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炀帝的一生——“无道昏君”还是“千古一帝”(四)

 天天快乐者 2022-12-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唯秉至公,以为取舍。——白居易

毛主席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而杨广想要“使万世不可及。”必然少不了对文化繁荣的推动。

(2)文化

魏文帝曹丕受禅代汉,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汉王朝终于走向了灭亡。而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学体系逐渐开始崩塌。由于以孝廉为准的选拔制度随着世家的不断兴起而从“唯才是举”而彻底走向“任人唯亲”,使得名教理论破产。到了党锢之祸后,儒学价值体系彻底崩溃。

由于东汉明帝后朝政多被外戚、宦官把持,政治黑暗;再加上儒学体系的逐渐崩溃。士人便从原先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精神,而转变为消极“避世”的心态。于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销声匿迹的黄老之学再次抬头。像何晏、王弼、郭象和竹林七贤等提出“清谈、无为”等理论而将玄学抬到凌驾于儒学的地步。到了六朝时期,甚至北凉的国主沮渠蒙逊也酷好玄学;南朝的宋齐二代,更是将玄学列为国子学“四学”之首。

另外,经南北方的寇谦之和陶弘景等推动的道教传播及鸠摩罗什从西域来华并翻译大量佛经而使得佛教的兴盛也使早已跌落神坛的儒学变得更加黯淡无光。

(一)推动儒学教育

文帝建国初,曾积极推动教育:“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但文帝本人“素不悦学”,“深信佛道鬼神”,推动教育也是为使新朝稳定而不得不亲自做表率。后随着文帝的励精图治,隋朝进入所谓的“开皇之治”。仁寿初年,已步入晚年的隋文帝开始“精华稍竭,不悦儒术,专尚刑名,执政之徒,咸非笃好。”于是“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把什么太学、四门、州县学全部废除。使得当时出现“民间佛书,多于《六经》数十百倍”的局面。刚刚因新潮建立而得以抬头的儒学,又重新被打入地下。图片

杨广继位后修筑洛阳,开通大运河的同时,又在大业元年七月,丙子这一天下诏:“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而言绝义乖,多历年代,进德修业,其道浸微。······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奖名教。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廕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庶夫恂恂善诱,不日成器,济济盈朝,何远之有!其国子等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将教育抬高到国策的地位看待,也是杨广超越历代帝王的杰出之处。试看当代哪一个发达国家,不是以此为发展方向的?

故在此之后,杨广便重新开设庠序,其程度“盛于开皇初”。又封孔子后人为“绍圣侯”,贯彻“尊师重道”的善行。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得从汉末郑玄、马融过后有所消沉的民间讲学风气又重新活跃起来 , 像位于东海的仓恺 ,便“聚徒教授,著录者千余人。

(二)设进士科,奠基科举

曹魏时期,陈群创立九品官人法根据人物各方面的品质而将其分为九个等级,依此作为授官高低的根据。而到了西晋时期,宫人法完全被世家大族把持,遂形成了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也是当时门阀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文帝时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以荐举制代替的同时又设置了所谓的分科考试: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三名人才,参加秀才和明经的考试以任官。当时的科目有“志行修谨”、“明知古今”等,像入凌烟阁的高士廉、武则天时名臣许敬宗也中试秀才。

大业年间,“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以考时务策为主。大业三年(607年),下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两年后,又下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完全是以选拔有贤才实干的人才为主。

虽然有学者认为当时的科举不像后世那样可以让平民百姓参与,只能让五品以上的官员荐举。与唐朝时完全开放的有所差别。像唐长儒、俞大纲等学者就提出科举制并非在隋朝时创建。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许多在唐初大放异彩的人像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等都中了进士或明经。杨广这种做法冲击了官僚世袭的根基和打击了武夫当道的局面;提高官僚的质量和办公效率;为后世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大兴藏书,自动化藏书室

