷的设计作品素以新锐大胆,独树一帜著称。从电传动怪物“保时捷虎”、到形同移动堡垒的鼠式坦克,再到行销世界几十年的初代甲壳虫,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循规蹈矩之作。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看似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笨拙的斯太尔1500A重型越野车也是保时捷团队的杰作。

斯太尔1500在保时捷公司内部代号为保时捷Typ147,在斯太尔公司内部代号为斯太尔Typ 270,它是保时捷公司为迎合德军实施车辆标准化,减少装备与生产车型数量的“舍尔计划(Schnell Plan)”专门设计的1.5吨越野卡车。该车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汽车技术,按照应对战时大规模生产、以及便于维修的思路设计出来。它性能出色,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生产和使用成本比霍希(Horch)等公司的同类车辆低得多,自重也要更轻,但载重量还要多上几百公斤。

由于本文以展示实车细节为主,技术特征暂且一笔带过,日后有机会再展开详述——斯太尔1500设计上的特殊之处就是采用了85马力的V8风冷汽油发动机,以及在前轴采用了纵置扭杆独立悬挂。战争期间生产的斯太尔1500均为4x4驱动形式的A型(并行设计了4X2驱动形式的S型,但并未投产),绝大多数都安装了人员运输车身,也有少量以消防车、救护车、军官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等其他车身形式下线。从1940年到1944年,奥地利的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工厂,以及德国本土的汽车联盟旺德勒公司(Wanderer)西格玛厂共计生产了1.8万余辆斯太尔1500A,是德军装备数量最大的一款重型越野车。

1944年3月,斯太尔厂遭到盟军轰炸,1500A车型停产,8月复产之后,该型车被其改进型斯太尔2000A替代,随后又生产了6000余辆。斯太尔1500A的很多部件,如发动机等关键总成,都与后来的RSO/01履带牵引车通用。战争结束后,斯太尔270的大型化版本斯太尔370,以及柴油机化版本斯太尔380卡车又生产了很长一段时间,新中国在建国之初曾经少量引进。如今,位于格拉茨的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工厂又做回了老本行,正在生产新款奔驰G级越野车。

文章图片2

这一辆斯太尔1500A在1944年出厂,属于后期型号,带有许多德国二战后期军用车辆的典型特征。该车是俄罗斯藏家舍亚诺夫(V. Sheyanov)'摩托世界(Motorworld)'博物馆中的唯一一件德国汽车藏品,经过修复之后,已经基本还原了它战争期间的风貌。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人员输送型(Kfz.70)的斯太尔1500A车身由维也纳的洛纳公司(Lohner)制造。1940年出现的1500A/01备胎放在车身内侧,1942年8月时,设计方对备胎固定方式做出了修改,在车身左侧设计了一个备胎窝,将备胎挂载在车身外侧以方便取用,装备这种新车体的车辆被称为斯太尔1500A/02,本次展示的实车即为斯太尔1500A/02 Kfz.70型。出于降低成本和节省金属原材料的考虑,从1943年年中开始,新生产的斯太尔1500不再配备弧形后挡泥板。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该车底盘离地间隙很高,后备箱配有对开门,储物空间巨大。实车被按照“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编制内某个重武器连的车辆涂装复原,战术符号为车辆剪影内置机枪标识,表示它来自摩托化机枪排。

文章图片9

与见棱见角的同时期其他德军制式车辆不同,斯太尔1500A有一个上部呈圆弧状的车头。发动机盖板采用冲压工艺成型,可以向上翻开,翻开后可用撑杆锁定位置,方便维修。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发动机盖板前方的闭锁装置手柄可以兼做打开盖子时用的提手,锁闭状态下朝向水平方向。在更靠上的位置冲压有一个斯太尔公司的标志。

文章图片13

早期车辆在保险杠后面的两侧底盘大梁前端各装了一个前牵引钩,牌照固定在保险杠中央。生产过程中(应该是1943年)将牵引钩取消,在保险杠中心位置装了一个牵引基座,牌照也挪动到保险杠某一侧。保险杠两端设计有非常醒目的示宽杆,杆头是焊接在上面的圆形金属片。

文章图片14

所有的斯太尔1500A都在发动机散热隔栅前面安装了牛栏护杠。牛栏下端与保险杠连接,上端撑脚插入前脸。战前斯太尔为奥地利陆军设计的640越野卡车等车就已经有了牛栏这项配置。

文章图片15

从1943年晚期开始,新出厂的德军轮式车辆普遍配备统一制式的小型前照灯,车头右侧斜向固定着一支十字镐。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所有的斯太尔1500A人员运输车型都在右前翼子板后部安装了一个20L油桶托架,油桶嘴朝前方放在托架上,桶身用带锁扣的金属固定带固定。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右侧翼子板后面垂直固定着一支S.B.W. 5吨随车千斤顶,似乎与Pz.38(t)标配型制相同。

