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之道(2)

 老玉米棒 2022-12-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导读:王伟:著名青年中医学者,著有《拨开迷雾学中医》系列书籍。日门诊量过百,方小、 药少、 效宏。                 

                         『灵素真要』第2

在没有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之前,我认为中医有无数的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理并深入进去便可独步医林。在学习经典没有达到足够的静心之前,我认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只要肯钻研并发挥充分的联想,便可以读出自己的《黄帝内经》。

如果天地之间有无数的医理,我一定选择最简单的那个,能用简单的方法明白道理为什么要选择复杂的呢?可是人编出来的各种医理都太复杂,且大多是伪真理,既不简单又不实用。经过多年的学习,我确定一个事实是在这个天地间有且只有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最简单,因为最简单所以才是道,稍微复杂的理论都是累赘。这个道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文字都太复杂,不能够表达比文字还简单的道。天何言哉,万物生焉,这个道就是天地无言之道。我们若要得到这个道,心必须简单到如明镜,来体会这个道,因此恬惔虚无的心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前提。

图片

(图 老严)

《黄帝内经》便是古代圣人在处于恬惔虚无的状态下真实的感受天地与人体,为了使道能够传承,他们勉强用文字记录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黄帝内经》的作者的心是如此的恬惔,以至于他们单纯到只是把道传承下来,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传下来,而被托名为黄帝所作。如果用复杂的心,用追名逐利的心读《黄帝内经》,流散无穷的编写各种故事,则远离了圣人的心。回到恬惔虚无的简单幸福,静静的体会《黄帝内经》的文字,感受文字中所传达的天地之道,大家一定会得到相同的体验,只是在表达上会有差异。

静下心来,用宁静的心,简单的思维,品读《黄帝内经》。我们会自然的发现《黄帝内经》有三个大的体系,分别是《素问》的前74篇的大部分内容;《灵枢经》为主的九针体系;还有《素问》最后的运气学七篇大论。无论是从文字的语言风格,还是看待世界与人体的角度,这三个体系都各有其特点。这三个体系都是静下心来观察人体与天地所得,只是观察的切入点不同而有差异,简单介绍一下:

图片
(图 老严)

《素问》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一群得道的人,他们静静的生活在天地间,感受一年四季天地之气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一年四季气的变化是天地间一切灾害的源头。人体亦是随着天地之气同步变化,其变化与天地之气一致,生长化收藏。这个变化他们用阴阳与五行来表达,是一切疾病的根源。《素问》便是以此切入点真实的表述天地与人体的各种变化,并从得病的源头到治法都详细而系统的记录。

《灵枢经》亦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亦是观察天地,他们观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风生水起。他们发现人体与天地有共同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地有十二经水,十二月,人亦应之有十二经脉;天地有风与水的运转,人体有营气与卫气的交通。。。。。。以此为切入点他们细细的观察天地与人体。

七篇大论文字丰富,成书时间相对较晚,他们客观的观察生活的天地之间的五运与六气的流转,并将这种运转思维来观察人体,内容较丰富,静下心来读你会发现很多概念性的问题与主流运气学知识相悖,以后我们会有专题讨论。

学习《素问》需要人静下来,静静的跟随作者感受天地,感受人体。而学习《灵枢经》需要人无比的细腻,细细的从腠理到骨骼,从有形到无形一寸一寸的观察人体。

静下心来,放下紧张的头脑,体会一下经典,看是不是真的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