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独秀1937年出狱后想回延安,毛主席提三个条件,他为何不愿答应

 行云流水vmmxd6 2022-12-05 发布于辽宁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横跨文化、思想与政治三大领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文化方面,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包括破除封建旧时代的文化桎梏,破除传统文化反科学的因素,破除儒家文化一统的局面等,提倡文化与人性的结合。

在思想方面,他是五四新思想运动的领导人,可以说,是他提出了新青年,应该追求民主与科学。鼓励青年人用民主的思想,参与到社会与政治生态中来;用科学的精神,摆脱愚昧与落后。

陈独秀

陈独秀

在政治方面,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起人,是他率先在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有着完善的社会主义构想,并希望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

正是因为陈独秀超前的意识,开放的思想,先进的政治觉悟,不仅让他站到了时代的前沿,也让反动的旧势力视其为眼中钉,让他在当时的中国,不仅受到清政府、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追捕,也成为令蒋介石一心想除之而后快之人。

他投身于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创建,让他的一生陷入重重危险之中,曾五次被捕入狱,甚至最后麻木到已经把进监狱当成寻常事。

陈独秀

陈独秀

直到最后一次入狱,因为全面抗战爆发,且国共之间达成联合抗战统一阵线,作为政治犯的陈独秀,因其是共产党的元老级人物,蒋介石才将其予以特赦。

这一年,是1937年8月23日。

出狱后的陈独秀,因为他的名声与地位,蒋介石不仅不计前嫌,而且还邀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的劳动部长,甚至允许他成立新的党派,却都被他予以拒绝。

而他却联系了延安的共产党方面,希望能够允许他去延安工作与生活,但毛主席却为此提出三个条件,并强调,只要陈独秀,接受这三个条件,共产党方面就欢迎他来延安。

毛主席

毛主席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陈独秀竟直接拒绝了。

一心想唤醒民众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

1879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的陈独秀,同当时许多被家庭望子成龙的孩子一样,自小便被送进私塾,攻读四书五经,只为长大后,通过清政府的科学考试,博得功名。

年少时的陈独秀,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童,不仅记忆力超群,而且很快便彰显出令人惊艳的文学天赋,诗词文章更是手到擒来。

陈独秀父亲早亡,由祖父与长兄抚养,特别是祖父,对这个孙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以后能够科举夺魁。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并没有让祖父失望,17岁时便一举高中秀才,迈出了科举入仕的第一步。

但随着他外出游历得以开阔眼界之后,他才发现此时的清朝,表面上的安稳平和,内里却已经破败不堪,清朝政府的统治也到了岌岌可危的时期。

有着自主思想与判断的陈独秀,此时已经放弃了科学入仕的想法,他想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不再想局限于国内这片还渗透着腐朽的土地,他要走出去。

而此时一水相隔的日本,便成了当时许多追求打开视野、学习新知识的年轻人的最佳选择。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 剧照

1901年与1902年间,陈独秀前后三次往返日本,正是这三次日本之行与学习,让他接触了西方各种新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

因为强行剪除清政府派往日本的一位督学的辫子,陈独秀被遣返回国。

而此时的陈独秀,早已不是那个一心想考秀才、中举人的旧时代书生。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就像同样去日本留学归国的鲁迅一样,他想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力量,去唤醒一直被清政府愚化的国民,让他们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文化。

剧照 李大钊、陈独秀

剧照 李大钊、陈独秀

可是,做这件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方面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还冒着极大的风险。

但陈独秀不怕。

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从此刻起,便展露无遗。

1903年5月,他先是在老家安庆藏书楼发表演出,并创立安徽救国会,结果被清政府镇压,陈独秀只得逃离。

发现通过公开演说不可行之后,1903年11月,陈独秀,又在上海创办《中国日报》,结果又被清政府予以查封。

1904年3月,不甘心的陈独秀,冒着被清政府抓捕的风险,再次返回安徽,利用他在安徽的同窗及秀才同科的关系,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全部采用白话文的行文语言,通过让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进行思想与文化传播。

剧照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

这是他第一次把报纸办成,并得以公开发行,但好景不长,很快又被清政府盯上,并被迫关停。

就这样,陈独秀坚持不懈地谋求通过报纸刊物的创办,进行新思想与新文化的宣传,可在满清政府的打压下,总是以失败告终。

本以为清政府的灭亡,能带来政治环境的开明,令他没想到的是,袁世凯的上台,再一次收紧了对新闻出版的管控。

一直到1915年,他在上海法租界,终于成功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也正是这本杂志,在当时思想愚昧与文化落后的中国,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新青年》对广大青年,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才有了当年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

而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所倡导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也成了五四运动的核心理念与口号。

1917年,陈独秀前往北京大学任教,并同时将《新青年》迁往北京,令《新青年》杂志成为北京青年学生的必读之物。

正是因为《新青年》的巨大影响力,让许多象牙塔中的青年学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与政治,而陈独秀则通过把他的思想、文化与政治观念,通过《新青年》灌输给了青年学生,通过多年的积累之后,这精神与理念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并最终得以爆发。

剧照

剧照

这场对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运动,就是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四青年运动。

虽然五四运动有着一定的历史契机,并有着其他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但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所起的作用,是最为明显与直接的。

如果非要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因为一个人、一本杂志,而推动了一场规模浩大,并改变历史进程的运动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是陈独秀,而这本杂志只能是《新青年》。

一生五次被捕把进监狱当成寻常事

熟悉陈独秀的人,对他的评价几乎出奇地一致:胆子特别大,脾气特别拗。

胆子大,是指他根本不怕当时的反动政府势力,无论是面对清政府,还是袁世凯以及北洋军阀,抑或是蒋介石与国民党,不管采用怎样的高压手段,都吓不住陈独秀。

陈独秀非常清楚,他所做之事,小则可以让他进监狱,重则有杀头的可能,但面对这种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危险,他竟从未有任何的惧意。

