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尘道人说《道德经》系列七:不居其功,其功不朽;不尚其名,其名长存。

 五行学习 2022-12-03 发布于河南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道德经》的第二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我们先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句话的字面翻译就是: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 “无为”这两个字,那么究竟何为 “无为”

我觉得,这个问题现在就来讨论为时尚早。

毕竟“ 无为”这两个字,是道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等81章《道德经》全部说完之后,我们再来总结这个问题,会更容易理解。

我们先说 “不言之教”

大家应该都看过《亮剑》这部电视剧,其中的主人公李云龙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这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大的见识,甚至可以说是很粗鲁,说话粗鲁、行事粗鲁。

但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他带出的部队战斗力却无比的强悍。

在剧末,有一场军事学院的毕业答辩,其中李云龙就有一段话深刻诠释了何为 “不言之教”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 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什么样的将军,就能带出什么样的部队。

一个能身先士卒,敢于冲锋陷阵的将军,他纵然不去和士兵说什么大道理,但他带出的部队,战斗力绝对差不了。

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的领导,你的气质和行事风格决定了你的企业文化。一个能孝敬自己父母的爹,就能教出一个孝敬自己的儿子。

简单而言:所谓“不言之教”,就是重视身体力行的教化。

“上行下效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张良

我们再看下一句: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这一段说的是天地之德:

天地之德,万物皆可得而用之而不拒,虽能生成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而不自居其功。因为不居其功,所以他的功德却不会泯灭。

这段话前面的部分很容易理解,重点是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因为不居其功,所以他的功德却不会泯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两个历史人物,张良和韩信。

韩信

张良和韩信同为“汉初三杰”里的人物,都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但不同的是,汉王朝建立之后,张良并没有接受刘邦给予的齐地三万户作为食邑的封赏,而只是选择了“留地”这一很小的地盘。

这“留地”就是当初他和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以表达他对刘邦的知遇之恩。

最终张良功成身退,流芳百世。

而韩信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终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不得善终。

韩信之死原因很多,但居功自傲,绝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这么一件事:

韩信在打下齐鲁之地后,手握重兵。可以说成了刘邦和项羽争霸的砝码。这时候他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封,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

本来,帝王们对于手握重兵的将帅就一向最为忌惮。你不知避嫌也就算了,竟然还主动邀功,这不是作死的节奏?

虽然刘邦暂时忍耐了,但秋后算账肯定是免不了的。

很多工作多年的朋友都知道,在一个单位里,一个有能力、又懂得把成绩让给领导的下属,一定会深受领导器重;一个有能力又不居其功的领导,也一定会得到下属们的拥戴。

反之,一个总是爱邀功的下属,无论能力有多强,最终也难以善终;一个总把成绩归于自己而忽视下属的领导,同样也做不长。

因为不居其功,故其功不朽。

因为不尚其名,故其名长存。

类似的例子很多,就不再一一举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