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建华:高中生物测试案编写策略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12-06 发布于湖北

发《教育科学》2019年2月

   高中生物测试案编写策略研究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杨建华      邮编:124100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编写生物测试案、编制新题时有机地融入新课程理念等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 试题编制 实例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的学习观逐渐发生变化,但教学配套材料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推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改编老题或编制新题,编写一份搞笑的生物测试案,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编写一份搞笑的生物测试案,需要把握下几个方面。
  1.改编老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散思维的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获得,是新课程中学生学科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进行继续学习的一种良好素质,这些素质是学生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使学生在解题或应试中获得这种能力,是我们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例如,下题曾在多种资料中出现,也是某市高三生物期末统考试题:
  例1:图1是验证水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中放入天然水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一段时间后,U形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值变化分别是()。
  A.升高、升高B.升高、降低
  C.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
  原题答案为C。阅卷发现,学生答题的错误率较高,原因主要是试题所供条件不足(光源的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未知、溶液中缺少调节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和溶解的缓冲溶液)。在光照强度不清楚的情况下,若环境条件适宜,则有三种可能:光照较弱(结果是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适中(结果是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较强(结果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溶液中即使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且环境温度(水温)适宜,也会有“左侧管内液面升高和瓶内pH值下降、左侧管内液面基本不变和瓶内pH值基本不变、左侧管内液面下降和瓶内pH值升高”三种答案,因此从不同角度分析B、C均可能正确。分析说明,选择正确答案的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了该题的相关知识,而理解较好的个别学生反而可能失分,这就使试题丧失了原有的评价功能。若将原题进行适当修改,则可使试题更加科学,并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方法是把图中的“一定温度的水”改为“适宜温度的水”,加注缓冲溶液,并将选择题改为分析题,即将原题干中的“U形管”之后的内容改为:“左侧管内液面及瓶内pH值可能发生怎样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参考以上三种讨论)
  又如,下题在高中生物资料中的出现频率很高,但却少有改编:
  例2: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并用CO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2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CO浓度增加较AB段慢,是因为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
  B.CO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H点CO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的吸收最多
  本题坐标曲线中所包含的信息若只用于一个选择题,那么学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答案C选项的技能,其它选项的意义就不大,这会导致试题内涵变得单薄,其评价功能也就会有所削弱。
  此时,我们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以下问题:
  (参考答案:一昼夜中光合作用消耗的CO总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总量,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或一昼夜中光合作用总强度大于细胞呼吸总强度使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加);生长、发育和繁殖。)
  显然,该题经以上扩充之后,不但对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要求有所提高,而且对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尊重事实,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形成良好的质疑品格。而以实验题为材料,激发学生实践探究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例3:实验室有浓度为10%的5种液体:①葡萄糖溶液、②氨基酸溶液、③淀粉溶液、④脂肪悬浊液、⑤硝酸铵溶液,其中能引起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并复原的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答案:⑤)
  这是一题学生平时常做的题目,因硝酸根和铵根是植物需要量较大的离子,且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植物所吸收,所以学生解题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答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只从现有知识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却不知这一浓度对不同植物的伤害速度与主动吸收速度之间的关系,或者不知植物细胞液的最高浓度。因为当细胞外液浓度过高时,一方面细胞失水速率远大于细胞对所需离子的主动吸收速率,另一方面细胞内液浓度可能达不到细胞外液浓度,所以可能在细胞尚处于吸水情况时就已导致死亡。因此,若在该题后增加:“若要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你所采用的方法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并请在课外时间完成你所提出的方法。”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先选择理论探究实验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不同植物的细胞液最高浓度,从中了解该植物是否能够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使细胞液浓度超过10%);若采用实验探究,则可利用不同植物、同种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环境条件等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程以报告的形式在教室报栏中展示和交流。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质疑品格,而且可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培养其合作互助、求实创新和勇于探索的态度。
  3.适度开放,养成学生多方位思考的习惯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在仍以大班制为主的教学背景下,要求多数学生的解题思路相同是有悖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因此,设计一些既能面向全体,又能让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既能让每个学生练有所获,又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分层训练。
  例如,家庭盆栽用土常常喜欢选用森林树叶底下的土壤,这其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道理,若编成以下问答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解释,不但有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即可知道)而开展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拓展性的发挥,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利的,且使不同学生在解题时都有所获,因此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试题和要求如下:“选用森林树叶底下的土壤作为家庭盆栽用土,对多数植物都是非常有利的。请从该土壤与一般土壤的主要区别为切入,根据你所学过的已有知识,简要分析该土壤有利于作为家庭盆栽用土的原因。你若能够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说明你已学有所获;你若能够得到更多答案,说明你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参考答案:①该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相对丰富,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不断产生无机盐,相当于天天对植物进行适量施肥,适量施肥不易引起根细胞的脱水或影响根细胞的其它生理;②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形式被释放,这部分热量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对根细胞呼吸酶或载体的作用表现的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酶活性而促进根细胞能量的产生,提高根细胞对矿质养料的吸收能力;③微生物不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从而提高土壤内部与空气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土壤中的氧气浓度,促进根细胞呼吸而有利于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主动吸收;④微生物在分解土壤有机质的过程中可产生水,有利于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减少植物因土壤缺水造成死亡的机会……合理答案均可。只要答出一个答案即给予基本分,然后在此基础上酌情给分。)
  4.关注身边,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良好的素质表现,也是创造性才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从日常生活或学生身边提炼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不但可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编制如下试题:微生物一般难以在剩菜的液态食用油中增殖,请从细胞膜的结构加以解释。(参考答案: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液态食用油易引起细胞膜的溶胀破裂,所以微生物一般难以在液态食用油中增殖。)  
  总之,“应试教育”尤如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顽疾,也是阻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就是考试评价的问题。因此,试题不改,应试也就难改。如何才能使应试教育失去其原有的地位,使素质教育的春天真正走近学生,是每位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永兵.例析生物学原创性试题的设计.生物学教学,2009,(34),3:42-45.
  [2]陈道广.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解答策略.生物学教学,2009,(34),4:50-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