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俭谦约

 小马889 2022-12-03 发布于浙江
原文是:“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恭俭谦约”这个词的每一个字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实质内容。这四个字合并在一起使用,目的是用恭、俭、谦、约四个方面规范人的基本行为,体现人的基本素质。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逐字解读。
“恭”是恭敬、谦逊,和善有礼貌。例句有: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礼记·曲礼上》) 意思是,“恭”与“敬”是并不相同的。待人谦逊有礼貌是“恭”;发自内心的仰慕尊崇是“敬”。可见,“恭”与“敬”联结在一起,才能体现恭敬的表里如一、真情实意。孔子说: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君子敬而有真心,恭而有礼貌,就会有很多朋友兄弟。
那么《素书》中的“恭”是什么意思呢?笔者以为,《素书》中的“恭”是示意身居上位的贤人君子在该“恭”的时候要“恭”,该“恭敬”的时候要“恭敬”。
例如,对待家族成员中的长辈,就应该“恭敬”,因为这种恭敬是固有的、不容变更的、具有一定强制性,同时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和监视。又如,下级对待上级,员工对待上司,也应该“恭敬”。虽然这种恭敬有人感觉心不由衷,但你依然要恭敬,因为你恭敬的并不是上级、上司这个人,而是他那个职务和地位。而他的职务和地位代表的是一种权威,权威必须树立,权威必须敬畏,所以这种恭敬也是必需的。
对长辈要恭敬,对权威要恭敬。那什么情况下应该是“恭”呢?对于国家来说,国际交往,迎来送往的外交活动是“恭”。除此之外,发生在民间谦逊有礼的人际交往也是“恭”;还有就是朋友的朋友,亲友的亲友,熟人的熟人,见面后经过介绍相互认识寒暄,态度和善,礼貌有加,这种礼节性的亲热也是“恭”。简而言之,一切懂礼貌、守规矩的行为都是“恭”。“恭”与“不恭”,这是体现一个人素质修养优劣的基本条件之一。
俭:节俭、节省。例句有: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同时还有约束、不放纵的意思。例句有: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史记·乐记》) 意思是提倡恭敬、俭朴的人,应当吟诵《诗经·小雅》,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懂得礼乐的人。
“俭省”一般指经济条件并不成熟,所以不能有非分的消费要求,需要省吃俭用,节约开支。同时也泛指即使生活富裕了,经济条件好转了,仍然要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节约俭省,不要铺张浪费。
“俭”另外一层关于“约束、不放纵”的意思,则是针对那些皇宫内的帝王,皇宫外的大臣,以及社会上的豪富,提醒他们要做一个“恭俭好礼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太过奢华。因为穷奢极欲、穿金戴银、美酒豪宴、一掷千金、大肆铺张并非是好兆头。所以《素书》认为越是位高权重,越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简易朴实、大方朴素。不任性枉为、不骄奢放纵。
“谦”是谦虚、谦恭、不骄傲。
做到谦虚、谦恭、不骄傲,可以产生两个结果:
其一是能使人不断进步,不会站在原地停滞不前。不是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是可以达到自保,吹牛皮,说大话,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夸大其词是会遭人厌恶的,一个遭人厌恶的人就有可能是一个容易招灾惹祸的人。《素书》中“谦”的目的是“自守”。自守就是保护自己。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易·谦》) 这句话的关键是后一句“卑以自牧”,而这一句中难以理解的又是最后一个字“牧”。“牧”应如何解释,三国时的青年学者王弼在为《周易》作注认为: “牧,养也。” 把“牧”解读为牧养牲畜,这与词典解释是相同的。而近代学者高亨在《周易古经今注》一书中则认为: “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高亨解释“牧”是“守”的依据是什么,不得而知。但从《素书》的“谦”与“守”联系在一起来看,高亨的解释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黄石公不可能把只会在草原上放牧牛羊的人,认为是“谦谦君子”就可以达到“自守”。
一个“谦卑自牧”的人,才能够善始善终,平安一生,但如何才能做到“谦卑自牧”呢?
当一个人有了成绩、成就,身份改变了以后,如果能做到“五不”,就可以认为是“谦谦君子”,也就可以实现“卑以自牧”,即《素书》“自守”的目的。
第一, 不满足。 这里的不满足并非物质欲望不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不满足,经常不断地寻找差距, “见贤思齐” ,不要躺在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提倡不但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而且要尊品学好的人为老师,对待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成为自己的借鉴,以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 不逆耳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意思是:忠言虽然很刺耳,但它对改正错误大有好处,药虽然苦,但它能治病。所以执政者要能听进各种不同意见,对待批评,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听取、及时总结、虚心接受、坚决改正。
第三, 不耻问 。孔子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孙长》) 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仅热爱学习,而且还非常谦虚,本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认识,经常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讨教知识,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做到不耻下问,从不不懂装懂。
第四, 不吹牛 。“吹大牛”的人是心虚气衰的人。他可以不顾事实、瞎编胡造;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其目的不过是哗众取宠,用以掩饰自己空虚自卑的内心环境。孔子说: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什么意思?就是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是不会觉得惭愧的,而他说的那些话也是难以做到的。
第五, 不虚荣 。“虚荣心”的实质是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有虚荣心的人有了地位以后,虽然会被暂时的荣誉所满足,但接踵而来的则是骄傲自大、好大喜功,进而盲目攀比、追求虚名。为图得虚名,往往不惜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最终跌入“虚荣心”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最后还有一个字“约”,“约”是“有规矩”。
“约之以礼。”(《论语·雍也》) 军有军纪,国有国法,政有政纪,企业有规章制度,农村有乡规民约,整个社会还有不计其数的法规条文,以上这些所有的纪、规、法都是为了约束人们行为,促进人类发展的和谐有序。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一旦没有了规矩,也就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约束,没有了节制;没有了节制,就等于放任自流;放任自流就容易过度。任何事情只要超过了“度”的标准,也就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就要受到惩处,这是毋庸置疑的,由此而产生的灾难和祸害也就不期而降,“自守”的结果也就云飞雾散了。
张养浩在《为政忠告·自律第一》一文中告诫说: “士而律身,固不可以不严也,然有官守者,则当严于士焉;有言责者,又当严于有官守者焉。”
张养浩的意思是:读书人约束自己,是不可以不严格的。而有官位在身的人,应该比读书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有向上级汇报权的执法者,应该比一般官员更严格地约束自己。
与此同时,张养浩还在《自律第一》一文中历数了部分官员和执法者不能严格约束自己,依仗自己的权势而谋求私利的十种表现。即, 巧规子钱,盗行盐帖,荒躭曲糵,私用亲属,田猎不时,宴游无度,潜托有司之事,妄兴不急之工,旷官第而弗居,纵家人而不检。
以上十种表现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巧立名目谋取利息,私营盐铁,沉溺于饮酒,私用亲属,不按时令狩猎,宴会游玩没有限度,假借公事以权谋私,随意大兴土木,擅自离开职务不务公事,放任家人而不检点。
张养浩所历数的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十条表现形式,其中个别行为虽然与我们今天的现状不尽相同,其实是大同小异,反映出来的都是违法违纪的具体表现。不过,无论是十条还是二十条,只要是违反国法纲纪,都是不能容忍的,都是要严格加以约束的,都是要严厉惩处的。
能够用国法纲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上恭下敬,为人低调,认真实行《素书》中“恭俭谦约”的要求,就能达到“所以自守”的目的,平安到达人生的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