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想转型,需要三张通行证

 转型刚刚好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投票门”被怂,被踢出恒生指数,互联网下半场缺位,联想转型任重而道远

文/杨继刚(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转型刚刚好)

透过质疑看本质,联想做的不够好

2018年的联想,命运多舛

先是54日,香港恒生指数宣布64日起,将联想移除“恒生指数50只成份股”。后是510日开始,知乎出现联想“投票门”事件讨论的相关文章,就连24年前的“柳倪之争”都被重新讨论起来。接着,517日联想发布了柳传志、杨元庆等联想高管发布的致全体同仁的一封信《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

整个事件中,尽管有华为官方对联想投票事件的正面回应和澄清,有包括马云、刘强东、李彦宏、周鸿祎、宁高宁、李东生、牛根生等企业家们的集体力挺,联想依然处于风口浪尖,质疑声不绝于耳。

我向来反对“阴谋论”的动机、行为和做法。还原事实数据,跳出质疑本身,把那些爱国绑架与道德绑架的情绪去掉,换个角度看:联想被热炒,至少说明人们仍然对联想充满期待。更进一步讲,是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一种情感表达。或者,更直接的表达是:联想做的不够好,这不算恶意中伤吧。

努力多年,联想转型从未止步

先说并购。200412月,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PC)业务;十年后,20141030日,联想宣布收购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业务;201711月,联想宣布收购富士通51%的股份。品牌并购,本质是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提升联想的技术竞争力,这无不可厚非,也是诸多厂商做强做大的关键一步。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品牌能买的来吗?技术能买的到吗?如果没有并购后的系统消化和有效整合,品牌越多、压力越多、市场认知越乱,有时还会左右手互搏,这真的是好事?

再说尝新。199910月,联想花了上亿美元的银子创建FM365,拥有新闻、邮箱、搜索、游戏等频道,高峰期还曾与新浪搜狐网易并称四大门户,但不到4年的时间,FM365的业务终止,互联网试水失败。后来,还有赢时通、新东方教育在线、联想翱龙等互联网业务探索,但无一例外都以失利而收场。当然,联想控股这些年的互联网投资布局,无论盈利与否,都不该算在联想集团头上,那是两码事。

然而,时至今日,谈到互联网巨头,我们会说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谈到云计算巨头,我们会说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谈到人工智能巨头,我们会说谷歌、微软、脸谱、百度;谈到智能手机,我们会说三星、苹果、华为、小米。只有谈到PC时,我们才会谈到联想。尽管联想816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数据中信业务(DCG)营收达16.29亿美元,年增长68%,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4%。但,考虑到联想的业务体量,相对于那些互联网巨头们,这个数字好远远谈不上激动人心。

为什么转型多次,联想依旧不见成效?为什么互联网起的很早,联想却赶了个晚集?为什么联想的资历最老,但经验却变成了沉重负担?为什么联想不能再指望柳传志老爷子出山站台?为什么联想的问题不能让杨元庆一个背锅?从战略角度看,联想转型,需要三张通行证:

第一张通行证:贸工技,八字缺技

关于联想“贸工技”的纷纷扰扰,我不想再长篇累牍的重复。但,对比当下的华为,联想缺少的恰恰是“技术芯”。

当年贸易起家,联想无可厚非,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成长路径。如果连活下来都是问题,还谈什么未来发展?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依托“贸”战略获得的原始利润和品牌影响,应该投在什么地方。并购和投资,当然算技术突破的一部分。但,无论是自己投资做技术研发,还是真金白银买别人的技术,都需要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继而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的一部分。

华为在手机上的专利拥有量有目共睹,华为在知识产权上的研发投入达到104亿欧元,超过苹果位居世界第六(欧盟委员会发布《2017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计分牌》,前七名分别是大众、谷歌、微软、三星、英特尔、华为、苹果等),是联想的9倍之多。所以,当华为二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正式超越苹果的时候,很多人一点都不感觉到奇怪。因为,这背后是华为持之以恒的价值投资。

所以,赶紧让联想拥有“技术芯”,赶紧建立深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这才是联想转型的真正依托。对联想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过去多年靠销售和营销所积累的“贸”基因,如何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研发和专利“技”基因,这恐怕才是杨元庆所面临的真实挑战。毕竟,他本人当年也是在联想“贸”基因(销售)体系里成长起来的。老大不转型,公司何以转型?

第二张通行证:大智云,万物互联

联想不缺硬件。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即便是在销量上,与华为、小米、OV们相距甚远,我丝毫也不觉得硬件(产品)是联想的短板。真正的挑战在于,如果你的内容(系统、应用、客户体验等)不能黏住客户,那么,联想就要警惕,是否会沦为互联网大佬们的打工平台。

因此,有关大智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马化腾语)的布局,不仅要加速,还要拼命追赶,这方面的榜样是微软。多年前,微软靠windows+office躺着赚钱,后来推出的MSN(社交)、Bing(搜索)、Zune(音乐播放器,类似iPod)、Marketplace(音乐商店,类似iTunes)、小冰(聊天机器人)等互联网尝试,也面临诸多窘境,这让鲍尔默时代的微软止步不前。后来的CEO萨提亚.纳德拉改变战略,不惜血本投资Azure云计算,将其打造成为亚马逊AWS的强有力对手,推出基于云端的办公软件Office 365Dynamics 365office for iPad,破天荒推出Surface平板电脑等。这些战略举措,让三年后的微软市值翻了两倍,与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一起,重新回到了互联网的竞争一线。

对比来看,联想的转型,也需要“埋头苦干”一段时间。与其花时间与批评者互怂,不如将那些批判与质疑的声音,转化为转型的动力和方向。用邓小平的话讲,叫“不折腾、不争吵、不当头”,把自己做强,在大智云时代“刷新”(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所著新书)联想,围绕万物互联的战略布局提升竞争力,那才是联想的正路。

第三张通行证:新管理,基因重组

提到联想,人们最容易想到的那句话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退伍。这也被称为“联想九字管理箴言”。这九字箴言,曾经帮助联想策马扬鞭、攻城略地。但,如果30年后,联想的管理依然只有这九个字,那显然说明,联想的进化太慢了。

对比一下海尔,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端倪。当年的海尔“砸冰箱”,是为了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后来有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再后来有了“人单合一”,再后来是“创客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海尔总能在管理上与时俱进,不仅能吸收原有的优秀基因,还能按照当下的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因此,我们眼中的海尔总是在变变变,海尔的管理之道总是在升级换代。变的背后,其实是与时俱进,是在自我否定,是在转型创新。

因此,在保留联想优秀管理基因的基础上,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管理方法论,还是团队文化,联想都到了转型和变革的当口。千万不要以为,换一员大将就能解决全部问题,那本质还是人治思维。不改变管理模式,不改进文化基因,要再造新联想,难上加难。

真心为联想好呀。

¤点击“阅读全文”,即刻获得千聊独家《扶摇直上: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进阶课》¤

近期文章精选TOP10

TOP1:一声巨响,能否唤醒三星重生DNA

TOP2:苹果转型:万亿背后的三大战略洞察

TOP3:天天相处的上下级,为何由爱生恨(附解决方案)

TOP4: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胡扯,是认知

TOP5:风口上的猪,都去哪了(三种结局想不到)

TOP6:赋能有毒?别错把赋能变“负能”

TOP7:如何给你的焦虑去杠杆(三种方案)

TOP8:天吉,地利,正转型

TOP9:万科是谁?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TOP10:交出半条命,腾讯换来了什么(一出好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