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五维度”构建特色培训体系

 学习一生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欧阳征炳 肖大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做优做强教师培训,位于“中国金银花之乡”的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已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近年来,该县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平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集优势,做亮品牌,聚焦“五个维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该校每年举办教师培训班40余期,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上万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校长、骨干教师、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师心理健康、高效课堂、名师工作室骨干及师德等50多个项目。

强化建设,磨炼师训硬度

加大基础建设。该校历来重视培训设施建设,自2012年起,先后投资千万余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的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开始,该县克服种种困难分期投资建设隆回县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规划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8000余平方米,能同时容纳500人以上的教师培训,设计有高标准的学员宿舍、学员餐厅、地下车库及培训花园,培训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将一应俱全。

优化队伍建设。该校注重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打造团结协作、作风优良和锐意进取的领导集体,形成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作风。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培训者的思想与行为。同时,实行文化管理,使制度融入教师血液,将领导的意图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培训者师德档案和师德负面清单,开展师德评奖、师德模范宣讲活动。采用校本研修、外出培训、岗位比武、读书沙龙、工作讲评、成果展示等方法不断提升培训者业务能力。

创新模式,书写师训厚度

该县灵活采用论坛式、观摩式、体验式、学术沙龙式、研讨交流式、案例剖析式、教学反思式、问题诊断式和微行动培训、师训讲堂、送教下乡、课堂诊断、同课异构、异课同构、教学示范、研课磨课、培训故事宣讲等多种有效方式,将培训阵地前移至基地学校,将培训重心下沉到真实课堂,通过研课磨课锻炼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成果展示提升学员综合素质,通过跟踪指导促进学员专业成长,构建了一套“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工作坊研修为平台,集中培训为补充,校本研修为手段,高端研修为引领”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创造性运用“远程+集中+校本+跟踪”混合式培训模式、专家诊断式、导师示范式、任务驱动式、课题研究式、观摩实践模式、浇根式等培训模式,创新实施自主五环策略、关注实践能力策略、分层“套餐式”策略、激励强化策略、预设生成策略、愿景引领策略等培训策略。培训搭天线、接地气,效果好,深受学员喜欢。

寻求支持,拓宽师训广度

教师培训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为了使全县教师培训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该校将各种文件汇集成册,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把握政策方向,并就相关政策条文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教师进修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该校认真谋划梳理,每年选择重点项目向领导汇报。近年来,该校一年选择一个重点项目请求政府解决,结果都很圆满。如2015年岗位设置、2016年培训经费、2017年教师编制、2018年培训设施改造、2019年培训者选聘、2021年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问题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树立品牌,铸就师训亮度

“教师培训是我们的主业,培训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我县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培训品牌。”说起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和师德养成教育培训两大品牌,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龙正喜颇为自豪。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硕果累累。2014年开始,该县启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训,系统规划,立体部署,点面结合,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育。坚持“聚焦素养,强化能力”,培训覆盖全员化。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开展主题培训、指导校本研修、提升教研能力、生成课程资源、完善服务体系”等举措,按照先初级班、中级班,后提高班、高级班的层层推进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全员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研讨相结合,国培、省培、县培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全覆盖。坚持“聚焦活动,强化交流”,培训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县内外和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既“请进来,又走出去”;联合岳麓书院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讲师培训班;与“长沙园丁公益国学讲习所”、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湖南大学等单位深度合作,举办隆回师训大讲堂活动。坚持“聚焦课堂,强化体验”,送教下乡常态化。该县教师进修学校秉承“以强带弱、深度融合、全面帮扶、共同发展”理念,在多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送教下乡”培训活动,通过课堂观摩、名师说课、评课议课、主题讲座、沙龙研讨和分组磨课等方式,让学员在提升自身国学素养的同时,感受和体会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无缝对接的优秀教学设计和优质课堂教学。近五年来,该校到全县各乡镇送教下乡达百余次,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良好而充足的师资条件。坚持“聚焦校本,强化科研”,跟踪服务长期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该县各学校和各机关已成燎原之势,影响不断扩大。该县《让中华文化为教育奠基立魂——湖南省隆回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被教育部《中国文化教育蓝皮书》吸收为整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普遍提升教师道德水平的优秀典型案例。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学院院长王守常高度赞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隆回现象”。

隆回县是湖南省师德养成教育示范项目县,该县高度重视示范项目县建设,以奋进状态立路标、定坐标、树高标、争雄标、建地标,坚持“五标”一体,全面推进县域新时代师德养成教育,师德养成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该县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师德培训的侧重点,或理念立德,或专业立德,或创新立德,或垂范立德。用师德文化统领教师培训理念体系,统领培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同时将师德文化与培训教学高度融合,避免师德教育与培训课程脱节的现象。

此外,该县还开展“一带一片”城乡教师共同体研修培训,在湖南省的手拉手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内容,增加维度,延伸广度,如城乡教师共读一本书、共研一课题、共上一堂课,更接地气,更关注教师的发展,更关心学生的成长,被基层学校誉为最有温度,最有难度,最有收获的培训。

研训一体,增强师训色度

在教师培训实践中,隆回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坚持师德为先,研训结合,理实一体,注重名师辐射,协同发展。在教师培训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法,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突出针对性、实践性与实效性,成绩优异。2012年、2017年先后两次在教育部教师培训会议上介绍经验,十多次在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主题会议上作介绍经验,被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推为全省教师培训创新典型。

近年来,该校先后承担了6个市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和3个国家级课题。3个课题获国家级重点课题一等奖,一个课题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其中,《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成果被中南地区几个省份广泛应用。该校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三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示范单位、全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获科研阶段性成果一等奖8次、二等奖4次;获国家级科学研究终极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隆回试验区被评为国家先进试验区。

文章图片1

[责编:陈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