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356:再谈阅读的方法

 亘心为上 2022-12-02 发布于重庆
第二辑
进入12月已经两天了,天气渐冷,这两天微微有些阳光,但还是寒气逼人。除了这寒气的天,就属反复无常的疫情了,时不时地来几下,实在是让人恼火。
晚上在学生宿舍和学生说了一个话题,是关于最近新闻的。他们感觉最近不好的事挺多的,有些担心。最近的事,确实很复杂,而新闻又有集聚效应,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好的印象。对此,我只能说,冷静看待,不能被某些人带节奏,牵着鼻子走,在这个世界上不想我们国家好的人还是有不少,我们每个国人都要慎之又慎。
这些天每次看微博热搜,各色奇葩的都有,看多了心累。我越来越觉得空闲下来看点想看的书,真的是一件舒服的事。最近也不怎么想追剧,我就是觉得屯的书得抓紧看,颇有时间不等人之感,真想把一分钟掰几份来用。
关于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不必模仿谁。我很烦一些读书类的节目,明面上是讲读书,其实是在炫耀。在我眼里,读书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读都可以,适合自己的就好。
读历史更是这样,有些人说记不住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其实这也不重要。正如熊逸老师曾说的,我们普通人读历史,跟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如今学科越分越细的当代,历史学家关注的是局部当中的局部,努力做到去伪存真,而我们普通人读历史,不妨大而化之,不用太计较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而是通过海量的阅读,在无数或真或假的历史案例中,领悟一些可以成为宝贵经验的道理。熊逸老师这话,与马老爷子(马未都)说的差不多,马老爷子的口头禅是“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海量地阅读,是一个胸中积累样本量的过程。只要阅读量够大,就可以忽略细节的失误,进而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这就像搞统计,统计的数据既有错的,也有假的,但只要样本数量够大,某一个数据的多与少、真与假,就不是很重要了。但要做到海量阅读,也是不容易,现代的我们,时间都很宝贵,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静下心来才是关键。
好的是,现在阅读的工具多种多样,可以做到随处可读,虽然碎片化阅读,但完全可以做到不碎片化思想。打个比方,就好比见缝插针式阅读,一有时间,想阅读了就可以拿书来读。
时光悠悠,变幻莫测,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是不可辜负的,另一个不可辜负的在我看来就只有阅读了。一番碎语,就到这了,朋友们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