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人有多难?心要善,身段还得足够软。

 枫渡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枫解:复姓澹台,双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人。经子游推荐,受业于夫子,因状貌甚恶,夫子以为材薄,后退而修行,游学吴地,有门人三百余,成为影响力颇大的教育家,夫子遗憾地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径,小路也,便捷之途;偃,仰面卧倒,偃之室意为休憩之私所。

子游到武城当邑宰,夫子问他,你在当地有没有发现什么人才?他回话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这人从来都不抄小路,哪怕不是公事也如此,也从来不到我的私宅来。

不走捷径,不跟父母官套瓷儿,看起来有恪守礼制的君子风骨。

另有一说,谓径为道,行不由径,不走常道也,即是不按套路出牌。但“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也就是说他这么干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私事,没有公事不到子游休息的私宅。

这种解法多了几分通达和不羁,我更为喜欢。哪种正确?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作旁证,无法确定,总之子游兄很是欣赏,把他引到夫子门下。可怜这小子长得有些对不起观众,拜入孔门后不为夫子重视,学了一段时间,就离去自修游学。

孟之反,姬姓,孟孙氏,名子反,或谓子侧,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鲁国孟孙氏族人,《左传》中作“孟之侧”。另有一说,此处“孟”指孟孺子,谓“孟之反不伐”是孟孺子全师而返不愿意打一场不义之战。吾以为不足取信也!此战,据考,当为鲁哀公十一年春,即公元前484年,发生的齐鲁之战,是役,齐攻鲁,于孟孙氏而言,乃卫国之战,何来“不愿征伐”之说?若连为国守土都不干,夫子能不斥责反而赞誉之?据《左传》所载,此战冉求、孟孺子分别统领左右军。左军击齐,入其阵获甲首八十;右军自奔,在孟孺子带领下甫一接战就撇下友军独自跑路。孟之反也在右军中,殿后而行,将入门,疾鞭策马,大呼小叫,不是我有胆量走在后面,只是这马跑不起来呀!

孟之反不伐,品行超脱,而且他的不自夸幽默风趣,一方面给足同袍面子,另一方面也不让领军的家族继承人孟孺子有藉口找后账。处理善后事宜,周全而富有艺术性,堪称炼达!而潜藏在这份诙谐之下的是一股赤诚之心,宗族的命令我违抗不得,但我依然可以曲线报国,譬如徐缓撤退以牵制敌人,譬如殿后以保全自身力量。我想,这才是夫子肯定他的基础,如果害国残民,哪怕是手段再高明百倍,又何足道哉?

若承应于上,“行不由径”意译为不走寻常路,应该更为恰当。是谓:心有正气,不拘一格!


到这儿了就留下点印记吧

转发、打赏、在看您请随意

相关回顾:

不抢功、不自夸有多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