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歌的四个硬性条件: 1热爱 2.条件(语言的天赋、声音的条件、文化的修养) 3.认真的心态 4.好的老师 10条关于唱歌的至理名言:
4.会唱的不一定会教,但会教的一定要会唱,而且要唱的正确! 9.唱歌最高的境界是声情并茂,只有在声音方法解决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而不是用所谓的情感带出声音的方法。 10.不要在中国唱外国歌坑中国人,也不要在外国唱中国歌坑外国人。要在中国唱好中国歌感动中国人,在国外唱好外国歌征服外国人。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每个人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就是解决这几个问题:高位置 、喉头稳定、 横膈膜的气息支持以及好的咬字!经常有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大的音量而导致失去了自己最好的音色,不去考虑声音的美而只是大,加了很多没有必要的力气,对于音乐美感的角度讲这是极其费力不讨好的,其实歌唱就是下巴和喉咙稳定足够松弛,谁摆脱下巴和喉咙越多,谁就会越唱越轻松,音色越好听!所以,在歌唱中要多做减法,减去不该用的力量和歌唱肌肉。小声唱,轻声唱,半声唱才是打开声乐密码的钥匙,千万不要把唱歌太理论化,唱歌不能靠看理论书看出来,而是在得到理论支持后想清楚冷静的付诸于实践,没有一个歌唱家是自己看书看视频看出来的。 声乐和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大区别,其他门类只要你花了时间就一定比没有花时间的要好,但是对于唱歌有些人唱了一辈子却比不上别人几年时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业余的比专业的唱的还好,所以宁可不要练,都不要蛮练练错,改正错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肌肉是有记忆的!要培养一双客观和专业的耳朵,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改正,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持之以恒,一定会唱的好! 编者说: 如何才能正确的理解打开喉咙与放松喉咙。 打开喉咙降低喉位是声乐发声过程中的一句关键词。 喉咙既是我们的呼吸器官又是我们的发声器官,其实它还有一个人们往往会忽略的关键功能,它还是消化道的一个部分,是消化道中负责完成吞咽动作的关键部位,声乐中所指的喉咙实际上就是口腔后面的口咽部分,也就是俗称(喉咙口)这个部位,而绝对不是喉头、气管、喉节以下部位。 打开喉咙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呼吸的通畅性,因为歌唱过程中为了保持好呼吸的流量和气息的张力,喉咙部位必须要保持一个非常通顺的气息流动状态,就好像你在剧烈运动之后的大口喘气时一样,才能让我们的呼吸保持在一个能够深呼吸运动的状态下。 降低喉位实际上是打开喉咙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有不少一知半解的声乐学习者把降低喉位当成神谕一样看待更是传说似的描述的神乎其神,实际上只要有正确的吸气状态正确的吸开呼吸道,喉位是会自然自动下降的,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吸气状态上,正确的吸气状态并不是口、鼻吸气也不是开喉吸气,而是全身上下特别是吸气发力的主要部位腰、背、脊柱的协调发力,口、鼻、喉实际上都是被动打开的。 放松喉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让声音进入更高位置和腔体空间去,使之可以产生出更高效率的声音和更具情绪色彩的音色,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功能是建立在喉咙咬合母音发声为基础上的发声机制,利用了喉咙部位的吞咽、蠕动、咬合、挤压等机能动作来完成生活中用于语言交流状态下的字音发声和开、合、齐、搓的咬字过程,与其说是放松喉咙更直接点说就是在放弃原有的咬字功能与习惯,让声音先进入腔体后再在腔体内进行咬字,使腔体与前嘴之间产生全新的咬字机能与习惯。 所以说歌唱发声的技术是在给喉咙做减法,是指打开喉咙放松喉咙必须是在建立在有能力腔体共鸣发声并回避了喉咙咬字的基础上的,是要能动的运用除喉咙以外的发声器官及咬字器官,尽量把声音与咬字脱离喉咙部位,把喉咙的作用提高到更新更高的层面上来,给喉咙做减法的目的不是真的不用了喉咙,而是把本来在喉咙里粗糙的声音转移到能产生更高级更具备美好音色的共鸣腔里去完成声音,这样就把压制喉咙的声音给解放了出来,声音变好了而喉咙反应舒服了,可以让喉咙发挥更高级更重要的作用了,也就是当声音脱离喉咙时,喉咙动作变轻松了,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颤、跳、连、装饰、擞、拐弯儿等等的一般人完成不了的装饰音,也就是说让喉咙从坚苦的声音振动里解脱出来之后可以完成更高级的技术动作,就好像一个舞蹈家一样的轻松的跳跃起来。 