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12-05 发布于江苏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君子尊崇德行,好学善问,宽广博大,精细微小,高大光明,遵循中庸之道。

赏析

这是子思讲君子具备六种品质的一句话。
第一种,尊德性。为何要尊德性?因为“德”是“道”的前提。“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如果不能“至德”,也就无法“至道”。所以,君子要先尊德性,次才能至道,这是大前提,是一切的根本。
第二种,道问学。如何才能达到第一种“至德”的境界呢?那就是“道问学”。要不耻下问,不懂就问,善于提问。如何才能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呢?那就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遇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请教老师,去解决问题,让自己明白懂得事物的道理。所以,君子的第二种优秀品质是好学善问。
第三种,致广大。这个要求君子的思想要深,格局要大,眼界要宽、心胸要广。就是我们做事不能一味埋头赶路,而是要有远大的目标与理想。要先“择善”,其次“固执”,孜孜以求,才能抵达梦想的远方。倘若,心中都没有远大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抵达广大的境界呢?
第四种,尽精微。这个是相对于第三种而言的。就是“致广大”,有了远大的目标之后,还要落实到纸上,落实到细微处,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中去。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注重细节,这样才能保证就“致广大”的远大目标实现。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精微处,打造精品,为远大理想,保驾护航。
第五种,极高明。这个极高明,不能翻译成现在的聪明,而是一种高大光明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中庸里提到的“至诚”。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行光明之事,抵至诚之境。许多人将这句话和后一句联系来理解是不对的,不能说道中庸是一种极高明的方法。这是君子的两种品质,不能混淆。
第六种,道中庸。道中庸,是一种处事方法。之所以放在最后说,自然是它的操作属性。当你完成了前五种之后,你还要注意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那就是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做事,多想一下,能不能做,最好就是不偏、不易,因为“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这里的不易,不轻易改变,是老子所说的不妄为,否则乱为则败之。
君子具备了这六种品质,自然离道近了。这也是君子修身的方向,可以对照努力,做到“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