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次的问题:世界啤酒行业的老大对老二发起千亿美元级别的收购,你怎么看? 本月两家并购又有新进展,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是怎么讨价还价的?并购对整个世界的啤酒行业和消费者都有什么影响? 本文首发于知乎社区(10月17日),在叙述上保持首发时的时间描述,括号内注明日期。 相信各位还对上月底百威英博对萨博米勒的天价并购要约记忆犹新,啤博士也对此做出的具体分析。任何交易行为,都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其中的你来我往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非常生动: 本周二 (10月13日)萨博米勒宣布其股东将接受百威英博以每股44英镑的收购价—这是萨博米勒9月14日股价的50%溢价,当天市场也觉察到两家可能合并的可能。假如并购失败,百威英博也同意支付高达三十亿美元违约金,并另行支付给萨博米勒股东价值达十三亿英镑的一般性分红。 而在这之前,两家的非正式交涉还传出不利消息,上周萨博米勒的两位共持股超41%的大股东曾断然拒绝过百威英博42.15英镑的收购报价。据相关人士透露,萨博米勒的董事会主席Jan du Plessis在获得更高报价并达成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巴西矿业巨头力拓集团的前任董事会主席,Plessis曾有效阻击过另一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的收购,之后他于今年八月出任萨博米勒董事会主席。 萨博米勒拒绝百威英博收购的决定也在董事会内部遭质疑,因为上周三(10月7日),持股萨博米勒27%的烟草巨头奥弛亚曾公开表示支持百威英博42.15英镑的收购报价。据内部人士透露,尽管许多董事希望以此高位收购价成交,但Plessis成功说服集团第二大股东(14%)哥伦比亚桑托多明戈家族的两位代表以及董事会其他成员,百威英博需要萨博米勒的迫切程度高于萨博米勒需要百威英博。桑托多明戈家族也在整个协商过程中持支持萨博米勒董事会的立场。 这使得百威英博首席执行官Carlos Brito失望和沮丧。奥弛亚与桑托多明戈家族为了合理避税以及避免可能的会计纠纷,打算用现金与原始股组合的形式成立部分股权基金(partial-share alternative).此计划使得百威英博仍希望可以得到萨博米勒两家大股东的支持。 据传, Brito上周曾在伦敦对萨博米勒的股东大为光火,于上周四(10月8日)返回纽约.当时百威英博决定其董事会主席 Olivier Goudet继续与萨博米勒展开谈判.而上周日(10月11日)晚间终于迎来交易的转折点: Brito以电邮形式向萨博米勒发出私人会面邀请,而会面成员包括Plessis. 在邮件中Brito称Goudet也会加入会面,这使得萨博米勒认为这标志着百威英博将改变收购策略,硬的公开收购报价不行,那就要采取更灵活的方式. 本周一(10月12日)早上的会面使得双方的董事会主席同意百威英博提出的43.5英镑的收购报价, 萨博米勒决定全力配合百威英博的收购行动.除了收购股价,双方谈判的焦点还集中于违约赔偿金, 萨博米勒的股份分红已及捆绑的收购保证金等等...总之双方讨论越来越深入具体。当晚八点,双方大佬在伦敦著名律所Robey Warshaw LLP内握手成交.周二(10月13日), 萨博米勒的开盘价上涨9%,达39,48英镑。 那么此次并购,对于其他啤酒厂商有什么影响呢? 啤博士近水楼台,顺势(非正式的)采访了位于荷兰某处的喜力啤酒厂的朋友,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并购对喜力的全球销售战略严重不利.从全球分布来看, 百威英博和萨博米勒的全球市场区域和喜力有很大的重合. 但两大巨头并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双方的管理层,企业文化整合等等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此外,百威英博不能高枕无忧的更主要原因是,等待他的还有美国,中国等地反垄断的审核,这项调查还将持续一年左右。 那么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这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国,下图的不少啤酒还被当做高大上的精酿啤酒出售,其实以后他们不就都是一家酒厂出品么?想到这,诸位觉得是自己的选择多了还是少了? 另外,大厂商的并购是为了继续”做大做强”,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利,利从何处来? 答案不言而喻。 【啤博士】由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十几位博士组成,在科研学习之余,致力介绍全球精酿啤酒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会采访世界知名酒厂、协会、酒吧、酿酒师等,译制各类精彩的视频供大家欣赏与学习,分享自己的酿酒经验,同时在各类官方平台发布优秀文贴或译文。 |
|