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肺为血脏”论瘀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

 德寿堂图书馆 2022-12-04 发布于黑龙江

张伟中医大讲堂∣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图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气急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我国约有三千万人患有哮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归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历代医家多从气、痰等方面辨治,我们通过阅读古今大量文献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另辟蹊径,认为“肺为血脏”易成瘀,肯定了瘀在哮喘中的作用。

图片

图片

1“肺为血脏”易成瘀

    《景岳全书》述:“五脏皆有气血,而其纲领则在肺出血也。”肺脏除具有主气、司呼吸功能及“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输布津液作用外,在血液生成、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实为血脏。既为血脏,又为娇脏,易受内外邪气之侵袭,致肺中气、血、津液运行失调,形成肺瘀。

1.1 肺生血为瘀之起始因素

    搜罗历代中医文献,多有关“心生血”“脾生血”“肝藏血”之论,对肺生血之论述相对较少,但早于《灵枢·营卫生会》有“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之言,《本草述钩元·芳草部》有“肺合于脾而血化,为经脉之所由通”之说,可见血的生成与肺密切相关,依托肺之宣发、肃降功能使气、津液、水谷精微等上归于肺,于肺中首化血,并输布全身,滋养全身各处,该过程中肺阳亦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肺部储存有多种造血祖细胞,动物内有一半以上血小板来自于肺部,这与中医学中肺生血理论不谋而合。既生血,则多血,若内外邪侵于肺,易致血液运行失调,瘀血阻于肺络而成肺瘀。

1.2 肺朝百脉、主治节是为瘀之动力因素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水谷精微于脉中化生营血,脉是运行血液之通道,是为“血之隧道”,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夫脉者,血之府也。”肺受百脉之朝会,为十二经脉气血之始终,又主治节,助心行血,调节全身气、血、津液之运行,并将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气化合,将富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可见肺与脉,即血之关系密切,若肺脏受损,则其朝百脉、主治节之不用,血行不畅,停而为瘀。

1.3 气、血、津液三者关系为瘀之发展因素

    肺主气,《素问·五藏生成篇》言:“诸气者,皆属于肺。”而气血两者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气无所附,赖血以附之……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可生血、行血,血涵以气。肺行水而藏津,如《血证论》所云:“肺为华盖,肺中常有津液。”津血同源互根,津能生血,血可化津。可见肺为多气、藏津、多血之脏,而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若肺之主气、行水功能失调,则血停为瘀,津聚为痰,气机阻滞为甚,加重瘀之程度。

图片

2 瘀与哮喘

    哮喘病位在肺,除从气、痰论述其病因病机外,因肺为多血之脏,易致血瘀,影响肺之宣降功能而发为喘哮,故瘀亦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贯穿病程之始终。亦有李建生等认为血瘀贯穿哮喘病程始终,朱慧华等认为瘀血是哮喘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周钱梅认为瘀与现代医学中的凝血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因素具有一致性。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哮喘发作时可有不同程度的气道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高凝状态,运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肺通气及控制临床症状。可见哮喘除有伏痰外,瘀血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1 气滞痰凝,血停为瘀

    肺为华盖,亦为娇脏,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体虚劳倦等内外因素易损伤于肺,致使肺之功能失调,肺之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仁斋直指方论》有云:“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不行则血亦不行,停而为瘀;《严氏济生方》有云:“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气滞则津停,聚而为痰,痰伏于肺,郁遏肺气,气机不畅则妨碍血行而致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如朱丹熹道:“痰和瘀均为阴邪,同气相求,既可因痰生瘀,亦可因瘀生痰,形成痰瘀同病。”如此循环,加重血瘀程度,瘀血壅塞肺络,肺气上逆,则喘哮难平,正如《血证论》言:“瘀血乘肺,咳逆喘促。”“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临床可见喘咳气促、喉间痰鸣、舌质紫黯有瘀斑等症状,多见于哮喘早期或疾病发作期。

2.2 反复发作,久病从瘀

    《素问·痹论篇》曰:“病久入深,营血之行涩。”清朝叶天士言之“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哮喘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易耗损脏腑之气,尤以肺脾肾三脏为甚,导致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瘀血内生,多见于哮喘中后期或疾病缓解期。肺主一身之气,贯心脉以行血,若心肺气虚则血行推动无力,滞而为瘀,阻于肺络,临床可见呼吸气短、咳嗽无力、咳白痰、自汗等症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脾虚水湿运化无权,水液代谢失常,聚而生痰,上干于肺,痰阻气道,则致瘀血内生,临床以喘息气促、喉间哮鸣音频发、大便稀溏、纳差乏力为主要症状;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久及肾,肾虚则温煦、行水、气化功能失司,气机失调,温煦无力,则水湿内停,血行不畅,痰瘀互结,壅塞肺络,临床以呼吸短浅、动则加重为主要症状;肝主升,肺主降,“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病久可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无气之推动则停而为瘀,临床以喘息气急、每于情志失调时加重为主要症状。

图片

参考文献:黄丽娜,张伟.从“肺为血脏”论瘀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20(02):74-75.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