剧照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

脾气拗,是指他只要认定的事,无论面对多少困难,经历多少次失败,他都不会放弃。正如他想通过创办报纸杂志进行新文化与新思想的宣传一样,前后历经十多年,一次次地被打压、一次次地被停办,但他总是会选个地方从头再来。

正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唤醒国民的行为,是任何反动的王朝与政府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他一生所追求之事,必定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而他对这件事的坚持与决绝,又让这种风险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

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相对于许多拥有新思想,包括投身革命的伟大人物,陈独秀因为言论与政治的原因而被捕入狱的次数,竟高达5次,无人可出其右。

第一次入狱,1913年,因为袁世凯复辟称帝,崇尚民主共和的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护国保国的反袁革命,在安徽芜湖被亲袁世凯的地方政府抓捕。

第二次入狱,1919年,陈独秀不仅利用自己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影响并推动了由爱国青年学生所发起的五四运动,而且亲临学生运动现场进行鼓动与演说,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与精神领袖。

而此时掌控着中华民国政府权力的北洋军阀,为了镇压五四运动,首当其冲,就是对最为关键的人物陈独秀进行逮捕。

袁世凯

袁世凯

当别人劝陈独秀躲避时,却被他笑道:“即便不抓我,我都想进去,我要让更多人看到,对于中国之改变,必须要承受这些,如果连这种风险都惧怕,中国又何来将来、何来希望。”

他甚至被抓进监狱之后,仍旧热情澎湃地向狱中的学生进行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宣讲,可以说,不仅处之泰然,而且不放过任何宣传的时机。

第三次入狱,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缺席会议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9月,他带领一批新加入的共产党员进入上海时,因为从事秘密活动,而在法租界内被逮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后,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首次入狱。

剧照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

第四次入狱,1922年8月,陈独秀参加完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结束后没多久,警察再次上门,对陈独秀家中进行搜查,查出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与资料,于是,他再一次被投入监狱。

而这次被捕的原因,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罪名竟然是私藏违禁书籍。

第五次入狱,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罪名是非法创建政党,这次负责抓捕的,名义上虽然是公开租界的巡捕房,实则背后是国民党与蒋介石。

剧照 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与蒋介石与共产党正式决裂,再加上共产党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对国民党造成了重大打击。

蒋介石一边调动军队对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围剿”,一边在国统区加强了对共产党人的大肆抓捕工作。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曾经的高级领导人陈独秀,自然成为国民党特工重点关注的人物,甚至一度进行重金悬赏。

直到1932年,国民党的特工才在上海公共租界找到陈独秀的住所,但碍于公共租界的执法权,但通过租界巡捕代他们抓捕陈独秀。

剧照 陈独秀、李大钊

剧照 陈独秀、李大钊

这一次蒋介石是铁了心的要处死陈独秀,但考虑到他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力,甚至连爱因斯 坦都写信给蒋介石,希望他释放陈独秀,在此情况下,对于陈独秀自然就不能秘密处死,考虑再三,他便安排了一场虚伪至极的公开审判。

最后在章士钊的辩护下,陈独秀仍被判了13年。

1937年8月23日,因为此时国共之间已经开展了第二次合作,并进行联合抗日,蒋介石可能也觉得,如继续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关押,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舆论影响,便将他提前释放。

蒋介石

蒋介石

拒绝毛主席提出的条件而未能前往延安

离开监狱的陈独秀,他是想回归到共产党内的工作与生活,但是,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他与在延安的党中央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关系,甚至连他的党籍都没有被保留。

但无论如何,陈独秀对于中国新文化、新思想运动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方面的历史地位,是铁打的事实,是任何人都动摇不了的。

此外,延安方面也不希望陈独秀被国民党与蒋介石所拉拢与利用,将会对共产党的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

蒋介石

蒋介石

而且,在联合抗战方面,陈独秀早已表态,自己是完全站在延安方面的。

虽然,陈独秀在共产党的政策与方略的制定上,犯过些错误,但是,功过相抵,他终究是功大于过的。

所以,在陈独秀流露出想来延安时,共产党中央经过研究,认为可以接受。

“但是,我们要给他提三个条件。”

毛主席对待陈独秀回归一事,非常谨慎。

“第一,公开放弃托派理论,并承认自己所犯错误。”

毛主席

毛主席

“第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第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对联合抗日统一战线的拥护。”

陈独秀看到这三点之后,对于第二第三点,倒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当他看到第一条时,他却发了火。

“我根本就没有所谓托派的概念,也没有犯下什么错误。既然无错,何来认错。”

至此,不是他是否接受的问题,而第一条的要求,让他放弃了去往延安的想法。

第二:毛主席

第二:毛主席

至于毛主席为何如此强调第一点,这也是有着重要原因的。

因为,他知道陈独秀的煽动力与影响力,再加上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身份,如果他不改变原有的思想认知,那么,他的到来,可能会引发党内思想理论的激烈冲突,这样完全不利于共产党的思想统一与团结。

这是毛主席最为担心的事情,也是如果允许陈独秀来延安,可能会导致的巨大风险。

结语

陈独秀在重庆江津的一个偏僻的山村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并度过了余生,1942年5月因病去世,享年63岁。

左一:毛主席

左一:毛主席

陈独秀的一生,是颠沛流离,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但他也犯下过许多的错误,给共产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损失,但功大于过。

除此之外,陈独秀还以不服输的精神,甘冒风险的勇气,唤醒民众的决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者

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与付出,中国的历史格局才得以改变,中国民众的面貌才得以重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