放松喉咙可以通过打开喉咙深呼吸的过程中体会到,打哈欠、伸懒腰就是一种最好的放松身体深呼吸的过程。 半打哈欠也就是指打哈欠过程的前一半,打哈欠的过程也就是深吸气然后再大口吐气的过程,前面的一半实际上就是身体萌发然后大口吸气的过程,所以此时尚未吸进多少气,但身体吸气的发力己经完全投入了。邹文琴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一再强调要开喉吸气,实际上就是打开喉咙大口吸的感觉,然而也并不是大口拼命的吸气,因为吸多气的结果一定会导致身体僵硬,而无法使气息流转,那么又要大口吸气又不能多吸气,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吸到位又不使吸过头呢?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这个吸气到底如何做,因为吸不对气也一样打不开喉,实际上打开喉咙大口吸是必须要的,但大口吸只是力量层面上的感觉,我们在打哈欠时也是一样的,虽然说嘴巴张老大老大,但没有吸很多气进去,而是一种吸开管道的发力过程,从喉咙口开始有一股萌发的力量,迫使所有的呼吸都一致发力进行吸开的整个发力过程,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这股萌发的力量就可以完全的把控打哈欠的过程,我们要做到的只是吸开腔体,并尽可能的保持好吸开的发力方向,咬字过程中不使腔体向内合拢,而是让字声沿着吸开的方向向上运行送往眉心。 打开喉咙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发声。 我们人类是利用了喉咙部位的闭合、吞咽、蠕动的动作能力才完成的挤压喉咙发声这个语言功能的,将喉咙打开其实就是让你不再使用这样的语言咬字发声模式,因为当你挤压喉咙咬字发音时,就直接影响到了呼吸和声音的通畅性,所以你说话可以用喉咙咬字,而要想唱好歌就坚决把它打开,别再用它咬字发音,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去改变你的的咬字发音习惯,尽量少用最好不用喉咙咬字,那么喉咙咬字的关键在于母音,所以对于aeiou的母音发声咬字一定要安放在脱离喉咙的位置上,因为喉咙是有咬合能力的,才能闭合上来咬母音,所以安放母音的高位置也要有相同的咬合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把喉咙搬个家。 打开多少才能算合理呢?这是根据声音的需求来定的,但最起码的是要保持好声音、气息的通过性,保持好声带与共鸣点之间的声音通道和泛音回路。 更重要的一点打开喉咙就是为了解除喉咙、咽喉部位原有的咬字习惯,解除掉这个部位的蠕动、咬合功能才有可能确保不会截胡气流,习惯性的错误发声,才有可能为腔体咬字创造条件。 那么你会问该又如何咬字呢? 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哼唱、上口腔咬字、腔体咬字等等说法。 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有的,比如边打哈欠边说话、哭着诉说等等。 打开喉咙的动力实际上就是吸气,只要保持好深呼吸时的发力,放松喉咙跟着吸气的发力一起吸开,喉咙也就非常好的打开了喉位也一定是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上,所以我们经常说的吸着唱,实际上就是用吸气时的身体发力保持好吸开身体各部位,并保持着吸气的力量唱声音,也就是用吸气的力量发声,而不是错误的认为是在吸气时发声。 总结一下打开喉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气息的通过性,因为我们唱歌时气流并不是直接从口腔向外呼出的,而是向上经过鼻咽和鼻腔哼响腔体的,所以如果没有较强劲的气流冲击腔体,是很难把头部这肉做的乐器给吹响的。 二是为了改变咬字结构,我们的喉咙是用来生理呑咽的,生活中的语言是借用了喉咙的咬合蠕动能力建立起来的语言,而歌唱的声音是在腔体里面啍响的,所以咬字就必须要脱离喉咙,如果不打开喉咙放松喉咙,那么你一定会被你固有的咬字习惯所拖累,而变得很难打开腔体,岀现顽固性的咬字问题老是掉位置。 打开喉咙具体表现在,扩张后口腔口咽部位、下降喉头稳定喉位、上提软口盖打开咽口、后退下巴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站立脊柱竖起后颈站立鼻后咽壁,最关键的是这是一气呵成的、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整体的扩张,既要扩张还要保持好放松,是活的、流动的而不是僵硬的打开,所以打开的对时就是打开,打开的不对反而会成为一个气球,关键是打开只是为了通畅而不是直接用来出声,关键词打开喉咙必须是在全身正确吸气基础上的吸开过程,并不是简单直接粗暴的去局部的撑开,所以实际上打开喉咙是一个结果,是吸气过程和咬字过程共同配合并保持的一个协调机制,单独的提出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用来引导初学者的,因为初学者没有整体感受,局部的发力撑着解决不了声音的问题,反而会变得非常的僵硬和挤压。 《帕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