杨广在平定南陈后,便即刻下令将南陈的文化典籍都一一保护起来,“检其所得,多太建(陈宣帝年号)时书,纸墨不精,书亦拙恶。”于是令晋王府的文士将其重录补足,并修撰成册。即位后,便'前后近二十载 ,修撰未常暂停 , 自经术、文章、兵 、农地理卜、释道乃至蒲搏、鹰狗,皆为新书,无不精治,共成三十一部,万七千余卷。”后来明成祖修编永乐大典也是仿此而成书。又扩充秘书监“得正御本三 万七千余卷, 纳于东都修文殿,又写五十付本,简为三品,分置西京、东都宫官府。”像四百卷的《长洲玉卷》、一千二百卷的《区宇图志》等典籍都是杨广时编修的,由此也成为了中央修撰全国地方志的开端。图片

同时又下诏天下访求遗散图书,收归于中央。杨广将其一一整理编排。书中每一本都设有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杠琉璃帕,中品柑琉璃帕,下品漆袖”。”全部藏于东都观文殿东、西两厢,分经史子集排列。又在观文殿后面东面设妙楷台收藏书法真迹,西面设宝迹台收藏绘画。另外收集佛道诸经,撰成目录。依据《隋书·经籍志》,大兴城和洛阳两处藏书最多时有三千万余卷,藏书之盛远超其余历代王朝。《旧唐书·经籍志》载:“炀帝好学,喜聚逸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

虽然说杨广的藏书后来大多毁于战火,但由此在当时掀起了一股藏书和著书的热潮。像牛弘、许善心、陆爽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其中许善心甚至“家有旧书万余卷,皆偏通涉。”虞世南的《北堂书钞》、裴矩的《西域图记》、杜正藏的《文章休式》等也在那时候著成。

另外,杨广甚至命人将观文殿前的十四间书室改造成了自动化藏书室。《文献通考·经籍考》载:“於观文殿前为书室十四间,窗户、床褥、厨幔,是咸极珍丽。每三间开方户,垂锦幔,上有二飞仙,户外地中施机发。帝幸书室,有宫人执香炉前行,践机则飞仙下,收幔而上,户扉及厨扉皆自启。帝出,则复闭如故。”这些机关能靠飞仙把窗幔收起,并让图书室和各书橱的门自动打开,杨广离开时又能自动关闭,可以说是全自动形式。这不用说在古代,在全世界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绝南朝倚靡风气

南朝时期的南方地区,除了侯景之乱外,大多维持和平,社会安定。当时的门阀主义发达,且垄断了文学。文人离不开政治斗争的同时依附在那些政治人物的府衙下,像南梁的昭明太子萧统府里的学士。当时的他们习于逸乐,思想愈益萎靡,生活愈益狭窄,而诗赋的风气也从曹魏时的通脱务实、雅好慷慨的建安风骨变为丽糜轻艳、浮华淫逸的宫体诗。图片

除了爱好藏书阅览外,杨广也颇爱吟诗作赋。可那些诗赋绝不是什么骄奢放逸,描写宫廷尽酒淫乐的宫体诗。试阅其在长城修筑竣工时,兴起而作的《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后代的文人高度评价其诗:“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而在《全隋诗》中收录了他四十多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涯为主,摒弃以往的奢靡之风,“词无浮躁”,使得“当时旅文之士 , 邃得依而取正。使得曾经冠绝时辈的宫体诗一时绝迹。

总结来说,杨广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其重视教育和尊颂孔子,使得天下官办和民间讲学风气一时鼎盛。涌现出一大批如文中子王通、许善心、虞世南、祖君彦等知名学者;创立进士科,奠基科举,打击世家大族的同时又选拔了房玄龄等一批有真才实干的学富五车之士,增强了文臣的改革创新精神;兴起藏书风气,使得大批因战乱而流失的典籍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中古藏书史上的一个顶峰;改造诗风,以诗赋取士,出现了一大批如李德林、卢思道等的诗歌爱好者,是唐朝诗歌繁盛的前夜。

参考书目:

胡戟:《隋炀帝的真相》北京大学出版社

崔文印:《古籍常识丛谈》 中华书局

万绳楠:《论隋炀帝》 《史学月刊》

赵云旗:《评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晋阳学刊》

马纳:《试论宫体诗兴起的背景》 《青海大学师范学院研究丛报》

【唐】魏征:《隋书》 中华书局

【后晋】刘昫:《旧唐书》 中华书局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中华书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