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能连啥是感冒都没搞清楚——感冒几乎是一切慢性疾病的根源-1

 wsryi 2022-12-04 发布于山东
  今天来谈谈感冒问题。
  之所以专文谈感冒,原因在于大多数人一年总会患上三五次感冒,一般情况下休息几天就会好,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感冒不算是什么要紧的病。殊不知感冒可能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是一切慢性疾病的根源!
  如果你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奇怪,是因为你不了解感冒的“后遗症”——感冒的痊愈,只表明感冒症状消除了,但导致感冒的病原却可能长期驻留在身体内部,由此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与机体组织老化现象。
  不过在对此详细作出解释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即我们是怎么感冒的?导致感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Image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又得先对什么是“感冒”作出说明。
  如果你认为感冒谁不知道,有啥需要说明的,那是你没有学过中医。我想很多人都有过如下的经历:感冒后想吃点中成药,到了药店才发现感冒药的种类有很多,不知道该买哪种。负责任的店员一般会嘱咐你:一定要对症吃药,否则把药吃“反”了,可能感冒会更严重。
  中医把感冒分为三个大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与暑湿感冒。如果再细分,还要再加上湿寒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风燥感冒(咳嗽)等等。
  对治每种感冒的中成药都是不同的,吃不对药当然就没效果,甚至还会加重感冒症状。一般人很难搞清楚这些感冒之间的区别,例如买药时究竟买风寒感冒颗粒还是风热感冒颗粒,就常常让很多患者纠结不已。

Image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感冒”这个词其实并非中医的病名,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医体系中并无“感冒”这个病!
  中医里与感冒意义相关的病名是“伤风”与“伤寒”,前者与今天所讲的“感冒”意义相近,后者则要复杂得多。
  “感冒”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本为“感冒风邪”,其间演变甚为有趣。南宋时的馆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为防止有人偷书,有值夜班的规定,而请病假的官员总是以“肚腹不安”为由。后来大学士陈鹄就提出“感风薄”与“害肚历”,来消遣这些请假簿上的理由。
  到了清朝“感风薄”逐步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病假最常用的理由。到了近代,时人用“感冒”一词来翻译西医中感冒的英文“cold”,直译应该是“所感之风已经冒出来了”。今天我们常说对某人、某事很感冒,即是此意的延伸。

Image

  “伤风”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因为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即它是所有疾病的开始。“伤风”应是开始生病之意,因为鼻、咽等呼吸道的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初病,于是鼻、咽等呼吸道开始生病,就习用“伤风”一词。
  “伤寒”一词也出自《黄帝内经》,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其定义得更为明确,本为冬天为寒冷损伤之意。在英文用“catch a cold”表示得了感冒,“cold”的本意是寒冷,catch是遭受的意思,直译就是“遭受了寒冷”,这与中医“伤寒”的命名来源非常相似,不过两者的内涵却大不相同。
  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 “感冒”的根源就是不小心受了风或寒,可又搞不清中西医对于感冒概念上的区别,因此常常有人说“我这感冒不是病毒引起的,是着凉了”,或者“我的感冒与受寒没关系,是病毒引起的。”等此类的话。
  事实上呢?所有的感冒,其实都是由感冒病毒造成的!

Image

  意思是说不论你认为你感冒的原因是着了凉风,还是受了寒冻,造成你感冒症状的病原,既不是风,也不是寒,而仅仅只是感冒病毒。
  在西医中,一般把感冒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一种是流行性感冒。其区别只是感冒病毒的类型不同。在很多国人的认知中,只把后者当做是病毒引起的,而把前者认为是着凉受寒所致。
  由于感冒的病原都是病毒,因此西医的感冒药几乎都一样,虽然名称不同,但成分几乎一样,区别只是药厂与品牌不同而已。
  说到这里,还需要纠正大家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感冒药就是治感冒的,或者认为感冒药能杀死体内的感冒病毒。事实上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在体内杀死感冒病毒!

Image

  所以你看西医的感冒药,上边的说明都仅仅只是“缓解感冒症状”,没谁敢写“治疗感冒”四个字,因为确实治不了。所以西医对待单纯的感冒病人,最多的建议就是回家休息,多喝水,过上一个星期就能自愈。感冒药只开给那些感冒症状很难受的人,让病人缓解一下不舒服。
  我有很多朋友都有过在国外得感冒的经历,都发烧三十八九度了,去医院强烈要求开点抗生素或输液,国外的医生都一口回绝了。
  抗生素(口服或输液)只有在感冒后并发呼吸道或肺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国外的西医才会使用。反观我们中国,很多患者(特别是很多父母带着孩子)一感冒发烧就去挂吊瓶,不知道这样做久而久之会严重破坏人的体质与免疫力。
  中医对于感冒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类(辩证)?因为中医和西医在看待人体和疾病的理念不同。西医总是把目光放到“病原”之上,以逻辑实证主义来研究疾病的根源,因此对感冒的定义就简单到用“呼吸道受到感冒病毒侵扰”一言以蔽之。

Image

  中医对疾病的认知更看重于环境因素,这个“环境”包含身外环境与人体内环境,中医会以特定的抽象概念与模型来定义之。例如环境可以分为“风、热、暑、湿、燥、寒”六种,在外指气候,在内指体质或脏腑组织生理状态。
  对于西医来说再简单不过的“感冒”,张仲景为什么在《伤寒论》中洋洋洒洒论述了10卷,给出了113个方剂,应用了82种药物?因为中医把目光放到了不同的人患感冒(也就是遭遇感冒病毒侵扰)之后,每个人因为体质、患病时长与病情发展不同而导致的反应不同,所以给出的方剂各不相同。
  西医与中医在治疗感冒上谁更高明?这个话题你需要看后文。我们接下来先要弄清楚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究竟是怎么得上感冒的?感冒病毒无处不在,每个人的鼻腔、口腔里都有一定数量的感冒病毒,为什么有的人会得感冒而有的人不会得呢?
  这个问题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大家解答,欢迎你的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