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星点灯 ‖ 傅大士:儒释道融合之路径

 勇敢的芯2 2022-12-0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位听众大家好!这里是具有1700年历史的禅宗古刹河北邢台大开元寺,后赵时期,高僧佛图澄以在当时被称为“襄国”的邢台为中心,建立了893所寺院,邢台由此成为汉语系的佛化重镇,千年云烟中曾高僧辈出。我是主播桑宇,很高兴与您共同度过一段以音声入佛智慧的美好时光。在这里,让我们共同走近佛法,走近诸位高僧,走近花木深处的禅房……

从幼年就开始以捕鱼、又放鱼为营生的傅大士,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非凡传奇色彩的特殊人物,他早年的那种让鱼儿“欲去者去,欲止者止”的捕鱼方式,曾多年间得到乡人们的笑骂。在捕鱼又放鱼的因缘中,他得到嵩头陀的开示,在水影里看到了自己过去世的身影,顿悟夙因,从此离家修道,并首创轮藏法门,以供人们转动阅览佛经,所积功德与诵经无异。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和会三家为一家(之六)”。

                 ”

图片

和会三家为一家
傅大士在松山双林寺也设置了一座大轮藏,没有别人转动的时候,他便自己转动着,而且是不计次数,年年月月都不间断的。 

在他正式转动轮藏之时,他便头戴道冠,身披释服,足蹑儒履,站在轮藏前面,小心谨慎地在那儿转动着,骤然地看上去,却有点奇形怪象的感觉。 

他一面转动轮藏,一面又唱着说:“独自精,其实离声名,三观一心融万品,荆棘丛林何处生?”他唱完了这一段,停下一停,便又继续地唱道:“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着?推检四运并无生,千端万累何能缚!”
他还在继续唱着唱着……
这时,有一个门徒,名叫慧荣,走到轮藏前面,趁着傅大士停转停唱的当儿,问着说:“师父!你老唱着什么呢?”
“是我的《独自诗》,你还不知道吗?” 
慧荣答说:“师父,知是知道的,只是还不能背诵而已。”
“那么,你便将我这份录稿,拿去熟读好了!”
慧荣接过那张稿纸,停了一会,他又请示着说:“师父!我想要建一次龙华法会!”

傅大士一听这话便说:“慧荣!龙华法会,那是我所应为之事,只有我曾经参加过那次法会,你只可以建一次佛光法会。”

傅大士说了这话以后,他又叮嘱慧荣说:“假设你能听信我的话,你就可以得见龙华了!”

正在傅大士和门徒慧荣谈话的时候,另外一个门徒走了过来,向傅大士顶礼后便说:“师父!我在很久以前,心里便怀着一个问题,总想寻取一个机会,请师父给我开示!

“什么问题?”傅大士问着说,“你就说吧!”

“我几次看到师父在转动轮藏的时候,是头戴道冠,身披袈裟,足踏儒履的,这简直是集三家服制于一身,您老有什么解释没有?”

“有的,有的,以儒家的伦理作基础,以佛家的慈悲居心肠,以道家的无为而后有为的理论作脑筋,各取所长以应世,那就无为而自得了。”

傅大士说出这段话,那站在旁边的慧荣,惊异地说:“呵!师父这样的装束,原来还是具有深意的!”

“连你们都不曾注意到,就难怪俗世间人,更不会注意了!在劫运中的人们,总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过日子,实在是很可悲的事情!”

