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初期,一封秘密“弹劾”电,为何让陈毅丢了指挥权

 兵说 2022-12-03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6年10月9日,华中分局一封秘电飞向了延安。
这封密电是当时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的张鼎丞、邓子恢、曾山联名报主席的,密电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反思解放战争前3个月得失,并对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提出“弹劾”。
【张鼎丞】
几位华中区的大腕对陈毅不满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第一,听不进华中局的建议,导致丧失了歼灭桂系的良机;
第二,一意孤行强攻泗县,又不亲自指挥,当甩手掌柜的结果就是让参谋长宋时轮独木难支,导致山东野战军8师、华中野战军9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
第三,派元气大伤的9纵守泗阳,导致被李延年3天拿下;
第四,不听华中局的建议“守株待兔”寻歼桂系,奔波渔沟、来安间一无所获;
第五,敌74军强攻淮阴,华中局几次向陈毅求援,但山野部队始终不来;
第六,两淮失守,主席决定山野、华野合并,但陈毅始终拖不合并。
在这封密电中,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的批评重点,一是陈毅一意孤行,听不进正确建议;二是用兵摇摆不定,如同开玩笑,三是山头主义严重,不听延安和主席“合兵一处”的招呼。
在这封密电的最后,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山野、华中野战军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让粟裕协助陈毅指挥全军;
二、山野务必等待10天确保六塘河与沐阳城,等待华中野战军北上;
三、为坚固山东根据地的安全,可派叶飞率8师回鲁南,并补充叶纵5000人;
四、如果陈毅一定要北返鲁南地区,至少也要留下2纵。
在这封密电中,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提出了“让粟裕帮助陈毅”指挥打仗的想法。
【山东根据地】
华中局、华中军区的几位领导,为什么对陈毅如此不满?
延安的主席在受到密电以后,又是如何处理山野和华中矛盾的?
引发华中局三巨头对陈毅产生严重不满的,还是解放战争前3个月山野的战绩差强人意,歼敌近3万人伤亡也有近2万人。而与之相对比的就是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歼敌5.3万伤亡1.6万人。
而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之间,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抗战胜利以后,山东八路军主力在罗荣桓、萧华等带领下抢占东北,山东根据地主力只剩下7师(师长谭希林)和8师(师长何以祥),显得有些空虚;于是,延安的主席电令华中新四军主力1纵(司令员叶飞)和2纵(司令员罗炳辉),北上山东补强。
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是陈毅,政委黎玉,下辖7、8师和1、2纵,共7.4万人。而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余部6纵、7纵、8纵、9纵,则组建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共4.7万人。
华中野战军4大纵队的主将,分别是王必成、姬鹏飞、陶勇和张震。这4个纵队和1、2纵相比,战斗力肯定有所不及,单从后来的授衔情况来看,叶飞和罗炳辉比这4位战将高出一个等级。
【陈毅】
山东根据地条件比华中好,兵强马壮的山野打得却不好。
中原突围开始以后的3个月,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人面对李默庵12万大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接连打了7个胜仗。而反观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却高开低走陷入持续的低迷。
1946年6月26日,敌30万大军围攻5万人的中原解放区。
战事一开,延安的主席令旗一挥,要求南北各大战略区做出反击,包括粟裕华中根据地、陈毅山东根据地、刘伯承晋冀鲁豫根据地、聂荣臻晋察冀根据地、贺老总晋绥根据地,以及林总东北战场。
按照主席的构想,南线刘邓兵临徐州陇海路,陈毅、粟裕协同配合。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就在解放战争爆发前5天,新四军副军长、山野2纵司令员罗炳辉因病去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未开战就先折损一员大将,让陈毅和山东野战军有些猝不及防。
在罗炳辉的追悼会上,陈毅用一段悲壮的誓词激励即将出征的山野将士:“革命的自卫战争必定胜利!我们每个人要抱定决心:打了胜仗开庆功会,打了败仗开批判会,打死了开追悼会!”
面对薛岳9万大军,陈毅率2纵、9纵和20旅13个团,在淮北的朝阳集歼敌92旅及60旅一部5000余人。但随后22个团围攻泗县桂系钢7军172师2个团而不克,山野8师、华中9纵损失惨重。
【谭震林】
泗县攻坚战的失利,陈毅犯了几个明显的错误:
一是过于轻敌。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虽然调集22个团,但大部分用于“撒胡椒面”分散阻援,真正用于攻击泗县的只有8师6个团;另外,不等炮兵到来就强令攻城,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二是不听建议。最听陈毅话的8师师长何以祥侦察地形以后,认为泗县周围地形开阔不利进攻,华中局张、邓、曾也曾多次提出不宜强攻,就连主席也来电“不要操之过急”,可惜陈毅没当回事。
三是不知权变。战斗发起时,山野和华中野战军的进攻部队面临齐腰深的洪水,进攻效果大打折扣。而头脑发热的陈毅没有及时进行权变,导致一错再错最终无奈撤退,铩羽而归。
四是情报失准。泗县虽然只有桂军2个团,但是火力强劲,战斗力惊人。战略上不能形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态势,战术上强攻桂系固守的坚固城池,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同时,由于山野兵力分散形不成一个拳头,请示延安的主席后北撤。
但是这样一来,得知山野北撤的薛岳趁机命令整74师猛攻泗阳淮阴一线,两淮保卫战打响。但是,由于华中野战军又失去了山野的策应和支持,几天之内就连续丢失两淮也就成为必然。
华中野战军虽然7战7捷,但两淮丢失不亚于后来张家口失守。
当74师进攻两淮时,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急电山野南下救援,而陈毅刚决定派出山野2纵驰援,第二天又因为桂系172师3个团猛攻渔沟山野61团,2纵驰援只好先拖一天再说。
狡猾的张灵甫就是在这天夜间,用2个连突袭成功,里应外合拿下了淮阴。
正是因为连战不利,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才联名发出密电,直接向主席“弹劾”陈毅。其实,其实,无论是张鼎丞、邓子恢还是曾山,和陈毅都是在江西苏区就熟悉的老战友,并没有个人的恩怨。
但是,这一封密电也让主席深度考量山野和华中野战军的协同。
两战失利后、密电发出前的9月,一度流传华中局举行“七人批陈”会议,对“不会打仗”的陈毅进行炮轰。但是,此次会议并没有相关记载。倒是开国中将赵启民的回忆,提到了陈师庵会议:
陈毅军长作为首要领导,为开好陈师庵会议忍辱负重、坚持原则,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魄力,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使到会的领导干部统一了战略思想,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敌。
泗县失利、两淮失守,在华野内部留下了“陈毅不会打仗”的传说。
而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的密电,加速了陈毅军事指挥权转移到粟裕手里的进程。实际上,陈老总本人也是鼎力支持粟裕指挥打仗。所以才在陈师庵会议不惜牺牲自己,以换来华野的大团结。
陈师庵会议解决了山野和华中野战军的协同问题,开始了统一指挥和大踏步进退,并在宿北战役合二为一,在华东战场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到了淮海战役,华野和中野又开始了大协同作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