文章图片20

车头左侧除了前照灯之外,在稍高一点的位置还安装了一盏NOTEK光量管制灯。

文章图片21

车头左侧固定一支铁锹,左前翼子板侧面标注前轮胎压3.5巴(atü)。

文章图片22

发动机盖板上开有两个小门,在天气炎热时可以开启,加强通风。斯太尔1500A的油箱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防火墙上,右侧的小门下面就是油箱加注口。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摇臂式转向指示器(Fahrtrichtungsanzeiger)在1944年生产的德军车辆上已经不太常见,这是一种借鉴了铁路臂板信号机原理的灯光装置。司机在转向时启动该装置,对应方向的指示臂就会从护罩中弹出,连续上下摆动,发出“咔哒”声并亮起灯光,提醒后面的车辆注意。从50年代开始普及的的汽车转向灯替代了转向指示器,它的结构经过了简化,用闪烁灯光信号代替了摆动的制式臂。

摇臂式转向指示器于20世纪早期从英国传入德国,成为了德国汽车的标配,有的暴露在车外,有的藏在车身内,二战期间由于成本原因被逐渐取消。在二战德军车辆上,转向指示器通常会和后视镜、探照灯等其他装置集合成一个总成。

文章图片25

驾驶门上喷绘有铁路运输标识,标出了车辆的型号(Kfz .69,代表轻型火炮牵引车,重型越野车此型号车身与人员运输型通用,实为同一种车)、自重、载重和运输级别。在上方车门铰链上设有一个三角形的车门限位器。

文章图片26

对侧的副驾驶门。

文章图片27

右后门,每侧的两个门都是相同的。该车的门把手仍然有个带凹槽的底座,最后期车辆的门结构简化,把手直接安装在门板上,取消了底座。

文章图片28

后备箱左门附有行军车距尾灯和牌照,铰链上装有橡胶制的缓冲器。

文章图片29

后备箱右门上装有拉手和组合尾灯,门上的一组固定具值得一提——为了方便执行一些需要快速上下车的任务,德军各种重型越野车的四个车门都可以拆下,拆下之后就把门的转轴插在中间位置的合页上,把门锁锁舌固定在斜着的固定具上面,这样就可以把两扇车门挂在后备箱门上。一般来说,只有两扇后门可能需要这么携带。

文章图片30

右侧车底两个脚蹬之间的架子上存放着一对简易的木制车辙桥,两端包覆铁皮,可以用来帮助车辆上坡、从月台上火车或者在越野时辅助脱困……

文章图片31

斯太尔1500A的后轴结构与一般的小卡车无异,采用了承载力较高的板簧悬挂。1943年年末,为了提高悬挂装置的可靠性,在主减震板簧上又加装了一组载重簧。在车辆超载时,重量会迫使底盘上的压片与载重簧接触,将压力传导到载重簧上,分担主板簧的压力,避免其因为受力过大而断裂。1944年8月开始生产的斯太尔2000A车型在此基础上又将后轮从单层胎改为双层胎,将额定载重从1.6吨提高到2吨。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雨刷和安装在挡风玻璃框内侧的雨刷电动马达。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车内空间非常宽敞,前排可坐驾驶员和副驾驶两人,后面两排对置的长椅可以坐下8名士兵。所有的座椅结构都非常简单,姿态和位置不可调节。全部的重型越野车车身都是木制框架,外覆钢制蒙皮,所以在车身内侧可以看到木制框架结构。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仪表板上装有时速表、发动机油压表、温度表、各类电气开关和车钥匙插孔等,最右边的两个黑盒子是电气系统保险丝盒。

文章图片38

保险丝盒内部的保险丝。

文章图片39

三幅式方向盘。

文章图片40

驾驶员位置的踏板,从左往右分别是喇叭踏板、离合器踏板、刹车踏板和油门。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弯曲的黑色操纵杆是挡杆,地板上两支操纵杆长的是手刹,短的是分动器操纵杆。可以在4X4和后轮驱动模式之间切换。靠前位置变速器盖板上的槽是为副变速器换挡操纵杆预留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辆车没有装。在前轴传动离合器断开的情况下,副变速器可在高低速两个挡位之间切换,以适应不同的负载和路况。

文章图片44

前排座位下面是工具箱,座椅框架直接固定在箱盖上面。储物箱前面有两组固定具,分别固定剪线钳和斧头。从这里可以看出座椅结构,座椅框架上设置了弹簧,然后在弹簧之上放置软质座垫。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全车设有6组98K步枪携行架,行军时步枪枪托朝下放在地板上的卡槽里,枪身锁在携行架上。如果不是机枪载车,那么还会在最后一排座位两侧各安装一组携行架。

文章图片48

车身右侧留有一段长条形空间,可以再携带一只备胎,或者容纳一些额外的行李杂物。

文章图片49

两排对置载员座椅之间的地板上安装着一个36式旋转对空机枪架(fligerdrehstütze 36),这是机枪载车的标配,与猎虎发动机盖板上的对空机枪架是同款,立柱可以伸缩。

文章图片50

顶篷撑杆折叠机构,撑杆本身为木质。

文章图片51

保时捷Typ 145 V8风冷汽油发动机,排量3.5升,最大功率85马力,发动机顶端两个类似于涡轮的装置是机油冷却器。

文章图片52

发动机燃油滤清器。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位于两个机油冷却器之间的发动机空气滤清器与化油器。

文章图片55

发动机火花塞分线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