傅大士说着这段话的时候,慧荣和另一个门徒,不知不觉地都满脸通红起来,好像在那儿发抖似的。

于是,慧荣鼓着勇气问说:“儒、释、道三家,是各有学说,各具教义的,就是三家的典制仪礼,也是各不相同的。师父把它冶于一炉,集之一身,这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傅大士坚决肯定的语气冲口而出,而且,他继续引申着说:“宗教同源的说话,你们难道还不知道吧?任何的一个宗教,如果不是以救人救世作为创教的宗旨,便不会使人起信,也不会垂之久远,这个宗教,就根本不会成立的。”

 “是的,师父!但你何以要足踏儒履,以儒家的学理作为立脚点呢?”慧荣的这一问引出了傅大士的一篇大道理来。他说:“儒家的学理,是入世的,他是以治人治世为目的,所以他们的传统理论便是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的,千言万语,就没有离开人的本位,这是儒家学理的精当处。 

傅大士说了这段话,他略为停了停,然后反问道:“你们现在住在这双林寺,修行学道,但是,你们又几曾离开了这人世间?既然没有离开人世间,又岂可不了解儒家的学理?不讲求做人的伦理?因此,我们必须以儒家的学理,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基础既固,然后才可以求取身心向上的发展。” 

傅大士滔滔地说了这段话,另外那个门徒又问着说:“以儒家的学理,来作为我们处世的立脚点,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又要身披袈裟而不着儒服、道袍呢?” 

傅大士听了这话便说:“身胸是人体的主干,五脏六腑之所在;是人身最重要的一处,而必须加意保护的。在人们五脏六腑的外部,披上袈裟,是具有佛家慈悲心肠的象征,而且,任何的一个人,非有释家的慈悲心肠,是不能容物的,有容德乃大,无欲性以刚,德大而刚,便是一位金刚菩萨了。”

发问的那门徒却说:“师父这么说,实在是过于显明简单了。” 

傅大士说:“你怎可以说太显明简单呢?何况,佛学虽属哲学,而佛理却是简切的。正如儒家的孟子所说'服尧之服,行尧之行,诵尧之言,是亦尧而已矣’,现在我们身服袈裟,口诵佛典,行持道行,便是肉身菩萨了。”

傅大士说了这话,关于他身服袈裟一项,在理论上便获得了根据;他的那两位门徒,也就完全默认了。 

于是,他便再解释那头戴道冠的理论说:“道家是讲清静无为,宁静致远,对世事极其看得清楚的,他们是理论少而智术多,没有道家的一副脑筋,实在制伏不了那一些混世魔王!”

那门徒又说:“师父!道家竟有这样的本领吗?”

“不是道家具此本领,而是道家作此主张,他们着重在无为,而实在重有为,那是利于逆取的。我们着重在心理,而偏重于修养,只是利于顺守的,并不是我们无此本领,而是我们虽有亦不为,可是他们便不在乎了。”

“那么,师父有何证明?”

“有的,所谓开国以道,而治国由儒的说法,便证明了尚智术的终究是尚智术,而尚伦理的也终究是尚伦理,开国创业,是可以逆取,逆取便须运用智术;正如行诈是不可以的,而用兵便不厌诈了,这也是就是事制其宜的说法。”

“师父!开国以道,也不尽然吧?“

“尽然是不尽然的,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周文王以姜尚而开国,汉高祖以张良而创业,刘备以诸葛亮而成三分鼎足之势,这样以道开国的史实,已经很多了,就是今后的历史,还是会不断地演出。

“然而,我们佛家呢?开国和治国,与我们都没有关系了!”

“所以开国与治国,都是入世的,都还在人世间兜圈子。我们的佛家,是出世的,要了脱生死轮回,以超凡入圣。就境界来说,比儒道两家,更高出了不少。一定要有佛家的居心、道家的智术、儒家的伦理,才不会走入偏激的途径。”

傅大士这一段话,将他那和会三家为一家的理论,全都概括尽了,所以,他的那两位门徒,也就认为其是正确的而默认了。 

在宋代神宗皇帝的时候,王安石是宰相,他收集了历代的许多画像,其中有一幅画像,便是傅大士那头戴道冠,身披袈裟,足蹑儒履的画像。他的方外朋友佛印禅师了元,在那帧画像上,题了一首赞词说道:“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率陀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 

由此,我们便知道了傅大士合并三家而一家的主张在我国的历史上,确曾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力,甚而是我国传统文化骨髓中的一部分。

文字作者:台湾·彭楚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