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同一种育儿方式,会形成不一样的效果?

 昵称67189175 2022-12-06 发布于广东

最近我们训练营新加入了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说:“我在网上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也看了很多专家和宝妈的视频、建议、文章,我用了她们的方法来教育我的孤独症孩子,却发现并没有用。

我想说的是,其实并不只是这位妈妈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她们的育儿方式用在我孩子身上没有用,达不到她们那样的效果,”那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宝妈博主的孩子是普通孩子,所以她们的育儿方式大多数只适用于普通孩子,对于孤独症孩子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不少家长在孩子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后,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干预手段,为此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列举出几点家长容易走错的弯路

1、对待普通孩子的方法对待孤独症孩子

孤独症孩子有孤独症孩子的特性,虽说育儿方式大同小异,但每个孩子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调整。比如一个孩子学习英语的方式是以儿歌的开始,而另一个孩子却是以看有趣的绘本开始的,这就是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2、宠溺孩子

由于孤独症孩子的特殊性,家长一般会对孩子达到有求必应的地步,一是为了让孩子保持平静的情绪和行为,二是觉得孩子生病已经很可怜了,能满足孩子的就尽全力满足,能补偿孩子一点是一点,但孩子的问题行为并没有得到改善。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不受控的,属于高发症状,越宠溺越会让孩子难以管教,问题行为越高发。

3、越早进入学校越好

很多孤独症家庭都很在乎融合教育的问题,融合教育也是孤独症家庭所面临的最麻烦、最复杂的问题,而融合教育并不是越早把孩子送入学校越好,去不去和什么时候去?这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孩子在没有独立的自理能力,没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进入学校后也会因为某些情况被劝退,不但起不了融入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因为这一次失败的体验变得自卑,更不愿意融入集体,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干预时间。

4、把重点放在语言训练上,忽略社交培养

很多父母都会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语言训练上,认为只要孩子把话说清楚,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可现实却是一个7-8岁的孩子,连如何与人开启话题交流都不会,家长把重点放在语言干预上,却也忘了孤独症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一项弱点。人只要处于社会中,就需要有最基本的社交能力,而最初的社交能力就是孩子与家人之间社交,再到与同伴、与群体、与同事的社交,这也是融合的一项基本技能。

5、问题行为处理不当

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行为时,家长不当的处理方式,也影响了孩子,比如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的去解决,选择搁置,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权威是允许被挑战的,而父母则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问题行为会慢慢减轻,甚至消散,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随着时间越长越难被纠正过来。

以上几点错误观点,家长千万不要做,做为孤独症孩子的领路人,家长要摆正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才能帮助孤独症孩子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带孩子一起走出孤独,奔向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